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锦瑟》的歌曲分析

2022-11-21尚春来

黄河之声 2022年7期
关键词:织体锦瑟大调

尚春来

一、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述

艺术歌曲在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传入我国之初便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借鉴和学习西方作曲技法融合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经过音乐家一个世纪的努力,不断探索,努力追求,逐渐形成了以根植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为主要特点,朝着世界艺术水准为发展趋势的“中国艺术歌曲”新发展理念。这种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世界一流艺术水准迈进,不断根植于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和审美特性进行完善,不断追随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审美情趣。中国艺术歌曲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快速发展时期、建国后的低潮期,文革时的没落期,和改革开放的发展高潮期后,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艺术歌曲正朝向世界迈开步伐迎接发展的新篇章。

二、艺术歌曲《锦瑟》作品分析

(一)创作背景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又号樊南生。他的祖籍是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他热衷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热衷于追求诗歌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新颖独特,尤其是爱情诗和无题诗。感伤、美丽、动人,描绘了人们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赏和广泛赞誉。然而,有些诗(以锦瑟为代表)太晦涩难懂。因此,古人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李商隐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他在20出头便在众多学子中出类拔萃高中进士,但在鸿科大考中遭人排挤,不幸落榜,大志难伸。而后在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首的“牛李党争”之中,李商隐陷入了两难境地,屡遭排挤,从此,怀才不遇。他中年失去爱妻,又因写诗表达悲痛而受到嘲讽。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关于《锦瑟》的创作意图,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首感慨自己人生多舛的悼亡诗,或是感叹人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凄凉诗。但笔者认为这首诗跟他的命运和妻子的离去是一定相关的,这首诗也是在李商隐的妻子去世后创作,所以这五十弦有断弦的伤感、悲凉的之意(古琴瑟的二十五根弦断为两半,即五十根弦)。但即便如此,诗中每一字和每一个句都足以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向往。

(二)作曲家简介

王龙,青年作曲,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钢琴艺术指导,师从于著名钢琴艺术指导、青年钢琴家邓垚学习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及作曲。曾荣获CCTV首届合唱大赛优秀伴奏奖、曼谷国际声乐大赛优秀钢琴艺术指导奖、第九届全国声乐金钟奖河北赛区最佳钢琴伴奏奖、中国声乐孔雀奖“优秀艺术指导奖”、第九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比赛“优秀艺术指导奖”等。创作作品有:《月下独酌》《锦瑟》《心的向往》《与你相见若如初》,改编编曲作品有:《敕勒歌》《卷珠帘》《葫芦娃》。

(三)作品分析

1、《锦瑟》歌词分析

作曲家王龙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锦瑟》作为中国优秀古诗词艺术歌曲之一,其歌词选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同名诗《锦瑟》,诗词如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歌《锦瑟》是一首律诗,共分为四联,其寓意繁多,与作者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这首诗以比兴的手法围绕着“锦瑟”进行描写,但却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作品,颇有借物抒情又含蓄深沉之意。

首联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其中,“瑟”之弦多达五十根且生来既是如此。在此用比兴的手法以瑟暗喻作者自身天赋之高且与他人的不同。“一弦一柱”让作者想到了青春年华之景,但好景不长,后便暗自神伤。

颔联为“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上句引用《庄子》的一则寓言,刻画出诗人的悲情与冤意;美好的情境如梦境一般,被杜鹃的声音所打破,将诗人从梦境中唤醒,诗人寄情与杜鹃,以杜鹃啼哭抒发出自身的悲凉。

颈联为“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该联承接前文抒情之感,用典故将悲凉情感化解,同时刻画出的美丽景象预示着美好未来;“蓝田日暖”传达出一种温暖朦胧的情感,与上句的景相融,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融入进这一联中,但这些情感却不可言传,只得寄情于景。

