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文化在沂蒙精神传承中的路径研究

2022-11-22杜志娟孙光耀赵光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沂蒙体育运动精神

杜志娟 孙光耀 赵光勇

(临沂大学 山东临沂 276000)

体育作为全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是诞生于人类 远古时期的从事生产劳动的一切身体活动形式,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逐步发展壮大至今日之形态。回顾梳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是如此丰富且绚丽多彩。东京奥运会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体育运动强大的魅力,尤其是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将“团结协作、祖国至上”的体育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军队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即中国的革命精神。其中,沂蒙精神是中国的红色革命精神之一,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是沂蒙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统一。沂蒙精神是山东精神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体育文化的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因此体育精神与沂蒙精神具有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根’和‘魂’,割掉传统,就等于舍弃自己的精神命脉”[2]。

该文分析了体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与沂蒙精神之间的关联,根据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特点与潜力,探索新时代体育文化对弘扬传承沂蒙精神的有效路径,推动沂蒙精神的传承。

1 沂蒙精神的发展历程

“沂蒙精神”在《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一文中被首次提出,其内涵源于“九间棚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无私奉献。1990年2月,将沂蒙精神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1997年,在济南召开全国沂蒙精神研讨会,将其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2013 年11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工作时,将沂蒙精神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1.1 沂蒙精神的诞生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革命根据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爆发,山东地处华北、华中的枢纽地带,具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武装革命易于发动。根据毛泽东“派兵到山东”的指示,沂蒙革命根据地成立。自1938年山东省委领导抗日武装起义开始,在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中,120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10多万人壮烈牺牲。“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这是沂蒙精神的最真实写照,形成了“红嫂精神”“支前精神”。

1.2 沂蒙精神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们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沂蒙精神,面对艰苦的生存发展条件,积极改变生存环境,大搞社会主义建设,最为典型的是被称赞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厉家寨,形成“厉家寨精神”。这一时期,沂蒙精神注入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时代内涵。1984 年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沂蒙山区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之一。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沂蒙精神,以敢为人先、开拓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到1995年底实现整体脱贫,形成“九间棚精神”。这一时期,沂蒙精神注入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奋进、敢闯敢干的时代内涵。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形成了“沈泉庄精神”“经济开发区精神”“兰田商城精神”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革命老区的生动实践推向前进,这一时期,沂蒙精神注入了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时代内涵。

2 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沂蒙精神的同源性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3]。文化的3个层次中,体育运动既有技术方面的层次,也有社会组织制度方面的层次,还有内在的价值观念层次[4]。体育精神属于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层次,归意识形态范畴,也是体育运动的最高级别的产物。体育精神体现人类拼搏进取的积极意识,是成为人类精神和道德文明建设中最高层次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5]。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弥足珍贵,应当继续发扬[6]。体育是奥林匹克中国化的具体体现,追根溯源与沂蒙精神一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一脉相承。

2.1 二者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是对中国体育价值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尤其是新时代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相一致。沂蒙精神诞生于革命时期,“爱党爱军”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的进取意识、“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都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百折不挠的思想[7]。

2.2 二者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历经“乒乓外交”时代、改革开放后的“零的突破”竞技体育崛起时代到东京奥运会38块金牌,88块奖牌的“体育大国”新时代,形成了“零的突破”“女排五连冠”“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女排精神”等特有的中华体育精神形态,其无不反映体育健儿的“祖国至上、爱岗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风貌。

作为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之一的沂蒙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提出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升华于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如“红嫂精神”“支前精神”“厉家寨精神”“九间棚精神”“兰田精神”等,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沂蒙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追求。

2.3 二者社会价值的趋同性

从国家层面来看,体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价值都体现在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上。从社会层面来看,体育文化和沂蒙精神的价值都体现在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上,体育的规则、体育的公平竞争以及沂蒙精神诞生的社会基础都是为了拥有一个公平、协调的社会秩序。从个人层面来看,体育文化和沂蒙精神的价值都体现在公民价值准则。我国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建设体育强国”“为国争光”“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体育成就充分体现其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与尊严,振奋民族精神,沂蒙精神的“爱党爱军”体现了人民群众服从于党,忠于祖国的具体价值指向。

3 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促进沂蒙精神的形成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革命战争年代体育运动精神对沂蒙精神的形成所起到的贡献,究其原因是体育运动鲜明的革命性、广泛的群众性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决定的。

