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研究
2022-11-21罗晓松
罗晓松
(江西广播电视台播出部,南昌 330006)
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广播电视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IP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数字电视提供了资讯、电视节目等多种内容和服务,并且具有一定的交互功能,其主要是以有线电视网为载体,以电视为终端设备,集多项技术于一体,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前端系统。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必须加以革新,IP技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
1 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概述
1.1 系统介绍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集编码、复用等多种信号处理技术于一体,还包括监控、用户管理等多种辅助性系统。在数字电视业务的快速发展中,数字系统需要升级,以更好地满足新媒体业务需求,而传统的ASI接口传输模式无法满足,在IP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数字电视前端机房中引入IP技术,从而满足新业务的需求。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将以往系统中稳定播出这一特点保留了下来,将原有系统中的缺陷部分摒弃。
1.2 系统优势
与传统的前端系统相比,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具有较多的优点,特别是在数字点数的新功能、新业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一,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化,随着核心设备集成度的提高,设备之间的连接实现无线化,系统逐渐简化,有效节省了机房、机架的空间。其二,系统安全性能不断提升,IP化升级之后,只需要对核心设备备份,便可以在网管系统中自动主备切换,使系统更加安全,为节目播出提供保障。其三,系统的扩展性增强,传统的前端系统扩容有限,而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可以开展数字电视业务,例如视频点播等。其四,系统的调度灵活性不断提升,能够依据物理连接情况,设置链路级别的自动切换,或者依据UDP端口设置端口级别的自动切换,或者手动设置。调度信号极为便捷,对设备的物理位置没有过高的要求,既可以在远端,也能够在前端,依据信号传输,布置链路。其五,系统的投资资金可以有效节省,切换器、ASI分配器等专用设备,价格相对较贵,而以太交换机,则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如信号调度、分配等,并且属于通用设备,价格优惠,更换容易。交换机输出的信号可以直接进入OTN,传输接口不用再增加网关等其他设备。IP信号可以完成远程传输,不再需要适配信号,分前端设备及用房投资等成本大大降低[1]。
1.3 系统构建因素
数字电视属于一种新兴信息技术,在规划时应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充分利用新技术,保证安全播出,构建具有可拓展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在系统规划层面,应从多种方面考虑。其一,先进性,采用创新、超前技术;其二,安全性,采用可靠安全的设备;其三,开放性,采用子系统设计,便于设备扩容、排障;其四,标准化,符合国际标准,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2 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IP组播技术
对于IP组播地址,由于其使用的是虚拟组地址,所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是一个组,而不是单独某个,相同IP组播地址的主机组成IP组播地址。对于IP组播协议的结构,从协议的作用范围来划分,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另一种是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组成员关系协议(IGMP)用于主机、路由器之间的通信,组播内的主机、路由器都需要使用该协议,且IGMP消息只能够在本地网段传送,路由器不能转发。路由器通过该协议,查询组播组成员的实际状态,有效维护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组播路由协议分为2种,即域内、域间。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又分为2种,其一为协议独立组播-密集模式,比较适用于小范围网络,另一种为协议独立组播-稀疏模式,比较适用于大范围网络;域间组播路由协议也分为2种,即组播源发现协议、多边协议边界网关协议。组播路由数据转发使用RPF检查机制,路由器接收到组播数据包的时候,先对单播路由表进行检查,明确返回的最佳路径接口。若数据包以最佳路径返回,则表示检查成功,便可以转发数据包,否则表示失败,丢弃该组数据包。
