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2022-11-21代旖旎答梦婕

英语教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语篇跨文化教学法

代旖旎 答梦婕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部2020)。因此,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化响应教学法(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教授吉内娃·盖伊(Geneva Gay 2010)提出,第一次系统、整体、全面地论述了在美国少数族裔学校的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强调在体制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和加深对本民族或地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并和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知识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少数族裔学生的教育水平,达到不同文化的融合。我国学者张莹(2015)提出外语文化响应教学的建构基础:挖掘外语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特性;增强教学内容的文化相关性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响应教学模式。刘四平(2014)指出文化响应教学法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作用。因此,文化响应教学法是培养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培养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对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英美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一、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意义

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与文化相关的特定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后,结合学生的需求,搭建以单元主题文化为引领,各语篇子主题文化意义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完整的单元主题文化设定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单一语篇文化的学习和提炼并建立关联,比较不同文化,对比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沟通意识,在培养文化意识的同时促进英语语言知识、思维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开展内地西藏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文化响应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文化意义的建构,剖析单元内各子主题文化间的关联及其对学生建构该主题文化意义下的文化价值,为学生探索学科文化知识、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跨文化意识奠定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二,文化响应教学法有助于指导教师以文化视角整合课程内容、整体规划教学与评价活动,使其超越对单一文化的关注,重视以多元文化视角深入理解单元主题文化意义,以学生的持久理解为目标进行单元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并在教学中融入相关文化的持续性评价,确保目标落实。

第三,文化响应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达成文化意识目标,促进其形成多元文化知识背景。将多元文化课程资源作为探寻提高内地西藏班中学生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载体,通过不同文化载体传授英语专业知识,运用不同教学策略,设计特色英语教学活动,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二、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途径

教师开展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步骤:第一,从单元主题意义出发,选定与文化相关的主题,明确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阐释核心理念;第二,从课程内容视角出发,研读单元全部内容,以传统文化、外国文化为范畴提炼子主题,补充藏族文化课程资源,搭建单元整体框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第三,围绕具体语篇,梳理文化意义和语言知识,确定课时目标;第四,对单元课时进行整合、重组,重新整体规划,设计比较文化差异、加深文化理解的活动,以探究主题文化意义,并在教学活动中制订课堂评价方式和具体的评价要点(王蔷、周密、蔡铭珂 2021)。

下面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Unit 3 Celebrations为例,从认同和传播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三个角度阐释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

以文化响应教学法为指导,关注单元内各文本之间的联系,在主题文化意义引领下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各语篇子主题进行提取与分析,以传统文化、外国文化为范畴重组语篇顺序,补充藏族文化资源,融入持续性评价,使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建构中形成对Celebrations的深层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推动核心素养落地课堂。

(二)研读语篇内容,解构建构主题意义

本单元呈现了不同的节日、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和庆祝活动,以及重要场合的社交礼仪。高一学生对这些话题非常熟悉,但对于庆祝主题了解的信息比较单一,不够深入,因此,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并在学习情境化的课程内容中引导他们体验、感知文化差异,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基于本单元的主题文化意义,研读本单元的各文本。

Topic Talk包含两段听力材料。第一段通过对话介绍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时间和赏月、吃月饼及挂灯笼等习俗。第二段对话讨论如何为朋友庆祝生日,学生学会运用建构文本简单介绍节日、生日和纪念日。

Lesson 1 Spring Festival为阅读语篇,是三位人物对春节的描述。第一篇描述了现居南京的交换生汤姆(Tom)在中国过年的经历,作者恰当地运用 first、next、the greatest excitement、then 等词有条理地叙述了重要的春节习俗和意义。第二篇是在上海工作的28岁工程师徐刚对春节回家过年的叙述及感受。第三篇是一位退休祖母关于期待儿女回家,家人团聚的叙述和感受。三种不同的情境,通过语篇的事实性信息和语言表达方式,将春节的意义、习俗和传统的叙述有机整合,使读者对春节有了全面的认识。学完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精神,并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描述个人春节经历。

Lesson 2 Special Occasions为听力语篇,主要介绍在英国参加朋友的生日等特殊场合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祝贺或感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并能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

Lesson 3 Memories of Christmas为阅读语篇,作者回忆了和奶奶一起过圣诞节的欢乐时光,以及表达了对奶奶的思念之情。圣诞节是英美文化中的重要节日,通过阅读语篇,学生能了解圣诞节的主要风俗,认识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学会热爱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并用辩证思维比较分析文化差异。

Writing Workshop是指导性写作,主要描述作者爷爷70岁生日的场景,包括庆祝方式、礼物、惊喜等。文章通过列出事件描述的要点,引导学生掌握描述事件的基本结构,并基于前面单元内容和语言的学习,运用结构化知识迁移创造,达到交际的目的。

