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葡萄球菌病发生、诊断和防治方法
2022-11-22董清平何席军
董清平 何席军
(湖北省潜江市王场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433122)
猪葡萄球菌病是一种主要感染哺乳仔猪的细菌性疾病,出生后5~10d 仔猪发病率高,断奶仔猪和保育猪也可感染葡萄球菌。病猪感染后以皮肤红斑、水疱、痂皮,皮肤增厚和脱毛症状为主,育成猪或哺乳母猪感染后症状较轻。由于猪葡萄球菌病对仔猪的危害性较大,病猪除了皮肤感染外,还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养殖户必须熟悉猪葡萄球菌病发病症状,并做好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工作。根据猪场猪葡萄球菌病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为猪群营造干净、舒适的生产环境。
1 病原特征
猪葡萄球菌病的病原微生物为葡萄球菌,该病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容易侵害饲养卫生条件差、自身免疫力弱、日龄小的猪群。猪葡萄球菌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生猪圈栏、料槽、水槽等日常用具上。生猪体表破损皮肤、分娩时子宫口开放、乳头被仔猪咬伤、生猪间斗殴、断尾断齿等操作未消毒均可感染该病原体。
猪葡萄球菌是一种圆球形、直径为(1±0.5)μm 的G+,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该病原体对培养基要求不严,在普通培养基可正常生长,在含血液琼脂固体平板上可生长为表面光滑、边缘湿润、圆形菌落,无溶血环,肉汤培养基呈浑浊生长,但无法在麦康凯培养基中良好生长。该病原菌对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在pH=4.5~9.0 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1)℃,在(30±8)℃条件下也可良好生长,加热至80℃需要持续0.5h 才能杀灭,加热至100℃可瞬间杀灭。葡萄球菌在干燥脓汁内可存活(80±20)d。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携带猪葡萄菌病病原体的生猪或已发病病猪。
2.2 传播途径
2.2.1 呼吸道途径
病猪喷嚏、咳嗽可排出病菌,以气溶胶的形式感染同群生猪。
2.2.2 皮肤接触
生猪打斗或间接接触含病原体的用具可直接感染,自然交配也可感染母猪或公猪生殖系统,若母猪乳房感染,仔猪哺乳过程中也可感染该病原菌。
2.2.3 消化道途径
该病病原体污染水源、饲料或槽具等,生猪采食和饮水过程中可感染,病原体可侵害肠道。
2.3 流行特点
2.3.1 仔猪易感
该病原菌最早见于2 日龄仔猪,主要侵害出生后5~10d 的哺乳仔猪,同时断奶后仔猪和保育舍仔猪也可能发病。
2.3.2 发病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无典型季节流行特点。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型
猪葡萄球菌病一般在病猪感染后4d 开始发病,并以急性症状为主。
常见于5~10 日龄仔猪,病猪体温突然升高(>40.5℃),身体轻微颤抖,出现畏寒怕冷症状,病猪眼睑、耳尖、鼻腔、吻突等部位,主要为头部出现红色斑点和疹块,随着病情发展,病猪腹部、背部也会出现小红疹,若此时饲养人员还未发现或诊治不当,这种红疹逐渐形成水疱,不同个体病猪的瘙痒感不同,部分病猪瘙痒时会向墙面、地面或圈栏摩擦,水疱溃烂流出微黄色或清亮色的浆性黏液,这些黏液会黏连皮肤表面、皮屑、皮脂等,干燥后形成痂皮,痂皮颜色为棕褐色或黑褐色,逐渐发硬,痂皮容易干裂和凸起,裂开后有浓浓的恶臭味,病仔猪精神萎靡、痛苦呻吟、无力吃奶、畏寒感加剧,逐渐脱水消瘦,严重者衰竭死亡[1]。即使仔猪耐过,也会出现日增重缓慢,体表痂皮和污物会逐渐脱落,一般30d 后皮肤可以修复完整。
