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建设路径探究
——以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

2022-11-22贺景霖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宏观专业课程经济学

贺景霖

基于全面育人、根本育人的教育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 年2 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把思想价值引领与教育教学充分融合,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表明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也是高等教育与国家社会发展一致的形势要求。在高等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积极响应。当前形势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

课程思政是基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提出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坚持与传承。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一个转变过程。[1]课程思政表明,所有的课程均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突破了由思政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藩篱,不仅反映出当前社会人才需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品行优异、道德高尚”要求的迫切性,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达到思想育人的目的所开展的道德规范、价值理念及政治观念等方面的引导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成熟期,对于社会的认知逐渐深入,思想意识方面基本成型。[2]以专业课和实训课为主的高等教育教学,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政教育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课程思政不是新开一门课,也不是单独地进行一次教学活动[3],而是在现有的教学环节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的重要教学方法,是高等教育的内需。一般认为课程思政是将道德教育、品行规范、国情形势等内容告知学生,并通过课程学习成绩约束学生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政教育似乎是基于受教育的学生需求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思政教育同样是教育者的需求。教育者施教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企业的调查数据反映,80%的企业在接收简历、职位晋升的时候,对员工品行道德的考察是第一位的。[4]这表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必需的。此外,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按要求完成作业、诚信考试,以科学的态度求知识,以积极的心态求职,最终才能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师生同步,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训练。这表明课程思政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是完成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5]

(二)课程思政的价值探索

课程思政在高校开展表明,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有必要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思政元素,全面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与专业课程教学相比,课程思政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1.政治价值

高校大学生在认识和思想上基本成型,能够明确地表达个人观点和价值判断。但出国留学生的辱华言论、疫情期间学生往返包机的行为却反映出当前不少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是不全面而苛责的。缺乏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素养却鼓吹西方科技的先进,缺乏社会基层实际情况的考察却妄言西方民主的自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清晰地指出,“冷战结束以来,在西方价值观念鼓捣下,一些国家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6]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千万劳动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才建立起来的,今天的改革成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族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获取的,这是客观事实。当前的高校教育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秉承社会主义的共同理念,培育具有鲜明的国家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社会人才。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基本要求方面做到了与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保持一致[7],这是课程思政的基本前提,是课程思政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

2.教育价值

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理念、品行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效媒介。[8]课程思政要求大学生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有助于学生按要求高质量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任务。课程思政要求大学生诚信考试、踏实做事,对于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快速融入社会有积极的作用。课程思政引导大学生构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贡献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建立长远的职业观念,奠立事业发展基础。可见,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大学生能够取得良好学绩、顺利毕业、开展事业的有效方式。

3.社会价值

课程思政的社会价值在于将社会文明因子向大学生传输,促进社会整体素质增长,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9]高校具备文化传播和文明塑造的重要功能。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就使得高校成为社会文明的成长基地和扩展中心,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将高校文化和社会文明传递到整个社会。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更培育出了蕴含社会文明因子的社会群体,社会文明也得以快速传播。[10]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探讨

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向思政教育转变,如何将专业课程的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浑然一体,在育人过程中“润物细无声”。[11]针对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做好顶层设计、转变育人理念、强化机制建设是课程思政推进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

高校要推进课程思政,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上着眼于解决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问题。[12]在学校特色和定位的基础上,坚持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从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课程思政环节进行资源、政策倾斜,确保教师愿意并能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学生愿意接受并参与到课程思政中。

(二)转变育人理念是课程思政推进的关键

从高校发展宏观规划到教师、学生微观主体,都需要对培养人才的类型、要求和方法准确认知。对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行素养的要求应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案。在教育教学中,摒弃“唯学业论”“唯毕业论”的观点,着重在学生的价值观、政治观教育上投入足够的师资和学时,确保经过高校教育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能够融入社会,能够与社会和谐一致[13],这样,大学生才能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才会积极掌握专业技术,才会主动学习并在取得优异学习后顺利毕业。

(三)强化机制建设是课程思政完善的保障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常态化,进而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因此,对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必不可少。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来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求高校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确立课程思政的总体规划,由上而下、由点到面地推进课程思政。[14]高校需要建立常态化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可以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典型表彰,课程建设资源向课程思政倾斜。从根本上看,课程思政能够发挥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师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讲解、示范,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实现全面常态的课程思政,进而完善相应的制度,是高校课程思政取得成效的保障。