2.2 TS Over IP技术
TS Over IP技术是将TS流换成IP流,在传输层,一般采取2种传输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前者可靠的面向连接,后者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传输数据通常使用TCP协议,但由于其报文头可达字节较长,而UDP协议报文头可达字节非常少,两者相差较大,TCP协议很难与信息输出的速率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UDP协议虽然不支持可靠传输,但面向无连接,没有较多额外的开销,更加适用于实时流媒体传输[2]。由此可见,基于TS流的实时特性,使用UDP协议,且将UDP和RTP相结合,更加适用于高宽带需求的音视频传输。实时传输协议(RTP)最初是为了数据传输的组播,只用在单播中应用较多,其主要提供传输控制、同步等服务,和实时控制协议(RTCP)密切相关,RTP和RTCP结合可以获得数据传输控制信息,优化传输效率,比较适用于网络实时数据的传输。图1为RTP协议在TCP/IP模型中的位置,RTP在UDP之上,属于应用型传输层协议,二者共同完成传输层协议的功能,借助UDP端口,利用其传输延时比较短这一优势,实现传输实时流媒体。
图1 RTP协议在TCP/IP模型中的位置
2.3 MDI技术
结合IP网络传输视频的特点,抖动、延时和丢包是影响视频质量的3大因素,IP网络设备的线路出现堵塞现象,或者性能降低,都可能造成抖动现象,根据抖动的情况能够判断视频流传输链路的实际状态;IP网络传输视频的延时只是观看时间的延时,不会对视频的观看产生影响;丢包直接影响观看质量,视频质量会根据丢失的帧有所下降。MDI是IP网络视频流传输质量的检测标准,通过实际应用能够有效反映出报文的丢失或者抖动情况。MDI是IP承载传输TS流质量的重要指标,分为延迟因素、媒体丢包速率2部分,延迟因素的值随着视频流抖动的增大而增大,延迟因素值越大,对于终端解码器缓冲区的要求就越高,反之,要求则越低[3]。
2.4 编码技术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对于音频、视频的编码要求很高,编码格式应有较高压缩效率,当压缩效率提高,传输占用带宽则越小,运营商便可以最大程度提供多样化的节目。同时,在确保压缩比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传输质量,质量越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则越好。编码技术主要涉及3种格式,其一,MPEG-2,这一标准是数字电视高质量图像、声音的编码标准,属于一种基本的数字编码格式,也是在MPEG-1的基础上提升了性能,增加各行扫描电视等各种编码;其二,H.264,这一标准是在MPEG之后出现的音视频编码标准,其压缩性能极佳,并且提升了信道适应能力,对于信号传输中出现的丢包等现象,能够有效处理,该编码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满足多项传输需求;其三,AVS+,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编码格式,其压缩性能和H.264大致一样,该编码的优势为我国自主研发,在专利费方面占据优势[4]。
2.5 复用技术
在数字电视系统中,复用主要分为节目级和系统级2种。例如MPEG-2,在音视频编码之后,输出的为基本码流,在打包输出之后,则形成数字电视基本码流,经过复用打包后,分别成为节目流、传输流。系统级复用是把多个单节目传输流复用为多节目传输流,在复用中,最重要的是把不同节目专有信息提取出来,依据系统要求,完成重构,例如修改重复信息,重新规划等。此外,还要将插入业务信息,才能够使接收端识别节目。复用器在接收多路传输流,并将其复用为一路时,将重复或者不需要的信息去掉,并重新规划。
2.6 接收技术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指的是加扰、解扰技术,也是运营商获利的方式,主要是在复用中的传输流中增添CW加扰字符,打乱传输流中的数据,这一过程便叫做加扰过程。经过传输网,将节目传输到用户端时,机顶盒会根据随机字符将传输流中被打乱的顺序还原,借助解调器完成解调,将ECM、EMM信息分离出来,这时并未解扰,再利用智能卡中的解密器,将加扰字符恢复,并发送至解扰器,用户便可以正常观看电视,这一过程则叫做解扰过程[5]。
3 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技术方案
3.1 项目概述
以某项目为例,其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技术方案是在ASI接口传输方式基础上实现的,ASI接口传输方式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支持30多个频点,大概20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满足了整体转换及群众的收看要求。在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前端系统已经很难符合多项业务的发展需求,因此,运营商在IP技术基础上建设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更好地适应业务的运营需求,进而保证数字电视的顺利播出。
