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中的新思考

2022-11-21时晓慧

法制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案例法治法律

时晓慧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推进,高校内接受教育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法制观念却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出现校园恶性事件,较为熟知的是马某爵、药某鑫案件,这些事件的影响让高校管理者意识到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必然会对学校和社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现阶段,在高等院校法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法治实践目标与教学目标不能融合,法治教学形式较为简单,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不少法治实践活动未能有效开展。在新课程改革推进时,需要高校将教学任务与法治教育相互结合,在教师完成法治课程教育后,安排法治实践任务保证法治理论教学效果。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在完成法治理念学习后,将法治理念传递给其他人员,为社会发展提供法治动力。

一、高校法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需要具备文化知识素养,社会工作中要具备优秀的品质,完成本岗位工作为公司做出贡献,完成这些工作的条件是学生在校期间充分的对法律知识掌握,形成优良的法律素养,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遵守公司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随着国家法治化建设被推进中,法治教育实践是所有学习中最为关键部分[1]。通过法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展课后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法治实践学习中角色扮演、多方向、不同层次运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保证法治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在课程教育进行时,选择不同类型的法治实践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逐渐加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目标做出贡献。

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并且缺乏科学依据

现阶段,高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法治教育实践能让学生的法律意识全面的提升,学生在接受法治教育后能具备法律理念,日常生活中能保证自己的行为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法治教学课程展开以后,按照课程要求实现法治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实践教学任务,但在法治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现阶段,高校开展法治教学的课程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法治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其他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理工类和工程类的学科几乎不开设法律类的教学课程。在教师完成基本的法治教学任务后,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开展法治教学实践任务,学生不能够快速将法律知识吸收转化成为自身的知识,因此,往往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法治教育实践目标能否获取效果,主要是法治教学课程的建立以及教学任务的执行[2]。目前,高校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是法律课程开展时,使用的课本与法律专业的教材相同,负责教授知识的为法律专业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在法律课程任务实施阶段,选择传授知识的方法是按照法律专业学生所接受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模式具备的缺点较为明显,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不能及时地将教师教授的知识吸收并理解。需要高校的管理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方式对法治教育课程开展规划工作,适时地与学生开展沟通工作,了解其对法律知识需求的点后,编制合适大学生的法律教材。

(二)法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法治教育实践性不高

高校内法治课程教学开展时,教师使用办公软件将法治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课后的法治教育实践任务几乎不开展,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法治教学不能取得效果,此外,枯燥的法治理论教学内容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出现厌烦的学习情绪。教师只是教授学生法律知识,并没有形成有益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法治课程教学进行时,不能与学生就法律知识实现课堂互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已经发生变化,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的形式也不限于书本中,社会上的重点法律案例均是由专家讲解,涉及到的法律知识也会被专业的讲解出来[3]。不同形式多方向的信息获取能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法治教育实践目标被忽略,导致教学目标不会取得应有效果。有研究机构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发现,虽然,各个高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但是,遇到实际解决法律案件时,却不能选择合理的方式给予解答,主要是法治实践教学课程开展的次数不能达到教学要求。

(三)法治教学手段缺少创新性,致使学生参与程度不足

高校法治教育课程还未建立起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形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口述的方式,讲解法律知识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偏低。此外,在高校法治课程的教学开展时,主要在大的阶梯教室内进行,不同院系多个班组参与到法律知识学习中来,学生很难集中思想参与到法治学习中。此外,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高校的法治教学任务要求,采取最为原始的教学形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研究机构对高校内的法律教学课程开展情况调查后发现,有一半以上教师在开展法治教学时,并未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甚至没有任何形式的案例讲解。另外,高校内的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后,很多均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普法宣传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知识会被学生遗忘。