三、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

在全面、常态推进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积极实施课程思政,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提升学生经济理论分析水平和经济问题解决能力。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对经济学理论认识的基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先行课程。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宏观经济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专业人才。学生能够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能够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成长为具备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分析能力的社会人才。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积极开发和使用思政元素,将中国特色经济问题与宏观经济理论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经济模型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本土化思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求解奠定思想基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政治观。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立足“以学生为本”,强调师生交流,教学相长,在共同学习的氛围中加强理论学习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教学理念

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过程中,要强调学以致用。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课堂讨论,要贯彻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毕竟学生毕业后将进入工作岗位,能否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关键在于大学期间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15]

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过程中要强调全局理念。宏观经济学的教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突破个体行为的局限,思考行业、群体、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宏观”意味着学生的视野应从市场的个人行为扩展为一个类别的整体行为,从短期的可调整行为延伸至长期的经济体共同均衡状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整体全局问题,告知学生全局思维的分析点和相应理论的使用。

2.教学内容

经过多年的课程教学积累,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组已将相应的教学资料准备齐全。教材选用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宏观经济学》及配套课件,并保持教材使用版本及时更新。在通用教材外,还使用美国学者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Frank)编著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王超编写的《经济学案例分析》、赖建诚编著的《经济史的趣味》等辅导资料。结合网络教学要求,宏观经济学教学通过学习通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将视频、图片、文献等资料进行整理和汇集,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料。使用学习通建成讨论、发言、作业、题库等模块,形成完善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模型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结合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增加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史简述、大国崛起之中国制造、生态经济发展的“两山”理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题、蚂蚁金服限市的政策解读等。将现实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将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结合,从而有效实现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3.教学设计

宏观经济学涵盖的知识点较多,教材中有大量的公式、数据、图表等,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有难度。通过合理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畏学心理。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增加了大量案例教学。作为已经发生的事实,案例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更易感知。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两个相互联系且易混淆的经济常用概念。教学中可以将在中国经营的外籍企业与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进行对比说明,能相对容易地使学生分清“国土原则”和“国民原则”的区别。在对失业问题进行分析时,将本专业历年的毕业率、校友的就业创业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失业的原因。在就业创业的案例讨论中,加深学生对政府解决失业举措的理解,进而树立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信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思路,提升就业能力。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增加了专题讲座。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大量中国现实经济问题专题分析,将中国国情与课程教学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介绍、解读、讨论等环节,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件、难题、成就,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从专题讲座中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发展需求,了解中国问题解答的具体方法,进而依据传统文化、秉承民族精神,持续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专题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盘活生产要素、提高使用效率是关键。在稳定增长的同时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确保社会和谐和民生保障。在高质量发展专题中使学生了解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变化发生的内因外因,从而发挥宏观经济学专题讲座课程思政的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总结

宏观经济学是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这一阶段正是大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需要将基本的经济理论讲授给学生,更需要告知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和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学业基础和道德基石。

(一)教师示范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引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模仿参照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论、对学生的态度、课下交流的方式,对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影响非常重大。如果教师按时上下课、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按课程安排进行辅导,就能够提示学生按时进入教室、按要求完成作业。教师言谈中彰显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学生就会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个人成长的关注点。课堂上教师理论深厚,讲课如同谈心,那么学生就会愿意在课堂上多听、多记、多思,不至于出现逃课、“课堂低头族”“手机控”等现象。宏观经济学教学要求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第一承担者,为人师表,学识渊博,关爱学生;以身作则,换位思考,体恤学生。

(二)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模式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单独的教学课程,需要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这就意味着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察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点,并以点带面,深入思考课程思政如何充分展开。增加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会平添较多内容,专业课程教学可能会更有挑战性。一方面,教师要讲解思政内容,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度”需要把握,否则满堂灌的思政教育可能会引起学生对“说教”的反感。课程思政需要教师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并在合适的环节增加思政教育。除采用讨论、辩论会、抢答等方式外,还要采取读书交流会的方式,增加课程思政元素,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读书交流会,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注重交流,教师不仅要推荐经济学著作、论文,还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推荐优秀的读书笔记在班级上进行交流共享。除以读书交流为依据考核学生平时成绩外,期末考试中也会适当增加试题以引起学生关注。经过连续不断地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课程思政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读书交流会等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其认识到了大学学习的有效方式,强化了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有所获,推动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内需,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开始规划,通过机制运行和制度约束保障课程思政能够与专业课程教学“同向共行”,从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建立课程思政体系,推广合适的课程思政模式,使得教师愿意开展课程思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这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宏观专业课程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明清史宏观研究的问题意识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
宏观把握 微观提炼——我的楹联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