3.1 体育运动鲜明的革命性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基础

诞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体育运动在外延与内涵上呈现诸多鲜明的特征,除了群众性、健身性、娱乐更为突出的是革命性。革命战争年代,体育运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劳苦大众为主要参与对象,紧密围绕革命战争形势的需要而制定的,以提高军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提升部队战斗力,激发人们的革命激情为目的的群众性身体锻炼活动。因此,鲜明的革命性使得体育运动可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减少群众的非战斗性减员,也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基础,体现了沂蒙精神“爱党爱军”的内涵。

3.2 体育运动广泛的群众性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动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体育不仅有着良好的健身娱乐功能,还有着动员、组织群众以及宣传革命等重要作用。体育运动是党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形式。体育运动在工农群众中开展,动员群众经常做各种身体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强健身体,锻炼在革命斗争中所需要的技能。沂蒙精神形成时期,体育运动的参与主体是战士、农民、工人及解放区的男女老少。广泛的群众性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动力,体现了沂蒙精神“艰苦创业”的内涵。

3.3 体育运动“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是沂蒙精神形成的方向

革命战争年代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生产劳动相得益彰与娱乐活动融为一体、与军事训练密切相关。彼时的体育运动打破了体育是少数人专属的不合理局面,开创了体育全民化的局面。体育运动强调工农大众为主要参与对象,确保其体育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突出体育的基本功能,弱化竞技性,突出了体育“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新时代“全民健康”的理念就是革命战争年代体育运动发展宗旨的延续。体育运动“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力量,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

4 新时代体育文化助力沂蒙精神传承的路径

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性,通过实践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8]。沂蒙精神必须通过人的具体实践才能将其转化为物质力量,寻求有效的方式弘扬沂蒙精神成为关键。而新时代体育文化以其突出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成为最佳选择。借助体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既可以从体育文化中汲取积极奋进的力量,又可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文化自信。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时代体育文化对沂蒙精神传承的积极作用,探索沂蒙精神传承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4.1 开发“体育+沂蒙精神”的校本课程,将沂蒙精神融入教育体系

积极开发融入沂蒙精神的体育校本课程,依托课程思政的教育环境,助力“沂蒙精神进校园”,将沂蒙精神融入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会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学生参与学校生活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具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培育学生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功能。开发“体育+沂蒙精神”的新型体育项目,实现“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宗旨。“体育+沂蒙精神”的物化载体,即红色体育文化形式——红色体育,它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还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其特殊的锻炼和教育价值将红色体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研发“体育+沂蒙精神”的红色体育项目。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沂蒙地区革命事迹,将革命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融入红色体育中,发挥学校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创编红色体育项目。结合“红嫂精神”创设“红嫂救伤员”“火线架桥”“沂蒙抢丰收”“孤胆侦察兵”“独轮车支前”等,能够充分反映沂蒙人民参军、拥军、生产、支前的场景的体育项目。

其次,建设“体育+沂蒙精神”的红色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械。红色体育项目需要的活动场地一般是普通的室外体育场地,有条件的可以还原某一红运项目的历史场景,每一项目还需要专业、特有的器材设备。

最后,扩大“体育+沂蒙精神”的红色体育宣传。建立多渠道宣传平台,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园橱窗、文化长廊、校史展示室等载体,让学生充分了解红运项目,认识红色项目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培养团结合作、坚强意志、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4.2 研发“体育+沂蒙精神”群众体育活动,创新沂蒙精神传播路径

沂蒙精神的核心是人民性,体育核心价值亦是“以人为本”,二者的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人民。研发“体育+沂蒙精神”的群众体育活动这类体验型文化产品,激发人们主动参与沂蒙精神传承的积极性和热情。比如,可以打造“沂蒙精神”主题的特色群众体育赛事,依托红嫂纪念馆、革命战争遗址、烈士陵园等地研发相应的体育活动赛事项目,吸引人们参与。

“沂蒙精神”主题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是将沂蒙精神与体育竞赛形式相结合,共同传承的创新路径。赛事举办地可采用战争元素复原和营造革命战争年代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比赛中感受革命战争年代艰苦的条件和紧张的氛围,体验先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加深对沂蒙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4.3 培育“体育+沂蒙精神”的数字化产业,推动“沂蒙精神”的云传承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线上体育产业成为最热门的产业形式之一,沂蒙精神的传承亦可借助互联网先进技术进行“沉浸式传播”。利用信息技术培育“体育+沂蒙精神”的数字化产业,通过线上互动以及直播运动等形式,推动“沂蒙精神”的云传承。研发线上红色体育公益广告、“革命老区骑行之旅”活动路线、“探险革命战争地”短视频和手游等“体育+沂蒙精神”文化产品,积极开发数字化体育产业,通过线上互动,传承沂蒙精神。

猜你喜欢

沂蒙体育运动精神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体育运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