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SWOT分析
2022-11-22于潇
于 潇
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万物互联、虚实混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同时也改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物理、数字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交叉融合,正推动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全面变革。
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系列颠覆性影响,驱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态及教学运行方式等创新转型。2015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强调,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015)《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2018)《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等亦明确指出各高校要以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基础设施为基本要素,建设网络课程、虚拟教室、智慧校园等,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课堂革命,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介于传统课堂教学与完全网络授课之间,强调融合传统课堂现场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绩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数字时代,面对面单向灌输式现场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成长于“知识弥散性”社会的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混合式教学日渐成为高校教学主流模式。基于此,系统梳理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科学厘定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动力支持、阻力来源和外部环境,系统推进数字时代高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教学改革,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迫在眉睫。
一、数字时代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深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是高校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对课堂教学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2020 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基于此,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更好地将思政建设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亟需破除传统课堂教学“唯理论”“唯专业”“唯专技”现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生动鲜活案例嵌入课程设计,在课堂教学方面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引导青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坚定“四个自信”。
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依托丰富线上教育资源,破除45 分钟课堂时空限制,为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提供了多元信息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依托生动线下教师面授,深入研讨中国本土化案例,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混合式教学将数字技术嵌入教学场域,留痕数据记录了教学活动全过程,有助于准确评估和实时反馈“智育”“德育”目标实现程度,为深入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绩效提供重要参考。
(二)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建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路径
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大学之理念》中言,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直接关系教育教学效果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和电子课堂为学生提供获取海量知识和信息的便利渠道,基于“知识权威”的师生关系秩序受到数字技术持续冲击,高等教育本质正由高深知识的传递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实践、沟通协作、价值观形塑等愈发重要,教师正从“知识传承的主导者”变为“知识生产的服务者”,师生关系亦随之转变。传统“先教后学”教育模式下,作为知识传播权威者,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利用口头讲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支撑起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相对较低。
混合式教学改变了教师、教材、课堂中心化,学生、实践、现场边缘化的教育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教学、共同体验、共同对话,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开始转向平等、协作、互信的“学伴关系”,先学后教的人性化课堂逐渐取代先教后学的独白式课堂。换言之,混合式教学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空间,师生间平等对话和研讨互动,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为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引领学生获得“已知”,探索“未知”。
(三)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0 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对高等教育结构、质量效益、供给方式等提出了新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亦是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缓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的教育理念、制度、模式和动力的系统变革,旨在通过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增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混合式教学改革一方面转变了传统理论知识导向型教育理念,强调基于现实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如自由分组展示、沙盘模拟实训、师生对话研讨等)为载体,密切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使知识内化过程从课后转移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改革优化了教育活动的场域空间,使得教学“有效果”“有效率”且“有效益”,如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创业园区、校外实训基地等物理场所,增加学生获取知识、锻炼实践的机会、方式和途径,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精算、云平台等对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进行一体化设计,将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更好应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有效保障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日益复杂多变,人类迎来了一个百年未有的力量重新布局、权力重新分配的大变革时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大国博弈,为在国际竞争新格局中,抢占发展主动权,需重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大国博弈的背后是技术和人才的竞技,为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亟需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青年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高校混合式教学借助现代数字技术,破除教育资源流动壁垒,跨区域、跨院校、跨学科的师资、课程、文献、案例等广域流动,延展了知识交流活动的边界,加速了“高深知识”积累、传播、应用与创新的进程,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聚创新科技力量。同时,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翻转课堂、分组研讨、实验设计等增强了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储备优质人才力量。
二、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SWOT 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大国博弈的背后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科技、知识、人才核心集聚地,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构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时代,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革新课堂教学理念、模式、内容、方法、技术等,推动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优质人才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迫在眉睫。但要顺利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还应厘清当前情境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瞄准改革的最优路径,降低改革的制度交易成本。
(一)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优势分析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代表的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近十年来,为了更好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文件,为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保障与资源支持。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教育信息化2.0 行动 计 划》(2018)《中国 教育现 代化2035》(2019)《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等从教育目标设置、教育资源分配、教改行动策略等方面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建构了系统化政策指引。
同一时期,为践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多项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如2018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推出“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征集了近百篇混合式教改案例,湖南省教育厅2019 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1290 项立项项目中,126 项标题直接含有“混合式教学”字样,占比9.76%。各地既有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为数字时代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先行示范和优秀经验。
