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2022-11-22陈翟鹿子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体育

陈翟鹿子

(长治学院 山西长治 046000)

体育舞蹈创编能力是指通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够根据一定的创编原则与人体运动学规律和不同表达内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成套动作创编[1]。体育舞蹈创编,首先需要明确舞蹈风格、舞蹈动作的目的;其次,应注重表现性动作、音乐、动作造型的选择;最后,应注重表演效果,突出表演气氛和动作的艺术特征。因此,从体育舞蹈创编要求看,体育舞蹈创编能力不仅包含对体育舞蹈知识的系统学习,还包含对体育舞蹈动作的构成、设计理解能力以及音乐、舞美、舞台氛围创设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因此,体育舞蹈创编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经过长期而系统的专业训练。当前,在群众健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和“体育强国”战略下,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延伸以及我国中小学、高校和社区体育对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的增长,为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契机。同时,用人单位对体育舞蹈专业教学能力和育人结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具备过硬的专项技能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创编能力,成为综合型、发展型人才。但从对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站的文献检索结果来看,我国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由于开设时间短、教师质量及学科建设等问题,存在重动作技能学习和套路表演的教学偏好,较少涉及舞蹈创编教学和创编实践教育,限制了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创编能力发展,更影响了育人成效。笔者认为,体育舞蹈专项技术和教学能力教育固然重要,但创编能力教育更是关系学生将来职业发展和自主成长的关键。因此,该文就当前高校学生的体育舞蹈发展需要,以创编能力发展为核心,从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3个层面进行分析。

1 体育舞蹈创编构成要素及其能力培养依据综述

1.1 明确并具体化体育舞蹈竞赛规则是舞蹈创编能力发展和教学实施的核心依据

教师、学生和教学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三要素之间的配合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开展的成效。体育舞蹈被正式引入我国高校,成为一个专业的时间并不长,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学并不成熟,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与学科发展研究上还不够深入,也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研究。体育舞蹈创编包含思想、情感、态度乃至鉴赏、欣赏和创新等多个更高层次的素养发展,因此在进行体育舞蹈创编教学前,首先要明确体育舞蹈创编构成要素和能力培养的根据。从当前体育舞蹈包含的主要舞种的艺术构成和国际体育舞蹈竞技规则来看,体育舞蹈创编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显著的艺术核心构成要素,除了包含体育舞蹈竞赛规则、体育舞蹈艺术要求外,体育舞蹈艺术构成要素还是创编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共包含操化动作、难度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以及场地空间和托举与配合等要素[2],同时也对艺术呈现力、感染力、竞争力、表现力都进行了规定,这些舞蹈特点要求和竞赛规则与艺术要求,是今后体育舞蹈创编能力教学实施的核心根据。

1.2 突出竞技性和艺术性,打造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发展的核心

竞技性和艺术性是体育舞蹈的主要特性,随着现代体育欣赏水平和体验要求的不断提升,体育舞蹈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竞技能力,满足一定的运动训练和比赛要求,进行具有一定难度系数的成套动作教学,还要兼顾学生的舞蹈、音乐等艺术要素的习得,以促进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等核心要素的发展。

1.3 探究体育舞蹈国际发展趋势,突出教学的国际化、时代化发展能力

当今,国际体育舞蹈的发展更加讲究动作衔接的新颖性以及成套动作的速度与力量,更重视舞蹈内容呈现方式的艺术性与独创性,特别凸显个人表演风格与特色,因此体育舞蹈创编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进行多方位关照,实行多学科融合教学,才能最终使舞蹈创编教学具有针对性。

2 高校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培养路径设计原则综述

2.1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的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发展和创编要素间层级发展

