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视角下初中英语精读课教学活动设计例析
2022-11-21周娇
周 娇
一、初中英语精读课问题的提出
单元整体教学是英语教师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学习需求分析,以主题为核心,以单元为备课的基本单位,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教材教学单元进行整体预设的一个过程(颜瑞华 2020)。单元整体教学挖掘了单元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深层联系,从而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然而,由于初中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应试状态,作为每个单元之首的精读课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1:轻精读课与单元其他板块关联
教师在教学时欠缺对单元的整体把握,一般是备一节讲一节,讲到哪里备到哪里。备课时较随意,生搬硬套地将各板块凑到一起,导致板块与板块之间毫无联系。这样的备课缺少对整个单元通盘的考虑和整体思考的意识,从而导致精读课与单元其他课时设计的活动缺乏关联。这违背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能体现板块功能。
问题2:轻精读课的阅读深度设计
教师侧重英语语法与词汇的讲授,只注重提取阅读文本的表层信息,阅读技能停留在skimming和scanning层面,缺乏针对语篇文本的深入分析。读后环节高认知层次问题深度不够,没有把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放在合适的高度,忽视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品质。
问题3:轻作业趣味性及创新性
传统的初中英语精读课后作业以抄写单词、背诵课文、试卷练习等为主。虽然这种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词汇量起到了提升作用,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且对于其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不够的。
问题4:轻精读课反馈评价跟进
教师在精读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仅停留在口头或形式上,没有给他们充足的自主评价机会,难以促进其自主发展。评价不能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为评价而评价,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单元整体视角下初中英语精读课教学框架
在牛津广州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精读课的语篇编排在每个单元第一板块,作为单元主题的“课眼”,以及单元话题的核心载体,对单元整体教学起引领和搭建大框架的作用。教师须围绕单元主题,提炼精读课的深层育人价值,对精读语篇与单元其他语篇存在的隐性关联进行深度剖析,在单元主题和各内容之间建立显性关联,体现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观。
基于精读课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精读课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深度学习理论及单元整体视角观念,在实践中总结了精读课教学框架(见表1)。
表1:精读课教学框架
三、单元整体视角下初中英语精读课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以牛津广州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Endangered Animals精读课The Giant Pandas的学习活动设计为例,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视角下精读课教学活动设计进行分析。本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达成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了解世界上的濒危动物有哪些;二是弄清这些动物面临濒危的原因;三是探讨人们应该如何拯救濒危动物。
本单元的精读语篇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分布、数量、外形特征、家园、饮食习惯、习性、寿命、未来前景等信息。以下是本单元的精读课The Giant Pandas教学案例步骤:
1.读前热身
首先,教师通过有关大熊猫的知识问答“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引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信息;其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与主题相关的部分重点词汇及句型,如 endangered、in the wild、it is+ adj.+ for/of sb.to do等。
此环节旨在通过小测试、以旧带新的方式引出课题信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对话题的兴趣,为阅读活动作铺垫。
2.读中
(1)学生使用skimming技巧快速浏览课文,获取文本大意,梳理说明文的文章结构,构建出篇章思维导图框架。活动设计如下页图所示:
思维导图活动设计
(2)学生运用scanning技巧,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获取文本细节,完善上图的细节信息;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总结、归纳文本中的词汇及句型。
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reading for structure/details/languages,以听、说、读、写的形式构建语篇思维导图及分析语篇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目标语言输入,为单元整体输出进行了丰富的储备。
3.读后
(1)利用读中完成的思维导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介绍有关大熊猫的信息及如何保护它们的演讲。通过详细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演讲小组互评细则如表2所示:
表2:读后演讲活动评价表
(2)学生阅读一篇有关其他濒危动物的精选说明文,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语篇结构并回答问题,积累好词好句。
(3)小组讨论形成报告:不同身份的人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濒危动物。
此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读中阅读技能进行巩固,提升了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技能。补充语篇和话题拓展,为单元口头输出和书面表达提供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好词好句。鼓励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讨论,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学会合作,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保护大熊猫延伸到保护所有濒危动物,完成了整体教学框架的构建。
4.作业
(1)学生分组分工查找更多有关濒危动物的信息,利用思维导图的提示搜集信息。
(2)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拯救濒危动物的海报。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
表3:海报制作评价表
(二)亮点点评
1.精读课与其他板块的密切关联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育部 2020)。结合《课程标准》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将本单元主题提炼为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围绕这一主题,深度挖掘了该精读语篇与单元其他板块存在的隐性关联,并设计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大熊猫及其他濒危动物现在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通过一系列思维碰撞与口头交流,为本单元的听说课时储备了大量的语言素材。
研究文本结构和文本特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特定的问题形式呈现其主题意义的(张秋会、王蔷 2017)。学生通过精读语篇,了解了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单元的主题意义,而且为本单元的写作课时构建了文体框架。
学生通过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和怎样保护濒危动物”,进一步树立了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实现了单元整体目标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2.精读课活动设计指向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且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连接的学习内容。该精读课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中多次用到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又要培养其善于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相似体裁和题材的文本,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应具有迁移性(李海、何关远、李燕2016)。读后任务2设计体现了读中任务思维导图的迁移性。
在读后环节的语篇补充和小组讨论形成报告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从“跟着说”到“自己说”的质的飞跃,不同角色的代入让他们在情境中实现了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品质的提升。
3.作业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育部 2022)。要实现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业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开展训练和实践,达到学习目标的内容。
该精读课第一次作业内容:学生分组分工查找更多有关濒危动物的信息,利用思维导图的提示搜集信息。该作业的内容是在复习课堂旧知及预习新知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和延伸,课内与课外探究相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第二次作业内容:小组合作设计一幅保护濒危动物的海报。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使作业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地于整个单元教学。
4.活动评价多元化
《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该精读课活动评价形式多样,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除了质性评价外,还有具体的量化表格评价。学生根据师生共同生成的评价标准,养成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的习惯,从而为课堂评价指明了方向,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结语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实施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深度学习的必要途径,也是提升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托。精读课的有效教学是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在新教学大纲的背景下,英语精读课的关键性地位更能凸显出来。在作为单元之首的精读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浅层走向深度教学,并搭建起通往单元各板块的桥梁,从而实现单元整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