Viewing Workshop是视听课。视频通过演讲的形式介绍剪纸的历史和不同图案代表的意义。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学习、认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能向外国友人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Reading Club 1是阅读语篇,语篇围绕美食食谱展开,是本单元主题的延伸,制作美食、享受美食也是庆祝春节的重要形式,让学生加深文化理解。

Reading Club2是小说《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第六章节选,是主人公爱丽丝(Alice)和矮胖子(Humpty Dumpty)的对话,主要围绕生日礼物展开。

(三)搭建单元教学框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对各文本的解构,可以将本单元的主题重构为“传承家庭精神,认同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两个文化子主题。

Topic Talk从庆祝时间、场合和活动方面建构了介绍节日的文本,为Lesson 1 Spring Festival话题展开作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铺垫,激活主题相关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庆祝春节的意义作了进一步探讨,Viewing Workshop板块的Paper-cutting是庆祝春节的重要形式,在学生活动中创设向外国友人介绍剪纸的情境。Reading Club 1板块的Festival Menu也是庆祝春节的重要活动形式,探究美食内涵,从而提炼出子主题:学习和理解家庭精神,认同和传播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补充藏族传统节日文化,如藏历新年、雪顿节、望果节等。了解节日文化习俗,理解本民族文化精神。

Lesson 2 Special Occasions在这一话题基础上拓展了如英美文化中生日派对、毕业晚会等重要场合,需要注意的着装、语言表达和社交礼仪。这些知识和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基于文化因素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

Lesson 3 Memories of Christmas在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比较文化差异,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由此形成子主题:学习外国优秀文化,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本单元各语篇分别从庆祝的时间、场合、活动、意义等方面对单元主题进行探索,建构庆祝活动有助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播优秀文化——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层层递进的显性关联。Writing Workshop基于生日庆祝的阅读语篇建构文本,内化所学知识,迁移创造描述事件。本单元的Project要求展示文化庆祝活动,涵盖了庆祝什么、为什么庆祝、怎么庆祝三方面内容,有效整合了各语篇的主题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庆祝主题全面、深刻的理解,促进其文化意识的形成,确保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基于多角度小概念建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生成该单元主题下的大概念:在不同的庆祝情境中,理解庆祝文化内涵、认同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内容关联图如下:

文化响应内容关联图

(四)确定单元目标,重组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目标 语篇 课时安排认同和传播优秀文化描述节日时间、场合及活动,简单介绍节日、生日、纪念日等 Topic Talk 第1课时梳理并描述庆祝春节的主要习俗,阐释家庭精神传承的意义Lesson 1阅读 第2—3课时获取与梳理剪纸历史及不同图案的含义,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剪纸Viewing Workshop视听第4课时补充不同范畴文化资源拓展阅读Reading Club 1 Festival Menu了解藏历新年节日流程,文化习俗 补充资源 第5课时获取英语国家节日庆祝的主要习俗,梳理文章情感脉络,分析与判断文化异同Lesson 3阅读 第6—7课时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取社交场合相关信息,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祝贺与感谢Lesson 2听力 第8—9课时拓展阅读Reading Club 2 The UN-birthday Gift梳理和提炼文章篇章结构,运用结构化知识迁移创新描述庆祝事件 Writing Workshop 第10—11课时合作创新,展示优秀文化分析与判断庆祝活动展示的要点,想象与创造各种方式展示庆祝文化 Project 第12课时

(五)融入持续性评价,兼顾多元评价

《课程标准》倡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同时,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和反馈,促进其更有效地开展学习”(王蔷、李亮 2019)。

因此,教学活动中制订课堂评价方式和具体的评价要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持续性评价。持续性评价更多的是形成性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始终,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通过评价唤起学生的元认知,让他们始终记得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并自主监控学习的目标是否达成,主动反思和调控学习的进程,使学习不断深入。例如,在学生学完Unit 3 Celebrations第5课时后,教师引导他们针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对自己的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课前制订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2.课前关注的重点是否已经解决?课后复习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3.自己在小组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

4.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是否可以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5.对汉族传统春节文化是否有了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6.是否会用英语介绍藏历新年?是否了解了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以上评价遵循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思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突出了他们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注意评价形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性评价和单一性评价相结合,确保教、学、评一体化,有效促进了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意识目标的达成。

结语

以文化响应教学法为切入点,将汉民族文化、藏民族文化及外国文化整合、重组课程资源,设计容纳多元文化的适合内地西藏班中学生认知的课程资源,让多元文化课程资源互为响应,作为探寻提高内地西藏班中学生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载体。通过不同文化载体传授英语专业知识,提升文化意识,运用不同教学策略,整体设计特色英语教学,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语篇跨文化教学法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