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艺术探究
2022-11-22◎杨政
◎杨 政
(句容市融媒体中心,江苏 句容 212400)
引言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的电视专题片已经发生质的飞跃,将枯燥无味的叙事故事转变为可观看、节奏强、故事性为一体的新型专题片。尤其在好的专题片题材制作中,不仅要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更要从摄像构图中体现艺术美和内涵美,以此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观看感受。因此,电视专题片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提升自身的拍摄技能的基础上,明确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的特点和艺术形式,以此在具体操作中将内容思想和艺术韵味充分展现。
一、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的含义
电视专题片中摄像构图的定义来源于西方美术,近年来,传入国内并被有效应用,在国内一直被称为“布局”“取景”。摄像构图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拍摄技巧。主要是应用摄像机的镜头的成像特征以及一些摄影造型手段,根据客观事物呈现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动态拍摄,从而使客观事物在被拍摄后构图成的画面相较于现实生活更增添一份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也更利于观众在观看时获得更多丰富感受,了解更多知识内容。摄影构图时需要将画面结构做到主题明确、主次清晰、简单明了、布局相得益彰[1]。在各个画面中,客观主体被有效突出后,再配以恰当的背景作为陪衬,将会使整个画面更加多元化,既充满画面感,又使人不觉凌乱;既简单明了,又使人乐于观看。简洁化、均衡化、多样化以及统一化是摄像构图的最基本要求。若在摄像构图中对主体不予以突出,对主次不适当侧重,对内容不进行筛选,那么单纯的记录内容将难以吸引观众的目光,也使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意义和制作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所以将摄像构图形式与内容有效融合,将形式作为艺术展示的重要因素之一,将会获得最佳的构图效果。
二、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的特点
(一)运动性
运动性作为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中的一个较为鲜明的特征,其不仅体现在摄像机本身移动的过程中对客观对象进行移动拍摄,更需要将移动的效果以特殊的效果展现在镜头中。以此可知,客观对象的移动以及摄像机的各种移动都将对最终展现的构图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照相拍摄的是客观物体的瞬间动作,绘画记录的也同样是绘画对象的瞬间动作,只要抓住一个瞬间动作就可以获得想要的艺术效果,但在摄像中却不是这样简单就可以完成的,其需要记录的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一个闪光瞬间,而是整个过程。在此项工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对摄像机的操作水平较高,同时也要抓住拍摄重点[2]。在我们所观看到的镜头中,客观对象一直在不停地做着不同的动作,一直在移动,这个过程中,摄像工作人员需要在构图时将客观事物的整个活动经过作为拍摄重点,进行整体布局。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构图整理过程中,需要对客观对象的动作做好预判和整体掌控。
(二)限定性
电视专题片因其独特特点,使其在摄像构图时会受到摄像机屏幕大小的制约影响,不能按照照相机的拍摄方式进行拍摄,更不能像绘画创作那样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而是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完成拍摄。这样的制作特点决定了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具有极强的限定性特点。
(三)整体性
整体性是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拍摄平面照片时,或者绘画创作时,仅需要将客观对象的一个静态画面展现并充分表达出来即可,在构图时也更为简单灵活,简单的构图排列就可以自由创作满足要求了。但在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时,则需要对客观对象进行多个镜头拍摄,并将多个拍摄镜头中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如上一个部分的拍摄转折是下一个部分的拍摄延伸,将两个部分或多个部分进行有序连接后,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完整的、简洁的、充满饱满情感内容的有序画面[3]。由此可以看出,在对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时,需要以一个摄像内容为中心进行整体思考后,将与其有关的上一个部分和下一个部分内容进行有效连接,将整个画面空间特效安排进行定位和全面思考后,才能将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的整体性充分展现。
(四)稳定性