3.2 亚急性
亚急性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或者感染的病原菌数量相对较少、病菌释放的毒力相对较弱,或病猪日龄相对较大时呈亚急性。常见于断奶仔猪和保育舍仔猪。病猪感染后会出现红色病斑,被毛粗乱、皮肤变厚,这些病变位置与健康皮肤分解明显,但病变不易再扩散。部分病猪还会出现关节肿胀、行走不便等症状。
4 病理变化
病猪眼结膜苍白,眼部水肿,病变结痂揭开后可暴露鲜红色创面,创口皮肤湿润,黏连浆性脓液,病猪体表淋巴结体积变大,并出现肿胀和出血,肝脏、肾脏、脾脏等组织肿胀,输尿管体积变大,并有细胞碎片,部分病猪肾脏淤血,肾盂内有许多化脓病灶,呈黄豆粒状。病猪胃肠空虚,部分病猪腹腔内存有许多脓液,以脐部感染的仔猪为主。
5 诊断方法
5.1 鉴别诊断
从临床特征看,猪葡萄球菌病和猪场易感的猪疥螨病、猪锌缺乏症、猪湿疹病具有许多相似处,为提高养殖户对猪葡萄球菌病的鉴别能力,做到精准用药,需要了解相似病的病因、特点及诊断方法。
5.1.1 猪疥螨病
猪疥螨病的病原微生物为疥螨虫,是养猪场一种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病,可通过母猪哺乳直接传染给仔猪,当猪舍环境卫生不良、通风差,也容易滋生病原体,同时饲养员的衣物也可间接传播病原体。猪疥螨病全年均可感染,不同年龄猪均可发病。发病后病猪皮肤瘙痒感明显增加,病猪容易到处摩擦,病变位置由最初的眼部、耳部和颊部向腹部、背部等全身蔓延。病变皮肤从红肿到组织液渗出、皮肤出血、干燥后成痂皮、皮肤脱毛、角质层变厚,病猪无法正常休息和采食。采集病变皮肤组织,置于10%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10min,皮脂溶解后静置20min,吸取沉渣到载玻片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虫卵、幼虫等。
5.1.2 猪锌缺乏症
猪锌缺乏症是一种由于长期摄入的锌元素不足引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仔猪发病率低于种公猪、后备和生产母猪,且无季节流行特点,主要因日粮搭配不均造成的,且随着生猪日龄增大,发病率越高。发病初期,病猪被毛凌乱,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为黄色水样稀粪,无恶臭味,病猪腹部、四肢关节皮肤出现红斑,随后长出4mm 的丘疹,无瘙痒感,病猪皮下脓肿,皮肤变厚,脱毛严重,脱毛皮肤呈灰白色。后备母猪配种率下降,妊娠母猪产弱仔数增加,种公猪睾丸发育迟缓。诊断时需要根据病猪日粮结构、角质化特征进行初步诊断,且病猪肌肉注射碳酸锌3mg/kg·bw,每天1 次,连续用药2 周可明显好转。
5.1.3 猪湿疹病
猪湿疹主要因环境过于潮湿造成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猪湿疹具有季节流行特点,主要发病于高温高湿的夏季。发病初期,病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处的皮肤出现蚕豆大小的红疹或结节,这些病变皮肤具有明显的瘙痒感,随着病情发病,病变位置变为水泡,摩擦破裂后会有黄色黏液流出,病猪局部病变皮肤会出现化脓、糜烂,影响正常采食,若不及时治疗会虚弱而亡。
5.2 实验室检查
5.2.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用刀片揭开病变皮肤的痂皮,刮取创面和少量分泌物,也可以直接吸取脓包中的脓汁。将其直接接种到高压灭菌消毒过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内,在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h,培养基变浑浊,摇匀后取50~100uL 培养物接种到不同琼脂平板内,在普通琼脂平板37℃/18h 培养后发现固体平板上长出灰白色、边缘光滑、圆形菌落;在血琼脂平板37℃/18h 培养后发现固体平板出现的单菌落与普通琼脂平板一样,但将其置于25℃培养8~12h 后菌落颜色呈淡黄色;在卵黄高盐琼脂37℃/18h 培养后发现固体平板长出淡黄色的小菌落,菌落周边有乳浊圈;在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37℃/18h 培养后可长出金黄色圆形小菌落,菌落周边有黄色环。