3.2 项目设计
该项目是由核心处理、信号监录等多个系统组成,系统包含多个部分,例如信号接收与分配,信号的处理与加扰等,前端西永的设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数字电视前端西永主要负责节目信源的接收、处理等,必须保证所涵盖区域的节目信源可靠。因此,在实际构建中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即标准化原则,采取标准接口;先进性原则,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采取先进的技术水平;成熟性原则,采取比较成熟的技术,降低运行风险;可靠性原则,选择可靠性较强的技术、产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原则,具有一定的升级能力,对新业务有兼容作用。系统应具有接收主备卫星信号的能力,具有处理播出200套电视节目的能力,具有调制输出大概35个频点信号的能力。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卫星接收机、光接收机和编码器等,通过建立卫生信号监控系统,监控信源,避免非法信号产生干扰,确保信源信号的正常;电视节目的信源通过主备卫星链路及光缆链路,传输到前端机房,信号切换包含自动、手动2种模式;核心交换机、预复用器等都能够借助切换器等保护节目信号,对于节目内容相同、组播地址不同的两路节目信号,通过设置两路节目,互为备份,一旦主路发生故障现象,则会自动播放备路信号[6]。
3.3 系统架构设计
信源系统接收前端系统的节目信号,并将其分配至数字前端核心处理系统、清流备份系统,该系统是由编码器、SDH适配器和功分器等多种设备构成,该系统接收2个天线阵卫星信号,接收的其余信源总共有3种。核心处理系统各根据信号的处理流程,划分为3个环节:①预处理环节,信源系统的信号经过ASI接口信号输出到预复用器组上,在处理完AS接口节目码流之后,借助GbE接口,通过组播的形式传输到第一组核心交换机,对于处理过的IP组播信号,经过核心交换机完成数据交换,并输出至核心复用加扰器组[7]。②核心处理环节,主备核心复用加扰器接收IP组播节目信号,2组信号进行端口级、节目级和业务级备份保护。对于预复用之后的IP组播节目,通过复用加扰处理传输到第二组主备核心交换机,并将其借助SFP光接口传至节目分发复用器。③前端射频处理环节,接收第二组主备核心交换机传来的IP组播节目信号,并进行端口级备份。清流备份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核心处理系统出现故障,不加密节目,为了防止同品牌设备同时发生故障,使用其他厂商的复用器及调制器。网管系统根据1∶1比例热备份配置,将RJ45接口连接前端设备和网管平台,有效监测系统参数与设备,核心网管系统实现多种设备集中化管理。同时,系统之间的时间同步性非常重要,通过连接NTP时钟同步服务器,实现系统时钟同步。
3.4 设备选型
数字卫星接收机,也叫做数字解码器,主要是将接收的射频信号转化为码流信号,参数设置集中在天线、转发器等有关参数色设置上。数字编码器主要是按照相应的标准实现模拟信号、数字音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完成压缩之后,码率越大,那么图像便会越清楚,反之,图像会越模糊。复用加扰器中的复用技术是把节目传输流复用成TS传输流,复用技术的重点在于置换PID以及调整PCR,完成PSI或者SI信息的重构,将修改的标准信息传至复用之后的TS传输流中。加扰技术有助于保证运营商的效益,通过在系统中加密节目流,并根据条件接收系统,使用户借助机顶盒观看节目。核心交换机主要是交换数据,实现预复用器、加扰复用器等之间的设备联通,并提升信号的发送效率,保证信号的安全传输。
3.5 安全与监测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安全播出非常重要,通过监控每一环节的设备与信号,应用于故障排查,以保证节目的顺利播出。一些非法干扰的信号会降低卫星信号的接收质量,通过监控卫星信号的接收情况是电视业务顺利播出的关键。通过采取“技防+人防”的方案有效防止非法信号的入侵,通过使用监控系统,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并和码流参数进行对比,实现实时监控,当正常卫星信号受干扰时,监控音频信号会出现黑场、丢失及马赛克等现象,根据音视频的状态有效监测干扰情况。同时,监控机房配置多块电视墙,通过采取实时监控及轮看方式,提供精准的监看告警,包括声音或者画面等方式。
4 结束语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成为必然。我国已经出现多个试点城市,正在大力推动数字电视网络的发展,构建新型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更好地满足多项业务的运行需求,且运行比较安全稳定,进而确保节目信号的播出安全与稳定。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投入运行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以往的前端系统相比,节目质量、容量,以及技术的可靠性等,都得到较大地提升,并且系统造价降低,可靠性与安全性增强,为三网融合提供了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