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以Unit 6 Visiting Shanghai为例

2022-11-21周喜珍

英语教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语篇文本课文

周喜珍

引言

阅读和写作作为英语语言知识输入和产出的主要方式,是衡量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英语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文作为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的载体,将完整的阅读材料进行“解剖”分析,导致学生所学得的只是碎片化的语言知识。写作教学要么另起炉灶,与阅读教学完全脱节,要么貌合神离,勉强与课文话题相关却与语篇毫不相干。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又无益于其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阅读是对语言和语篇知识的吸收,写作是对语言和语篇知识的运用。只有把读和写融为有机整体,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使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最终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

一、理论依据

(一)加斯二语习得模式理论

加斯(Gass 1988)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描绘了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将语言输入区分为被感知的语言输入(noticed input)和被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ded input)。她认为,被感知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第一阶段,由语言输入中能引起学习者注意的特征及学习者目前的二语知识组成。在目标语被感知和理解后,学习者将所获语言知识及规则内化,使之成为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即学习者目标语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学习者对隐性知识加以创造性运用,形成言语输出(output)。

根据加斯的描述,二语习得流程可用图1说明:

图1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育部 2020)。英语学习活动观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把核心素养要素内嵌于学习活动中,提供高阶思维参与,由理解向运用再向创新等拾级而上的活动路径。随着学习和思维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课堂角色由求知者上升到批判者、创新者。可见,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围绕主题语境,立足语篇,通过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读写结合通过教师创设阅读、思维和写作等相互关联的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将所理解和内化的输入迁移运用,实现创造性输出。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读写结合教学过程可用如下表格说明:

英语学习活动 读写结合教学内容 学生角色学习理解 Read for language To be a curious learner应用实践 Read for thinking To be a critical learner迁移创新 Creative writing To be a creative learner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下面,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6 Visiting Shanghai为例,探究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引领学生基于阅读文本,在层层深入的阅读、思维和写作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实现读写结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通过活动,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已知和经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浏览图片,感知主题

教师让学生浏览课文中出现的人民广场、外滩和豫园三幅图片,并设问:

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ext?

How many places does the article talk about and what are they?

【设计说明】通过图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知本课主题“上海旅游”,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激活其已有的背景知识,引导其预测文本内容。

2.基于语篇,获取信息

课文是信息的载体,阅读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学生通过对文本信息进行解码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信息性问题与学生互动:

T:Where is People’s Square and what can you see there?

Ss:It is in the center of Shanghai and we can see a large public area with green grass,fountains and birds.We can also see famous buildings,such as the Shanghai Grand Theatre and the Shanghai Museum.

T:Is the Bund a new place in Shanghai?

Ss:No,the Bund is where old Shanghai meets new Shanghai.

T:Where is the Pudong New Area and what can you see there at night?

Ss:The Pudong New Area is just across the Huangpu River and we can see many modern buildings light up the sky in every direction at night.

T: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Yu Garden?

Ss:It is a traditional garden with history and natural beauty.

【设计说明】这些问题关乎文本重要信息和具体细节,可以检测学生阅读理解和信息获取效果。更重要的是,问题答案中包含了重要话题语汇(见问答中的粗体字),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

3.立足语篇,整合语料

课文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整合课文所承载的有关旅游的话题语汇和句型。

(1)重要语汇。

观光go sightseeing

在……的中心in the centre of

例如such as

沿着……走walk along

在河对岸across the river

点亮light up

向四面八方in every direction

自然美natural beauty

(2)重要句型。

It is a large public area with...

The Bund is where...meets...

If you visit...,you will...

这些语汇和句型是重要的语言知识,经过内化,可成为后续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语料储备。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通过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以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1.依托语篇,绘制思维导图

在获取文本信息和整合语料等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绘制思维导图(见图2),并根据思维导图,以导游身份复述课文,描述上海。

图2

【设计说明】运用思维导图,围绕Visiting Shanghai主题发挥联想,将与之关联的三个景点及其特点分门别类进行阐释,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借助思维导图描述上海,强化对课文信息和语言知识的记忆与提取,是将语篇内容及其主题内化的过程,不仅能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而且是对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2.深入语篇,探究主题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课程应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教育部 2020)。学生阅读的目的之一是深刻理解主题意义,从而提升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学生实现了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在现阶段,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语篇,深层理解文本,探究语篇主题意义。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问:

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o introduce People’s Square,the Bund and Yu Garden?

From what aspects can we talk about a place of interest?

