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视角下新校园足球发展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2-11-22孙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足球

孙伟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江苏南京 210023)

2020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为原则的八项意见,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等,且要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全面协调健康发展[1]。体教融合概念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我国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便已提出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前身)的概念,经过长达近50年的演变,才变为现如今所呈现的体教融合,体教融合的初始目的是为解决学训矛盾,即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因目标不同,导致缺乏实质性的交往与合作,并在相关实施过程中因决策权归属问题不清晰,导致在管理中出现混乱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教融合已俨然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强化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大利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2]。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先头兵与足球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率先响应《意见》,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等于2020 年8月28日联合印发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我国校园足球经多年的开展与不断的摸索,发现其本身存在体系不完善、管理不全面、保障不及时等多样性问题,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亟待厘清。《计划》对巩固和完善校园足球工作制度体系以及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重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对以上理解与思考,细化并总结出具体路径,旨在为青少年校园足球多元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体教融合”与“新校园足球”的各自蜕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与体育在联手发展的过程中,总体呈现出3 个发展阶段,即“体教配合”“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从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而忽视竞技培养的“体教配合”,到强化体育的竞技金牌价值,促进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形成了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忽视文化学习的片面发展和“金牌大国”普遍体质弱化等被动局面的“体教结合”,最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了我国体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青少年体质与完善竞技人才结构,把“体教结合”与“体教配合”的优势进行互补,形成了新的发展阶段,即“体教融合”以“三大球”为主要排头兵,在教会、勤练、常赛等方面进行总结,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培养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做出指导[3]。相比体教融合而言,校园足球这一概念提出较晚,1980年,“关于在全国中小学生中积极开展足球活动”的联合通知指出,把足球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课余与竞赛训练中,成为校园足球开展的先头政策,虽然没有明确的“校园足球”这一概念,但足球项目日渐普及,足球在学校体育中逐步成为学生喜爱和积极参加的体育项目之一。到1994年之后,我国足球开启职业化改革,以俱乐部和职业联赛为主体进行改革探索,使国人高度聚焦此次改革,随此次改革,足球事业得到质的发展,出现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足球学校,参与足球项目学习与训练的人数急剧增加,2002 年我国足球首次挺进世界杯决赛圈,此后职业化热度开始逐步降低,社会理性化的回归,国家意识到足球职业化尚有亟待完善之处,且其弊端开始不断出现,导致足球事业的发展开始萎缩[4]。200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了“校园足球”这一概念,以中国足协为主要管理的组织,虽前期对恢复与扩大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后期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畅,导致校园足球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015年,教育部正式开始牵头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新校园足球”应运而生。领导小组也由以前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变为教育部为主,六部委协同共治的多元治理格局。2020 年印发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再次为新校园足球的发展注入动力。

2 新校园足球发展形势研判

自2015 年新校园足球开展以后,国家不断完善与更新“新校园足球”顶层设计,帮助新校园足球高效发展。通过在社会、体育和教育三大主体参与下,矛盾重重的新校园足球发展现实、对权力结构即以教育部为主,六部委协同共治的多元治理格局以及“健康第一”的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下多元共识的体育功能定位,来研判出当前新校园足球发展所面临的总体形势。

2.1 协同共治的多元治理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并把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5]。在教育方面,对不断纵向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机构的改革应朝着横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结合体教融合的全新理念,明确新校园足球在新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正视新校园足球发展多元化需求,并科学合理地把时间、空间、途径、效益进行整合统一,实现协同共治的多元化治理目标,是解决新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之所在[6]。

2.2 多元共识的体育功能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体育的理解,一开始片面单一地认为是为国争光或者是争金夺银的代名词,而现在则意识到,体育是学校教育与课程体系的重要手段与内容,并且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近年来,新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功能与内涵,通过体育锻炼,帮助学生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开展挫折教育,养成协作能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规则意识,加快成长为能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新校园足球的发展,要把体教融合作为其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要认识到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两者并存的重要性与两者协调发展的不可缺少性。只有在全面健康,“健康第一”的基础上,进行新校园足球的发展,并统筹处理好在体教融合过程中普及与提高、锻炼与训练、特长与专业的关系,才能够实现新校园足球在现阶段的价值,且有助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升级转变[7]。