5.2.2 制片染色镜检
从卵黄高盐琼脂固体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制成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落呈单个或成对或连串排列,无芽孢、无荚膜,菌落颜色呈紫色。
6 治疗方法
猪葡萄球菌病的病原体对抗生素敏感,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猪场发现病猪患有猪葡萄球病后可先进行药敏试验再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若母猪分娩前感染,新生仔猪出生后第1 天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注射量为0.1ml/kg·bw,间隔1d 使用1 次,连续注射4 次[2]。
病猪也可选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注射量为2mg/kg·bw,每天1 次,连续注射3d。也可内服盐酸多西环素片,服用量为3mg/kg·bw,每天1 次,连续服用3d。药物治疗期间全群用药,每吨饲料中加入350g 硫酸新霉素粉末+500g 复合维生素B 可溶性粉,充分混匀后全群进行饲喂,连续服用3~5d。也可每吨饲料中均匀拌入500g 硫酸大观霉素-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每天2 次,连续服用3~5d。
病猪局部病变皮肤也需要做好消毒处理,以防扩散病原菌,揭开痂皮后用氯己定溶液冲洗,每天1 次,连续冲洗4~5d[3]。也可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病变皮肤,去掉痂皮后用高锰酸钾100 倍稀释液消毒,然后用药敏试验为高敏结果的药物粉末对病变皮肤进行药物治疗。
病猪舍用5%石碳酸溶液消毒,病猪要做好隔离管理,以防通过伤口感染其他生猪。若病猪虚弱无力,治疗后痊愈的几率较小,为降低养殖成本应合理淘汰。
7 防控措施
7.1.1 清洁管理
每天清理地面杂物,保持地面干净,定时通风换气。
7.1.2 消毒管理
每周对猪舍进行消毒,可用0.3%过氧乙酸、百毒杀、5%氢氧化钠溶液、20%石灰水全面喷洒消毒,也可用甲醛熏蒸消毒,至少熏蒸24~48h,但熏蒸消毒后需要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以防生猪和人员中毒。猪舍料槽、水槽和用具也需要用消毒液喷洒消毒。
7.2 做好驱虫操作
7.2.1 体内驱虫
猪群每年春季、秋季在饲料中均匀拌入伊维菌素、阿苯达唑药物粉剂进行体内驱虫,至少连续用药1 周,为保障药效,驱虫时必须做好环境消毒。间隔1 周后可再用药1 个疗程,强化驱虫效果。
7.2.2 体外驱虫
体内驱虫结束后间隔10d,选择天气晴朗的中午,温度相对较暖时喷洒双甲脒、敌百虫等体外驱虫药物,连续喷洒3次,体外驱虫后需对料槽、水槽进行清洁,以防病猪误舔驱虫药物。
7.3 加强日常管理
7.3.1 新生仔猪护理
断脐前用75%酒精对剪刀进行消毒,仔猪脐端用碘伏消毒。仔猪断乳牙、断尾、去势时都要对手术工具进行消毒。仔猪断奶后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提高仔猪抗病力[4]。
7.3.2 做好日常护理
猪群有创口时需要及时清洗创面,并涂抹少量抗生素杀菌。加强猪舍巡查,减少猪只打架斗殴造成的创伤。
8 结论
猪葡萄球菌病具有传染性,仔猪发病后以渗出性皮炎症状为主,成年猪症状不突出。由于猪葡萄球菌病对抗生素敏感性较高,也容易出现耐药性,因此,猪群感染数量较多时为缩短用药时间,养殖户必须在用药前进行药敏试验,确保高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