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Unit 2 It is still read and loved为例

2022-11-21苏虹玫

英语教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希沃书评微课

苏虹玫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科学成果逐步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在进行重大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理念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主要体现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形成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英语是一门技能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目前,传统的“重语法、轻运用”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收获知识,还能在课堂活动参与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及实践应用,最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受办学条件、办学设备的局限,教师主要使用教科书、黑板、粉笔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活动的开展非常有限。而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课堂教学不再只追求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整合了课程资源,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教师可运用的电子技术已不再局限于呈现Powerpoint、Word文档等多媒体材料的投影仪,而是利用如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笔,或直接手指触控电子白板上的模块,实现放大、缩小、移动、批改、画图等功效;任意调用系统兼容的网络资源,如听力或阅读材料、视频或音频课件、语言参考资料,展示学生的作品或实验过程(刘道义 2021)。这样的课堂能使学生打开思维,充分释放潜能,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双提高。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给英语学科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

(一)能为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使英语课更有英语味

现代英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育部2022)。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的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中包括文字、动画、声音等信息,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学习,使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使英语水平有质的提升,而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

(二)有助于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依托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给学生讲课,把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点以醒目、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鲜明的色彩搭配,配以图片或动画效果,让枯燥的文本灵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使其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平时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把每个单元重要的单词和短语系统、有规律地罗列出来,串起每一章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并应用,节省了课堂上的板书时间,扩大了课堂容量。必要时,可加上鼓励性的音效,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热情不减反增。

(三)能优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团队协作精神是学校教育中鼓励和培养的一种品质。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如思维导图制作、讨论等小组合作活动,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合作探究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小组合作活动的分工和任务更加明确,学生各司其职,发挥个人特长,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各种探究性活动;在利用相关技术或设备进行展示时,也需要各成员配合。学生必须有集体荣誉感,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组作业,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下面,以外研版新标准初中《英语》九年级(上)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 2 It is still read and loved为例,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阅读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

文本内容是一名学生就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写的书评。很多学生虽然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通过学习本课,对这本名著有了大致了解,并学会从故事背景、故事梗概、精彩环节和主题意义等方面写书评。

(二)教学目标

学生经过七年级、八年级的英语学习积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发展。进入九年级,课文的篇幅逐渐增长,难度加深,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广。因此,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在继续尝试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同时,在课堂内容讲授上让学生在知识输入、吸收内化、迁移创新等三个方面得到锻炼。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形成个人见解并大方地与同伴交流,培养其跨文化意识;教学难点是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习活动,体现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变革传统的课堂结构。

(三)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主线,把读、写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学习活动的开展从简单到复杂,首先是学习理解类活动,在课堂上以一段简短的微课(micro-course)视频给学生介绍写书评的步骤,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结构。其次是应用实践类活动,让学生在获取视频信息后,分小组制作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借助手机投屏展示小组作品,培养获取、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帮助内化、运用新的知识结构。最后是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本堂课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播放了根据该名著改编的一小段动画,让学生观看主人公汤姆(Tom)的一段经历,引发他们的讨论、交流:“What is Tom like in your eyes?What will Tom be like when he grows up?Can you imagine?”并按照课文书评的步骤介绍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四)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辅助

微课展示、希沃白板交互应用、希沃手机投屏、在线词典等。

(五)教学过程

1.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1)感知与注意活动。

课堂伊始,以学生熟知的读物导入,让其对戏剧(plays)、探险故事(adventure stories)、小说(novels)、童话(fairy tales)进行分类,顺势引出“How to write a book review”话题。

【设计说明】教师借助希沃白板软件的课堂活动功能设计了图书分类的游戏,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其对图书分类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并通过游戏铺垫了相关背景知识,让其作好了接受新知的准备。

(2)获取与梳理活动。

教师借助自制的微课How to write a book review展示了用英语撰写书评的六个要点,让学生从微课中获取信息,并能够完成如下鱼骨图(见图 1)。

图1

教师要求学生跟着视频阅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完善鱼骨图的内容(见图2)。

图2

【设计说明】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张彤2019)。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逐步受到关注,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体现,推动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微课的教学内容少,教学容量小,教学时间短,能满足学生自主和碎片化学习的需要。这堂课的微课展示的是用英语写书评的步骤,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学生通过梳理和整合信息,将语篇进行分层,从而建立了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清了文章结构,为下一步应用实践类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本堂课中,教师抓住写书评的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全文,使其即使没有阅读过该名著,也能从书评的多个维度体会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故事的主题思想,今后再遇到类似主题的文章时,能够从这几个角度进行理解。

2.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学生分小组选择课文的一个段落,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段落内容进行具体信息的获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归纳本段落的大意。

当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利用手机投屏的功能展示其成果(见下页图3—图5),并让其中四名学生上讲台用英文加以描述和阐释。

图3

图4

图5

【设计说明】希沃手机投屏指用手机拍照,并将图片投放到希沃一体机上,且可在一体机上完成旋转、缩放、标注等操作。投屏到一体机的图片够大、够清晰,方便学生展示,为课堂活动提供了直观的展示效果。

另外,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能够分析和推敲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深层次地建立起语篇内部信息的关联。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教师运用超链接展示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动画电影中刷油漆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就以下几个问题开始讨论、分工并模仿已学语篇就自己钟爱的书写一篇评论。

Q1:According to the video,what is Tom like in your eyes?

Q2:What will Tom be like when he grows up?Can you imagine?

Q3:Could you introduce one of your favorite books to us?

最后,教师对学生就问题的回答进行点评,将语篇的主题进行了升华:Life is short and art is long.Reading can make us knowledgeable.

【设计说明】创设全新语境,引发学生思考,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实现主题升华。播放视频生动地体现了书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学生激烈地讨论,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锻炼批判性思维。

在后期介绍My favourite book的环节,一名学生利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设计了拼图游戏——让一名同学根据名著的介绍拼出该书的封面(见图 6)。

图6

九年级的英语课文不像七年级那样有趣,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既长又难的文章阅读中丧失兴趣。借助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功能设计生生互动的环节无疑是“餐后甜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科趣味性,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大有好处。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运用了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教学,不仅呈现实时授课内容,还能展示各种多媒体资源,随时对呈现内容进行批注和修改,且师生互动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其上课注意力集中,效率大幅度提高。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微课是图片、声像的结合体,它联系课文内容,整合了教学资源,生动、直观地呈现了新课知识,为下一步的知识输入完美过渡。

整堂课借用信息技术,但又不完全依赖信息技术,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方面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教与学相互作用,促进学习发生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在“教中学”,教师在“学中教”。

结语

信息技术是辅助教或学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新型教学环境,能实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更能促进一线教师向创新型、技术型、智慧型的教师迈进。

猜你喜欢

希沃书评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希沃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书评
妙用希沃白板,构建品质课堂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多层次“读” 多角度“补”——有效使用希沃白板化解学生小古文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