高校体育舞蹈创编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当前我国并没有现成的教育范式进行借鉴,而且体育舞蹈的舞种多、课程内容繁杂,除了舞蹈技能和基本动作之外,还要求具有音乐、艺术和人文知识的感知与鉴赏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这些能力的要求,不仅让学生学起来具有难度,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也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因此,在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舞蹈教师主要以套编动作学习为主,较少开展创编能力教学,主要就在于,当前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开展能力,尚不能满足体育舞蹈创编能力教学的开展要求。在时代育人要求下,探索高校体育舞蹈创编能力教学,首先应从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入手,注重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之间的联系,以及能力成长的层级关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与能力发展目标,探索体育舞蹈创编理论与学生的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发展之间的规律。体育舞蹈追求竞技性、艺术性、创新性等特色,特别是高难度与专门性动作的组合与展现能力更是体育舞蹈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更离不开扎实的基本技术和动作学习。因此,创编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乐理知识、舞蹈基本功、体能以及人文知识的鉴赏力与感知力的发展,只有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规律认识,才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2.2 教学手段注重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学生的学习与能力成长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和成效性

体育舞蹈创编能力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学目的和创编能力的提升,都应根据教学对象在运动技能、乐理知识、舞蹈基本功、体能以及人文知识的鉴赏力与感知力的发展速率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教学对象特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形态、年龄、性格特点以及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柔韧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基础。因此,体育舞蹈动作的创编设计与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优势,来进行基本技术与指定步法、速度、力量以及艺术感知力、呈现力与表现力的阶段性提升,使教学更关注学生个体,具有针对和目的性。使学生先对运动人体科学原理、美学法则和体育舞蹈项目的运动规律形成体系认知,再根据创作目的和表现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进行动作编排,最终将动作和音乐的内涵,借助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动作串联与衔接,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

2.3 在教学评价上切实落实多元化、综合化和动态化成长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体育舞蹈创编能力的发展是一项创新创造性活动,不仅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因此创编能力的评价,必须要注意落实多元化、综合化和动态化成长评价,通过成长过程的量化与监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编能力成长。从体育舞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构成来看,学生体育舞蹈创编能力的发展需要包含体育舞蹈理论教学、体能训练、体育舞蹈创编实践、体育舞蹈与音乐、舞美、文化等艺术涵养教育以及体育舞蹈前沿动态关注与科研能力等多个要素。其中,体育舞蹈专项与体能训练是基础,体育舞蹈理论教学是重要内容,体育舞蹈音乐、舞美、文化感知力等艺术涵养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创编实践是重要补充。因此,只有在教学评价上切实落实多元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成长评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兴趣,关注体育舞蹈创编能力的成长。

3 高校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培养路径实施策略探析

3.1 将创编能力教学与学生实践纳入体育舞蹈教学体系,为创编能力成长提供支持与依据

根据对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2 所体育舞蹈教学开展较早、办学水平较高的体育舞蹈教学开展情况的调研发现,2所学校的教材中设有体育舞蹈创编板块,从创编原则、创编要素等部分进行了相关论述,但在教学实施计划中,并未将舞蹈创编能力教学与学生舞蹈创编实践纳入体育舞蹈教学考核体系。由此导致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教学问题。第一,教师将精力集中在体育舞蹈专项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上,极少涉及学生的舞蹈创编素养教育,也并未积极与音乐、艺术以及文化学科教学进行积极融合教学探索,更未给学生积极创设体育舞蹈创编实践和展现的机会;第二,教师在教授体育舞蹈创编板块时,采用观摩精品课程和教师讲授的方式,主要关注创编原则、舞蹈创编构成及要素,但并没有利用专门的课时让学生进行创编活动实践,更没有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建系统的创编理论知识和多个要素之间的融合根据[3];第三,教师并未对学生的创编能力发展制定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导致舞蹈创编能力教育成效不高。针对上述三大教学问题,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探索今后的高校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培养路径实施策略,应从源头上提升舞蹈创编的影响力,将创编能力教学与实践纳入体育舞蹈教学体系,为教学实施提供支持与依据。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和学情基础,制定适宜的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发展目标体系,细化培养计划,针对每一项能力发展指标,制订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计划与教学实践,通过系统教学方式,关照学生创编能力发展的整体性、过程性与系统性。其次,注重体育舞蹈创编要素之间的层级发展关系研究和学生创编能力成长规律探索。当前,鉴于高校学生的创造创新水平和发展潜能,只能完成某类舞步动作的技术和单一舞种的单步创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创编能力成长规律,在创编时要注重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舞蹈动作技术(包括单个动作及联合动作),表现性动作和综合性成套动作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升表演目的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行音乐、动作造型和表演效果、氛围以及艺术特征的塑造等高级能力的提升,以此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和表演目的的舞蹈创编要求。

