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州茶叶种植品种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2-11-22张丽娟李应祥欧平勇肖乾一唐木花杨雅焯

农技服务 2022年2期
关键词:毛尖茶毛尖都匀

张丽娟, 李应祥 , 欧平勇 , 肖乾一, 唐木花 , 邹 瑞 , 杨雅焯

(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 都匀 558000; 2.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贵州 都匀 55800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是茶树遗传物质多样性区域,茶树物种丰富、类型多样。截止2020年底,全州共有茶园面积10.79万hm2,投产茶园面积8.27万hm2。都匀毛尖是黔南州代表茶叶品牌,其不仅是历史名茶,还是名优绿茶。历史上明确记载都匀毛尖在明朝已成为贡茶并被崇祯皇帝赐名“鱼钩茶”[1]。1956年,毛泽东主席将其命名为毛尖茶。得益于茶叶品质优良独特,都匀毛尖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名茶、世博名茶等殊荣,成为贵州茶叶领军品牌[2]。2018年,都匀毛尖以29.90亿元人民币的公用品牌价值,首次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位列榜单第九名,并被评选为最具品牌经营力的三大品牌之一[3]。随着都匀毛尖茶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黔南州用于加工毛尖茶的茶树品种种植结构愈发成为影响黔南州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因此,分析黔南州茶叶种植品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黔南州当地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的优势,提出优化当地茶叶种植品种结构的措施,为优化黔南州茶叶种植品种结构,推动黔南州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1 黔南州茶叶种植品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黔南州共有茶树栽培品种12个,分别是福鼎大白、福云六号、名山131、白叶1号、黄金芽、金观音、金牡丹、云抗10号、乌牛早、龙井43、都匀毛尖本地种、贵定鸟王种,引进品种按照占全州总面积的比例大小分别是福鼎大白、白叶1号、名山131、福云六号、金观音、金牡丹、黄金芽、乌牛早、龙井43、云抗十号,占比分别为59.27%、7.68%、5.31%、4.02%、3.15%、2.34%、1.36%、1.36%、0.85%、0.37%。当地群体种分别是都匀毛尖本地种、贵定鸟王种,占比分别为6.43%和7.85%。可见,福鼎大白茶已成为生产都匀毛尖的主要原料,当地优势群体种只占14%左右,引进品种较多、较杂,且无品种相关性。由此产生以下问题,极大制约都匀毛尖茶品牌打造及其产业持续发展。

1.1 特色原料品种缺乏,产品容易复制

福鼎大白是国家级良种,但以其为主栽品种的茶叶产区非常多,种植该品种或类似该品种的区域,只需按照都匀毛尖茶的制作工艺,均可生产加工都匀毛尖茶,使都匀毛尖茶叶产品容易假冒,且外地假冒产品春茶上市较都匀毛尖茶产区早,使都匀毛尖茶市场被挤占。同时,当地茶叶市场价格高于外地价格,虽然茶叶产品市场较大,但茶青却销售不畅,导致茶叶基地生存困难,难以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1.2 产业收益与品牌知名度不相匹配

近10年来,贵州省、黔南州高度重视茶产业宣传推介,不断提高都匀毛尖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其市场也随之迅速扩大,从事茶产业企业和人群不断壮大,但黔南州茶农、茶企并未得到应有的产业收益,不少茶叶基地茶青销售不畅,入不敷出。对比国内其他茶类不难看出,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要制作品种,福建乌龙茶、碧螺春加工品种为当地特有茶种,太平猴魁以当地的柿叶种为加工原料,西湖龙井、祁门红茶等均有自己的当家品种,特别是福建乌龙茶、云南普洱茶基本上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其市场占有率高,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可持续性较强。由于都匀毛尖加工采用当地的茶青原料较少,大部分原料来自外地,导致虽然产品市场在持续扩大,但制茶收益流失,产业收益与品牌知名度不相匹配。

1.3 优质茶产品规模开发受限,夏秋茶开发困难

福鼎大白茶和福云六号虽然都是国家级良种,但用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都匀毛尖茶,春茶尚好,夏秋茶持嫩性差、产量低;用福云六号为原料生产都匀毛尖茶,品质较差,受众面窄。用当地种原料生产都匀毛尖,虽然茶叶品质好、耐泡,但种植零星分散,管护水平不高,导致产量有限且目前主要是群体种,后代性状不整齐。这样的茶叶种植品种结构,优质茶规模开发难度较大,中等茶可规模开发但容易复制,大宗茶由于夏秋茶持嫩性差、产量低,没有竞争优势,导致茶叶整体成本居高不下,行业整体效益不高,难以持续高效发展。

2 黔南州优化茶叶种植品种结构的优势

2.1 当地茶树品种资源优势

2.1.1 茶树物种丰富 黔南州目前发现有大厂茶、五柱茶、秃房茶、大树茶、茶种5个种和3个待定种以及贵州金花茶、冬青叶瘤果茶2个茶树近缘种。

2.1.2 茶树类型多样 黔南州茶树资源具有多样性,按树型分,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按叶片大小分,有大叶型、中叶型和小叶型;按进化程度分,有野生型、栽培型;按照经济性状分,有368个类型资源,其中茶种241个类型,大树茶21个类型,大厂茶51个类型,秃房茶29个类型,五柱茶17个类型,3个待定种各有1个类型。此外还拥有特殊稀有茶树资源。

2.1.3 优势性状资源较多 黔南州经济性状和品质较好的茶树资源约20个,且性状优良资源较多,至少可从中选育出3~5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良品种,以优化茶树种植品种结构。

2.2 优化茶叶种植品种结构符合名优茶发展规律

纵观贵州省内外名优茶,如武夷岩茶、普洱茶,凤凰单枞等,其原料无不是利用其当地优势独特茶树品种,充分依托茶叶的独特性或优质,或二者兼备。发展名优茶,茶叶品种是关键因素。都匀毛尖作为名优茶,其发展壮大需充分发挥其优良的品质优势,通过选择推广当地独特优势当家品种,优化茶叶种植品种结构,可使都匀毛尖茶品质特色更为突出,促进做强品牌,做大产业,提升效益。

2.3 低产荒芜茶园改造潜力较大

近10余年茶产业大发展中,黔南州各地规模化推进,形成不同规模茶园,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茶园长期管护不到位,几乎无生产能力。据统计,黔南州目前有低产、荒芜茶园1.33余万hm2,其中低产茶园约1.13万hm2。此类茶园中部分生产基础较好,如能引起重视,大力加以改造,可发展成优质茶叶基地。

3 优化黔南州茶叶种植品种结构的措施

3.1 加快当地优势品种选育

加快当地都匀毛尖茶群体种、贵定鸟王种单株选育研究。目前黔南州建成黔南茶树种质资源圃,逐步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及选育工作,可至少选育出3~5个甚至更多当地优势当家品种。以丰富优势当家品种为支撑,既能有效提升都匀毛尖品质,还能凸显都匀毛尖独特性,又可提供多茶类及系列产品开发原料,解决黔南州茶叶产品品种单一问题,系统提升茶产业整体效益,促进都匀毛尖茶产业提质增效。

3.2 科学推进茶园改造

逐步进行茶园改造,首先改造衰老低产及荒芜茶园,其次改造低品质茶园。以老茶园为基础,推广采用嫁接方法,将新品种蕙条直接嫁接,具有见效快、投入少的优点,加以有效的管护,经2年即可投产。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投入的支持,也需为因改造而暂时减少收入的茶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府相关部门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茶园改造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毛尖茶毛尖都匀
茶园冬色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刘文新:一辈子 只做信阳毛尖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毛尖茶韵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