2.3 矛盾重重的新校园足球发展现实

虽新校园足球是作为响应《意见》的先行者和帮助我国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对其自身而言,改革完善与创新发展才是新校园足球的永恒话题,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矛盾与问题日益彰显,三大主体所带来的问题已然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首先,由于三大主体对校园足球的看法不同。教育的看法相对偏向普及,体育的看法相对偏向竞技,社会的看法相对偏向休闲,三者没有进行有机整合,导致新校园足球发展的片面化。其次,三大主体对校园足球的需求不同。对于教育来说,新校园足球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辅助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对于体育来说,新校园足球是足球竞技的组成部分,是培育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摇篮;对于社会来说,新校园足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是帮助学生在繁忙的文化学习中释放压力、社交娱乐的一种方式,且在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也大不相同,导致新校园足球开展的过程及结果差异较大,未能体现新校园足球的真正意义。新校园足球作为独立个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做到独善其身,需在总体发展方向上进行引导,而三大主体无疑是新校园足球发展的指路标,但三大主体未能做到真正的有机整合,以及地区差异,导致新校园足球的发展出现局限性与不协调性。找到其中的破解密码,是帮助新校园足球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3 新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困境审视及破解路径的探讨

3.1 新校园足球配套课本与教学问题

近年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显著提高,但存在问题也较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外考察学校时就指出,“现在学生的身高比以往同龄学生高出不少,但戴眼镜的学生也比以往的学生多出不少,要加强体育锻炼”。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中明确指出,“首要是让孩子们跑起来,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8]。现在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会有体育考核,考核的初衷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督促学校加强体育高质量教学,但现在的体育考核已慢慢演变为应试考核,学校为使学生考核达标,重点练习考核内容,在多数地区,足球作为“非考核”内容,校园足球开展积极性不高且效果不佳,首先是因为对于“非考核”项目的忽视,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几点问题。其一是课本与教材的实用性不高,教材中的足球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率较低,专业程度较高且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热度降低;其二是教材相对较为陈旧,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难以满足现有新校园足球教学需求,其中也有不少足球教材进行了更新,但多为浅层更新,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新的程度不高;其

三是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主,这种教学较为僵硬、缺少活性,会抑制学生的学习,而教师常年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会使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缺乏创新意识,最终会导致教师自我学习及自我提升的意识降低,产生固化思维;其四是教学形式,主要还是教师讲解示范及学生进行练习,形式单一,学生只能学到最浅层的足球知识与技能,难以满足学生对足球学习的需求,学生难以把所学所练的内容运用到实际足球比赛中[9]。校园足球的教材与教学,是新校园足球发展的根基,根基不牢,导致上层发展空虚且不稳定,加强新校园足球教学体系的建设完善,则变为重中之重。现有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范围较大较杂,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应细化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把学生足球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独立档案,并定期抽查,在体育组内建立足球特长教学小组,以探讨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对课本教材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探讨,提高足球教学技能实用性,增强教学趣味性为主,定期做好总结并提交至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校不定期进行随机随堂听课抽查,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足球水平,促进新校园足球发展。

3.2 新校园足球竞赛“重竞技,轻普及”的异化现象问题

自2015 年新校园足球开始以来,足球竞赛工作的主导,由体育部门向教育部门转移,从三级运作模式转变为四级联赛体系,并形成“双轨制”主导局面,新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也由组织结构、竞赛目标、赛事系统、规章制度和竞赛资源构成了新的有机整体,并且已初具雏形,但在长期实践中发现诸多问题。其一,新校园足球竞赛更关注较高水平的竞技赛事,而对基础性的普及型赛事关注较少,导致实际参与校园足球竞赛人数较少,多数以观看为主[10];其二,新校园足球竞赛是为了推广普及足球运动,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并从中筛选足球人才,但普及程度不够,使大量潜在的足球人才无法被发掘,上层的人才筛选不全面,错失了大量足球人才[11];其三,竞赛监管力度不够,存在有职业梯队背景球员混入校园足球,8人制与11人制赛程安排混乱[12]。竞赛是帮助新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利器,需给予高度重视,因无纲领性文件或项目加以推广,导致普及型赛事的普及度不够,完善新校园足球竞赛体系迫在眉睫,通过加强对足球竞赛目的的定位和发行相关文件来改善新校园足球重竞技、轻普及的异化现象,促进校园足球赛事多样化、普及化,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可以在足球教学中,以边赛边学的形式进行,帮助学生直接参与和了解足球比赛,提高学生主动参加足球比赛积极性,也可以不定期组织校园内足球友谊赛,为学生创造参与足球比赛的机会,以此来发掘更多足球潜在人才。强化校园足球竞赛的监管,净化校园足球竞赛的内部环境,对校园足球球员建立独立的球员档案,以防部分球员冒名顶替参加比赛,突破校园足球联赛,接轨职业足球联赛,提高新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价值,为储备足球后备人才作贡献,以此促进新校园足球发展。