【设计说明】文本的主题意义在于介绍上海的城市风光。学生通过语篇阅读,对上海的城市面貌和著名景点有了整体了解。同时,学生要学会介绍城市及其景点的方法。介绍一个城市要选择具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景点。介绍旅游景点要从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历史文化、旅游风光等方面描述。这两个评价性问题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和发散思维。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逐渐走向文本深处,理解主题意义,也为后续的创造性输出搭好语篇“支架”。

语篇主题意义是阅读教学的引领和核心。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对文本信息的整体理解和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挖掘。学生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是分析与判断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其高阶思维品质。

3.内化主题,实现主题拓展

在学生领会主题意义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追问:“What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in Shanghai will you introduce if you are the author?”

【设计说明】文本主题是语篇的灵魂。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意义,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真实的表达。本设问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的答案可以是上海世博会纪念馆、上海迪士尼乐园或其他能代表上海繁荣、国际化特点或地方特色的景点。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内化程度,而且是对主题意义的运用,有助于他们分析、对比等高阶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通过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策略和技能创造性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

1.回归语篇,赏析文体特征

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教学的实践表明,语言知识学习并不能确保学习者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语言知识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之间还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语篇能力(陈力 2006)。为了给后续的写作输出作好语篇知识储备,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What is the style of the text?

Is there anything special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Are you attracted by the text?

【设计说明】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论证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文本是一篇旅游指南,毫无疑问,它的语篇特征应服务于其主题意义:介绍上海。语篇中三个具有上海地域特色的景点,它们既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附有清晰美观的图片、引人注目的标题和小标题、自由活泼的排版,还有作者鼓动性的语言,无一不体现上海特色,让读者一目了然、一见倾心。

写作中恰当运用语篇知识设计语篇结构,可使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有条理,表达效果更好。

2.对比评价,开发写作素材

通过文本阅读,语言“支架”和语篇“支架”已相继搭建好,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实践写的环节了。如果模仿文本写作,介绍自己所在城市深圳,应该选择哪几个景点呢?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hanghai and Shenzhen?

Which places of interest will you mention if you are to introduce Shenzhen?

【设计说明】同样是现代化大都市,上海与深圳都具有融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创新于一体的特点,但深圳有自己的特色。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南方城市,莲花山因邓小平塑像成为深圳的标志;作为海滨城市,享有碧海、沙滩和蓝天。提出这两个问题,可以启发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对比深圳、上海两地的异同,评价哪些景点能够成为深圳的标志,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开发创造性仿写的写作素材。

3.超越语篇,实现文本再创

基于之前的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的储备,以及写作素材的开发,在“介绍深圳”的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可以Visiting Shenzhen为标题,给学生布置写作活动,促成读写结合,使其语言和语篇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下面是学生的一篇习作:

Visiting Shenzhen

Shenzhen lies in the south of China.It is a young and modern city.If you enjoy sightseeing,you will love it!

Civic Center

Civic Center is where modern buildings meet natural beauty.At night,the tall buildings around Civic Center light up the sky in every direction.Lianhua Mountain is just across the street.If you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you can get a bird’s-eye view of Shenzhen.

Dameisha Beach Park

Dameisha Beach Park is a large public area with a silver beach,vast sea and blue sky.If you like swimming,you will love this park.You can also walk along the beach and enjoy the soft sand.

Dongmen Streets

Dongmen Streets are traditional streets.If you walk along the streets,you can taste many delicious snacks and fruits,such as seafood and lychees.It’s enjoyable for you to go shopping on Dongmen Streets with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在读写结合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巩固所学、鉴赏所用、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以致用。在上述习作中,学生结合地域特点介绍了市民中心、大梅沙海滨公园和东门商街三个颇具深圳特色的景点。不难看出,学生从阅读中所学到的语料和语篇知识都被恰如其分地迁移和创造性运用到习作中,使其与课文既一脉相传,又独具特色。

结语

阅读是为了吸收,吸收是为了表达。读写结合即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带来学习输入和产出的交互。英语读写结合教学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逐层递进的认知思维活动,搭建从课程语篇输入到语篇再创的桥梁。课文为语篇再创提供支架,让学生运用文中出现的语言结构和语篇知识表达思想,将语言的学习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文本的题材、体裁不尽相同,读写结合教学的写作内容和形式也应该有所变化。根据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和教学目标,可以采用模仿写作、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等形式促成学生学用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合理设计读写共生的英语学习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

猜你喜欢

语篇文本课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