(二)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劣势分析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课堂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第一公里,成功与否关系着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走向,混合式教学改革是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路径,成功与否关系着高等教育价值使命实现。
理念转变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先导,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把教学活动看作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交往、对话的过程,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变以教为中心的课程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变知识灌输型课堂为能力锻炼型课堂。但在以线下班级授课为主导的教学情境中,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尚未得到彻底转变,多数高校和教师对混合式教学认知不够深入,或沿袭老师讲台讲,学生低头学的教学模式,或将其等同于电脑屏幕一端教师录课,另一端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未能促进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阻碍了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进程。加之,教师本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滞后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使得混合式教学改革呈现出“项目化”“表演化”的迹象,改革重形式、轻内容,各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等利用率相对较低。
此外,既有混合式教学改革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多聚焦具体专业课程或特定教学环节,改革呈现“趋同式创新”“碎片化创新”的特征,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既有创新实践未能有效扩散,溢出效益不足。
(三)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机遇分析
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变革,似乎都与技术革命息息相关。技术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赋能者,亦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正驱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信息技术嵌入教育场域各角落,潜移默化地拓展了教育资源、要素、信息等交互流动的时空范围。视频学习、在线答疑、网络研讨等竞相涌现,重塑了教育主客体的行为逻辑和对话方式。
数字时代的数据赋值、信息赋权、技术赋能等驱动着高校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的系统性变革。互联网广域覆盖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便捷应用,为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创造了便利。智能机器人、数据挖掘、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与知识讲解、学习测试、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推动课堂教学实现从重知轻行到知行合一的转变。
此外,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打破了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危机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模式创新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统计,2020 年2 月~5 月期间,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开出了107 万门在线课程,合计1226 万门次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 万人,合计23 亿人次。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壁垒,加速了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进程。
(四)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挑战分析
布鲁贝克(John S.Brubacher)曾言,大学是传递深奥知识、分析与批判现在知识并探索新的知识领域,高校课程的使命是对高深知识进行理性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数字时代,知识高度分化与膨胀,其统一性被破碎化代替,高校合理性受到外部社会的冲击,知识生产与传播严重割裂,高校课程的含义从传统知识中心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旨在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虽然混合式教学让知识传递变得更加灵活高效,但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如优质资源建设不足、技术支撑存在短板、教学质量监控缺位等。教育部2020 年11 月推出的5118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仅有868 门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相比优质的线下教育资源而言,线上教育资源门槛较低,质量参差不齐,混合式教学不是单纯采用镜头录制线下教师的精品课程,亦不是东拼西凑零散的网络资源,而是要统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系统优化课程设计。当前高校在线上学习资源筛选、案例教学难易程度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研发、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将会拖累混合式教改的实践进程。
此外,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期,大量师生同时直播、点播和下载资源时,平台拥堵、网络掉线等状况频发,暴露出高等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供给不足,高校混合式教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等问题。
三、数字时代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战略选择与建议
从历史演进看,教育技术经由口耳相传的1.0时代、幻灯片式电化教育2.0 时代、多媒体教学主导的3.0 时代迈进数字化教学的4.0 时代。数字时代,推动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要求。基于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SWOT 分析结果,本文从建设教改案例库、完善师资培训、升级技术设备、强化制度激励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实现。
首先,建设高质量混合式教学案例库,引领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发展。数字时代以来,各高校陆续开展了多项混合式教学改革,但改革呈现“趋同式”“碎片化”的特征,抑制了混合式教改创新溢出效应的发挥。建设高质量混合式教育案例库有助于客观梳理混合式教改的典型经验,总结提炼混合式教改的通行实践模式,并将其抽象到带有普遍性的高校混合式教改理论的层次,有助于更好服务于各高校混合式教改决策、研究和实践,压缩典型案例复制、推广的时间和成本。因此,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混合式教改案例编写指南,统筹案例采编、案例收集、案例审核、编码入库等基本流程和规范要求,引导各高校积极参与高质量混合式教学案例库建设,扩大院校间混合式教改实践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转型。
其次,丰富和完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提升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水平。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传递、消化理解和实践应用,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价值使命的实现。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相比,混合式教学需要丰富多元的音频、视频、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亦需要灵活多样的个性展示、答疑互动、过程评价等,这对高校教师的资源甄选、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答疑辅导等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应当丰富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深化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知与理解,通过开展现代教学方法讲座、名师示范授课、课堂观摩教学、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高校教师科学掌握混合式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方法、微课录制技术、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等,全方位提升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为混合式教学改革向纵深领域拓展提供优质师资保障。
再次,升级改造高校软硬件教学设施,支持混合式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更新迭代,打破了高等教育的技术平衡和发展惰性。数字时代,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突破了时空限制,知识资源的广域开放和交叉融合,促进了教学组织形态多元化发展,会议直播、微课录播、慕课授课、超星泛雅等信息化教学层出不穷。为更好地应对数字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各高校应加强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要加强微课制作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智慧教室等混合式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另一方面应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教学信息服务系统,搭建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更新智能学习软件,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撑。
最后,建立健全混合式教改制度激励,激活高校混合式教改内生动力。制度是一种涉及人类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规则,影响或改变人的行为偏好和理性计算,奖励和约束各种行为活动的收益和成本。高校混合式教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性工程,涉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学生群体、技术服务人员等,为促进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质量评估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多部门集体行动,共同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则需要建构一种利益相容的激励性制度,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如将混合式教学改革作为部门或个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直接关联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抑或增加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工作系数和经费支持,鼓励各部门协同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