三、高校法治教育的新思考

(一)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对法治课程进行教学后,教师需要在实践阶段进行深入研究,法律知识以及观念均能在课堂教学时获取,但学生的法律素质,则需要法治实践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如果想要真正的提高学生法治素质,学生需要按照实践课程的要求,参加学校或班级内组织的法治实践学习,法治教学想要获取应有的效果,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索,适时对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更新,但教学形式的创新是教育中最难的一项。目前,学校内法治教育实践教学整体较为简单,教师在设定固定的法律案例以后,让学生自主的建立问题分析小组,对案例开展分析,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对案例讲解分析。教师讲解案例中关注的点是理论知识的分析,学生在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上会形成偏差,专业的法律知识讲解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然而,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不能将法律知识掌握,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影响法治教育实践的效果。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所选择的法律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法律案例讲解时需要运用专业的语言,将其转变成为法律知识。在对大学内的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中,教师关注是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学习中的体验。因此,对法治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时,需要适时的更新教学理念,深深地与教学目标结合,让学生在法治实践教学中相互交流,不同的观点学生开展讨论,结合专业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基础上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在原本法治实践教学课程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法律案例,在对角色理解的基础上实行角色扮演,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对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能够对法律案例中所包含的法律深入理解,法治实践教学能够获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完善与法治素质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在法治教育中,学生的法治素养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在完成法治教学任务以后,将更多的点放于法治教育实践中来,实践教学不能仅从单方面着手,需要多角度实现法治教学目标。高校内的学生开展法治教育,主要让学生法制观念提高,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实行法治实践教学时,需要高校的管理者针对教学的效果,对现有的教学形式不断完善,保证法治教育实践任务起到应有的效果。法治实践教学任务和现有的教学任务要保持相同目标,但是,不同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时,所具备资源有所不同。这就对高校提出要求,需要依据学校内现有的法治教学资源,对法治教育实践课程内容更新,特别关注是非专业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4]。法治教学课程内容要有专业性的特点,避免简单粗暴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开展法治素质教育时,首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其次,要在学生知识的培养基础上,让学生思维和习惯做出转变,进而保证法治教育实践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法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选择上,不但与传统的校园法律知识的宣讲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要与专业法律课程教学也要有所不同,教学课程所选择的内容要与大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不同专业、年级选择合适的法治教学课程内容。

(三)激活法治教育的校园系统多维功能,拓展多元化教学手段

高校法治教学不仅要在课堂内实现,也要在课堂以外实现,利用高校内现有的法治教学资源,让学生参与到课后的法律知识的学习上,多方向、多角度实现法治实践教学目标。首先,学校在完成基本的实践教学目标后,不同的高校之间也要开展法律知识的互动,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将不同高校内法治实践教育中的优点汲取,转化成为本校内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法律素养全面提升。其次,高校内的法治教育管理者,适时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到校园内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适时参加到法院的审判庭审中,学生在参加庭审时,能够亲身体验到法律审判流程,学生能深入到看守所内与犯人交流,了解其犯案动机,将犯人的所触犯的法律和心理进行掌握,才能实现大学生法律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其个人素养和法律知识全面的提升。最后,利用校园内的现有法治教学资源,常见的校内宣传网站、校园内的宣传栏,各种不同的公众号对法律知识开展宣传,让法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角度的对法律知识的宣传,能促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使学习法律知识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对网络中的热点法律案件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不同学生看待法律问题的观点也有所不同,在法治教育实践知识学习中,系统地对法律案件中的关键点讨论,能在法律中的知识理解程度上感受到法律知识存在的意义。

(四)强化考核制度,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法治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

作为高校领导人员,对法治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需要持续关注,要将学校内的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严格地执行,保证新课程改革要求被推行下去。考核制度的执行工作要与时俱进,将法治教育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内容改进。高等院校内的管理者,需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情况,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全面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在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法治案例的讲解以及分析,学生能够掌握法治教育的理念,促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需要提前将法律知识点融入到思想政治知识体系中,让学生能理解法律知识对国家发展的意义。高校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为法治教学工作的基础,在其基础上将法治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让大学生知法懂法。

五、结语

高校在实行法治教育前,需要了解法治教育的意义,发现法治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法治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但是,国内高校在开展法治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各种不同类型问题,常见的是国家的各种政策不能有效地被落实,法治教育成为一种形式、教育理念不能达到新时期要求。高校想要将上述问题解决,需要完善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从不同角度促进法治实践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地利用思想政治这门课程,让学生在完成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上,将法律知识全面掌握。传统的法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适时地对实践教育模式进行更新,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在对案例学习的基础上接受法律知识。高等院校教育法治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学生将法律意识提高,才能实现法治社会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案例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