3.2 在教学实施上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模式,注重过程性成长和多个素养协同发展

由于体育舞蹈专业课时设置限制和体育教师精力有限等现实因素,使得当前的体育舞蹈教学,不论是专项技术课的开展,还是理论课的设置,都很难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创编能力发展要求。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学大纲显示,艺术学院大一至大二时,体育舞蹈专业课时量设置为128课时,一周4次课,到大三时,课时量则设置为一周3次[4]。从课程实施来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并没有与音乐、文化鉴赏教育等其他学科形成融合教学。但由于其他高校教育学院的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并未进行专门的艺术学习和舞蹈训练,因此体育舞蹈专项能力发展起步较晚,理应增加课时量的设置,而艺术学院技术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课程总量及上课频次都能满足该专业的发展。而从当前体育学院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数量和授课能力上看,中外舞蹈史和舞蹈艺术概论两门课程已经占据大量课时,增加课时设置存在困难,而理论教学、精品课程鉴赏、比赛视频赏析、音乐、舞蹈、文化教育更是难以开展[5]。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实施上及时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模式,才能实现多学科融合教学或校外优质教学资源的有益补充,实现多个素养协同发展。首先,将乐理知识与音乐课程、文化鉴赏、舞美教学、生物学、哲学等相关学科构建网络精品课,形成网络教学的主体内容,增强体育舞蹈创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其次,增设体育舞蹈表演与策划内容,为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展示平台。最后,合理化体育舞蹈专业理论学习时间与影响,增强学生的体育舞蹈认知和舞蹈理论修养。

3.3 构建“考试+”综合化考评机制,推动体育舞蹈创编教学成效的落实

从美英等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构成来看,体育舞蹈教学不仅包含体育舞蹈概述、体育舞蹈竞赛的组织与裁判、体育舞蹈科研方法、体育舞蹈术语、体育舞蹈美学特征、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体育舞蹈编排等,还包含音乐、生物力学、哲学等众多学科内容[6]。因此,体育舞蹈创编教学并不是教师或者学生个体的事情,更是关系教师、教学和学生三大教学要素之间的配合与教学成效的问题,因此传统体育舞蹈课程考核,强调终结性考核,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多元化成长性的单一考评机制,并不能很好地激发三者之间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和责任感。因此,加快探索“考试+比赛+舞台表演+自评+实践拓展”等形式众多的综合化考评机制,使体育舞蹈的影响力能够尽可能地从课堂有限教学延伸到课后学习、社会实践和日常体育锻炼多个环节中,全面提升自身相关知识和获得全方位的锻炼,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构建教师群体的“考试+”教学评价体系,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编教学能力。其次,构建学生“考试+”学习评价体系,使学生在专项形体、基本动作、基本套路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大赛赏析、创编动作评析及组合实践练习、体育舞蹈音乐创作等实践内容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最后,构建学科“考试+”学科评价体系,从师资人才培养渠道建设、教学能力成长体系构建和学科影响力拓展及体育舞蹈创编环境创设等多个层面落实教学支持,最终促进教学、学生、教师三大教学要素间教学合力的形成,促进体育舞蹈专业创编能力的共同成长。

4 结语

创编能力发展作为体育舞蹈教学的核心,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建设与成长过程。该文就体育舞蹈创编构成要素、创编能力培养依据和高校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培养路径设计原则3 个视角,提出了高校体育舞蹈创编能力培养路径实施策略,特别是创编能力教学与实践体系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模式和“考试+”综合化考评机制的提出,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和育人目标要求,不仅为高校体育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实施,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更为高校体育舞蹈创编教学成效的落实提供了实施依据。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体育
下一个动作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如何在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