稳定性可以说是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最基础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关键部分之一。稳定的视频画面将会给人以真实、宁静之感,若在摄像构图中出现不稳定,则会使观众产生不不良观看体验,从而不想继续观看下去。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摄像机需要与客观对象所在的水平线保持水平,以此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倒置等拍摄问题,影响最终的电视专题片整体展示效果。稳定拍摄也有例外,如针对某种特定情绪展现需要,可以出现不稳定镜头或非水平镜头,如展示体育竞技的第一视角、人物情绪出现激烈斗争而表现出来的动作等,都可以采用不稳定拍摄或非水平拍摄,前提是画面的不稳定和非水平不能影响观众的观感,需要提前进行设计。
三、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的艺术形式和重点
(一)静态性构图
静态性构图艺术形式是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摄像构图的基本准则。静态性构图主要体现在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有效突显,而这也是在专题片制作时的非常重要的步骤。主要内容要展示在醒目的、恰当的位置上,将其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联系与思考。在整个电视专题片节目播放时,其每一个画面、每一帧构图都将对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工作人员若在构图时有效合理进行设计,将会使专题片中的人物以及事件核心内容得到有效凸显,有利于观众在观看专题片时产生情感共鸣,这时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意义和思想也将有效表达[4]。与平面照片的拍摄方法、绘画作品的创作手法相比,静态构图与二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对静态的客观事物进行有效抓取。使用静态构图的主要目的是将画面布置得更合理,将展示的内容进一步优化,这样当观众观看专题片时,会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观看重点,明确专题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思想。例如,在要求严肃庄重的时政类电视专题片中,需要将国家主要领导人设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以此突出重点。而在一些宣传专题片中,会利用黄金分割线的要求对屏幕进行设计安排,以此获得最佳的观看效果。在专题片现场拍摄过程中,为使静态构图效果最佳,则需要将摄像机位置与拍摄视线固定不变,只在镜头中感受到画面的流动。
(二)动态性构图
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中动态性构图与静态性构图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体现多变性特点。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与摄像机按照特定的路线进行移动,拍摄过程中,专题片主题内容和四周景物一直在发生变化,最终呈现的影视画面效果在此拍摄过程中也将不断变化,进而在观看专题片时会感受到视频画面的连贯性与自然性。此外,在专题片现场拍摄时,动态构图中的色彩、景别、角度以及光线等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例如,电视专题片《健康跑步》,因其创作意义和思想的影响,使其画面中动感构图占比较大,会有大量的俯冲镜头、跟踪镜头、移动镜头等[5]。与此同时,专题片中的拍摄对象也在跑步时出现各种动作,其景别也在此过程中不断被切换,出现全景到特写的有效转换,随着拍摄者的跑步动作、场景以及景别的不断变换,摄影机也配合移动,从而在摄像画面中出现连贯的画面变化。随着轨道车、斯坦尼康、大疆如影手持稳定器以及航拍器等摄像稳定辅助设备的不断更新,也为动态性构图水平提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动态性构图在专题片拍摄中的应用。静态构图形式相较于动态构图形式应用较多,但随着时代发展步伐加快,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也为动态构图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对比性构图
对比性构图在任何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都是较为广泛的,无论是在平面作品拍摄中,还是绘画作品的创作中都有对比的应用。在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中对比也常常存在。例如,在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中,将各个因素开展对比,将会有效突显出其中的重点,把主次内容全面展现给观众。在对比性构图中,主要内容获得有效表现,其显得更有活力,更鲜明,对观众而言,获得了最佳的视觉体验。此外,因对比性构图的运用,电视专题片展示的内容也更利于理解和记忆,便于观众可以轻松地观看下去。
(四)注意画面层次感