3.3 新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相关保障问题

在新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全方位的保障是维持发展的基础,但在我国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保障问题一直层出不穷,直接影响了发展速度[13]。其一,场地设施、器材的保障,直接影响了校园足球的正常开展;其二,校园足球培养的足球人才被职业俱乐部签下后,原学校无法获得相应补偿,导致学校培养人才积极性不高;其三,校园足球培养人才若未被上层俱乐部选中,后续发展与未来将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大量有足球天赋的学生无法继续进行训练[14];其四,校园足球专门教师与教练的薪酬无法得到保障,教师长此以往会缺乏动力,教练会因为薪酬问题,不愿意参与校园足球教学训练,而多数参与教学训练的教练自身专业能力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的需求,因此,构建完善的新校园足球保障体系是重点的基层建设[15]。其中,最被关注的是学校保障与社会保障,对于学生来说,学校需保障学生相关技能知识的学习,并保障校园内有相应场地与器械供学生学习与训练以及比赛。对于教师教练而言,学校需保障有基本的资源,来帮助教师与教练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以及帮助教师与教练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还需保障其工薪待遇。大多足球教师是从体育教师中抽选而来,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完成体育教学后,还需花费大量时间来准备专门的校园足球教学,但工薪却无任何改变,长此以往会消磨教师积极性,应适当给予教师校园足球专项补贴,提高教师积极性。校园足球教练多为校外聘请,校外足球培训机构工薪待遇较高,导致大量优秀教练不愿被学校聘请,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保障教练相关待遇,促使更多优秀教练加入教学训练,以此提高教学训练质量。相对学校保障而言,社会保障主要集中在国家对校园足球发展的相关政策的颁布与落实以及职业俱乐部对学校、学生的保障(包括对优秀校园足球球员后续培养问题的保障、与学校合作进行共同培养的保障),以此可以解决新校园足球发展的后顾之忧。

3.4 新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缺乏审视与监管问题

自2015 年至今,新校园足球已经历了6 年的新发展,国家大力地推动校园足球的推广,至今已在全国44个城市共认定27000 多所足球特色学校,2019 年由教育部与体育局联合制定并颁布了有关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的通知,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整体来说,新校园足球的发展成果显著,但通过对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反思检讨,总结出我国新校园足球的发展偏向数量发展,缺乏质量,导致新校园足球上层发展效率低下且无力,重点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部分已被认定为足球特色的学校,获得国家相关资源后,纸面上安排足球课程,实际却并未进行足球教学;其二,部分教师、教练的教学训练因缺乏具体的评价与监管措施,最终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6];其三,足球特色学校认定后,对学校的专门考核力度较小,不能有效筛出已不具备足球特色的学校,导致出现足球特色学校数量一直增长,但教学质量却下降的现象[17];其四,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所有相关资源的输出与输入缺乏强有力的核查,导致出现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现象[18]。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新校园足球的发展如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与评价,其最终结果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进程将会放缓,足球事业的根基将会受到重创[19]。因此,完善新校园足球评价体系刻不容缓,通过构建评价体系,来完善与强化新校园足球发展的管理与监督,是有效促进新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客观基础上,考虑校园足球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其所具备的规律与特点,应完善与加强以下几点。其一,构建极具权威性的信息平台,以此加强体育与教育的双边交流与资源共享;其二,通过设计不同的监控模块,来扩大监督主体、针对不同单位进行等级划分,分级管理,并制定不同目标;其三,增加持续性的扶持政策,以作为评价体系的根据,对各地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跟踪式评估,并定期审核其开展情况与所取得成果,制定相应奖惩措施。评价体系犹如一把教尺,可以借此督促与鞭策新校园足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新校园足球与体教融合进行“双向回归,一体化融合”,开辟了青少年教育新路径,开创了青少年体育新局面。在新校园足球发展中,出现了不同的问题,虽前期校园足球作为先试先行改革探路工程与基础工程,已经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随着新历史要求的产生,发展中的新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借助2020年所颁布的《意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并找出破解路径,帮助新校园足球通过体教融合来进行实践与发展,为我国足球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教足球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背景下“冰球城市”校园冰球发展研究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