注意画面层次感是电视专题片中的主要内容是否充分展现的基础。工作人员在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客观对象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协调,将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以及次次要内容进行明确区分,以此在专题片画面中主要内容被充分表现。注意画面层次感,再进一步说明就是要突出画面的主体内容。电视专题片中的展现的画面较多,包含的元素也较为复杂,若不将主体有效突出,则会给人一种凌乱之感。基于此,工作人员在构图时需要将主次分清,合理安排。在专题片中若有多个人物时,为使主要人物一直处于核心位置,则需要将其位置进行有效构图,并且还要注意次要人物的整体性。例如,在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过程中,一些摄像师对近景和远景的切换运用不灵活,以至于最后的拍摄画面不协调,出现不良观看反应。所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摄像师运用多组镜头拍摄,并在后期做好剪辑工作,以此确保最后呈现的效果为理想。突出画面的主体,可以使用直接表现法以及间接突出法。直接表现法就是将主要的核心人或者物安置在最醒目的位置上,不仅要占据的画面比例最大,同时还需要借助色彩明暗变化突出重点、吸引大众目光。间接突出法则是通过外界事物形成衬托之感,如以氛围进行有效烘托,以此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主次关系。例如,在表示地标性建筑物特点时,为使其更清晰地呈现,则需要将地标性建筑物旁的事物进行虚化处理,将来往的车辆及人物模糊化,以此强调出主体内容。
(五)注意真实感和美感
电视专题片展现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真实,第二个特点才是美感。在观众观看专题片时,首先也会对其内容的真实度进行评价,其次才会对主体内容以外的美感表现进行评价。所以电视专题片在拍摄记录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一点,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传递出的事件是真实的,信息是可查的,不可以弄虚作假,更不可以胡乱剪辑。电视专题片所记载的、所拍摄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电视专题片在融媒体等多个渠道播放时,是需要呈现一定的美感的,专题片所展现的美是不需要经过后期的视频编辑加工完成的,而是在拍摄中展现的真实的美,专题片将这种美表现得更具体、更真实,是一种让人观看后产生心灵激荡的美,它与真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
(六)灵活运用线条
灵活运用线条,这是绘画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同时也是绘画作品展现构图的一种方式,这一美学构图原理在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中也一样可用。在电视专题片中,需要运用线条来充分表达人或事物的特征。首先,专题片拍摄时要对客观对象的特征进行选择与提炼,以富有代表性的线条来充分表达主体内容,有效促使观众受到感染。专题片虽然拍摄真实的人与物,但其也属于艺术的一种,为此也需要对现实进行一定的提炼与概括,以此以线条的方式将画面进一步优化,充分体现并发挥主要线路的表现力。其次,可以运用线条表达情感。绘画等造型艺术中常常会运用线条进行情感抒发,在专题片拍摄中,将现实中各种物体的线条结构看成具有生命的对象,以此有效抒发情感。最后,通过运用富有突出特征的瞬间的线条表现动作和情节。这也是线条在专题片应用的关键之处。例如,视频画面中的高潮点的瞬间;运动的力的积聚阶段;一些动作情节中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线条在动作开始及未完成之时的瞬间,推动观众在想象中去完成观看到的动作的连续性;运用线条的组合排列,将专题片中画面的节奏和旋律有效创造。此外,线条的有效运用,一定是从其突出主题之处来运用,与展示的内容有紧密关联。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偏离或脱离主题只追求线条展示的效果,总之,线条的运用要灵活、自然。
(七)遵循视觉规律
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实际上体现的是摄像师的形象思维,主要是其思想的整体展现,更多会将一些直观的、可感的视觉符号充分呈现,有时也会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电视专题片中的这些视觉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同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观众的视觉感官,使观众乐于观看,并在长久的观看影响下,对观众的审美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此,电视专题片在摄像构图时,需要重视遵循视觉规律,以此在其制作完成并通过融媒体多个渠道播放时,得到观众充分的认可和赞赏。例如,四边形构图、三角形构图、梯形构图以及对角线构图等在摄像、摄影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在应用这些构图后,不仅可以将整个画面布局更显均衡,同时也会将主观创作理念和想法表达上更稳定。此外,在造型构图中,数字构图和字母构图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在对风景、建筑物等景物进行摄像时多使用T形构图方式,会整体展现物体的抽象之感。而为使视觉感受更饱满时,则多使用C形构图形式,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保持平衡。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不仅是摄像中的特殊的创作形式,更贯穿于整个电视专题片中,将直接影响收视率的高低。所以相关拍摄工作人员需要对电视专题片摄像构图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灵活应用其艺术形式,抓住构图重点,在最终的作品中展现客观对象的独特魅力,丰富观众的观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