尾联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在此起到了总结全诗的作用,其中,“成追忆”与“思华年”相呼应;“此情”即颔联中的悲凉之情。上句采用了反问与递进式的语气加强全文对感情色彩的铺垫,最后化作惘然之意。全文使用了诸多典故并借用典故中形象的物,来塑造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从视觉、听觉上的真情实感来抒发自身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表达。

2、《锦瑟》伴奏织体分析

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与和声编配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精致的钢琴伴奏与抒情的人声,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歌曲内在的情感表达与意境的渲染。作曲家王龙、邓垚在为《锦瑟》谱写伴奏时,为其编配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韵味的伴奏织体,并借助钢琴的效果为此曲加以润色,使其完美地呈现。

作品的1-4小节,钢琴以分解和弦的织体形式做前奏,在第二小节的和声上采用了d和弦,短暂的大小调交替使得前奏色彩丰富且具有动力性。并且旋律部分将主题动机重新排列,加强主题动机的听觉效果,为主题动机的出现做准备。

作品中第9-10小节,伴奏织体以柱式和弦与人声的相互呼应,在第10小节“蝴蝶”处所使用的VI级,此处大三和弦的欢愉感使得该部分的情绪更加饱满充盈,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庄生晓梦”的情景如幻境一般美丽朦胧的景象。

作品中多处使用T-TSvi-DTiii-S的和声编配,这种大小调交替的和声色彩以分解和弦的织体形式出现,使得A段情绪变化稍显哀伤、忧郁,奠定了全曲的情感基调。在21-28小节中,为了将旋律部分层层推进,其和声较多使用阻碍进行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加强气氛的紧张程度,为歌曲的旋律部分增添活力,同时为其后的高潮做铺垫。

作品中第49-51小节使用了S-D-T的终止式,此类终止式从听觉上更加具有结束感,同时和声部分又突出“惘然”,抒发出诗人想要实现其自身伟大理想与抱负,但现实又无可奈何的一种心情。

作品中第52-54小节的补充部分使用了Sii-d-T做收束,一方面是用以区分于补充前的正格终止,另一方面补充部分的属和弦所使用的小三和弦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其次,作曲家拉长了尾音的旋律线条,在曲末所使用的小三和弦回应了歌曲基调,将哀伤与叹息融入于此。

3、《锦瑟》曲式分析

作曲家王龙创作的艺术歌曲《锦瑟》是一首不带再现的二段式,全曲共分为A、B两个部分,在bD大调上平稳进行,节拍为4/4拍。

前奏(1-4)在bD大调上开始,从材料上看第1-2小节的旋律部分是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随后高八度重复加强音响效果,为主题动机的引入作铺垫。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在第二小节使用的小三和弦为前奏部分增加了几分忧郁的情绪色彩。最后,终止在bD大调的属和弦上,为A段的进入做准备。

A段(5-12)共分为两句,整体结构为4+4的方整型乐段。在A段中,a、a1的句法关系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起承转合”。a句(5-8)在bD大调主和弦上开始,第5-6小节为主题动机,即为“起”;随后7-8小节承续主动机三度跳进的结构并将其展开发展,使歌曲富有推动力,同时该部分收束在bD大调的三级和弦上,为后句的旋律与情感做铺垫,即为“承”。a1(9-12)承接前句的调式调性,首先,采用主动机的尾音高八度分裂发展,该处休止符的使用与歌词的寓意遥相呼应;其次,将上行旋律线转至蜿蜒下行且起伏不大,并未破坏原有的意境,最后,从和声上看,该句收束在bD大调的六级和弦上,但却以大三和弦来加强听觉效果,即为“转”;最后在11-12小节上又以主动机的形式发展,节奏上原样再现主动机部分,该句从和声上来看停留在了bD大调的属和弦上,为A1段落的反复做铺垫,即为“合”。

A1段(13-20)是A段的反复,共分为两句,整体承续了A段的风格特点,秉持“起承转合”关系。其中,在13小节最后一拍将原有的节奏型改为了前十六后八,同时在结束的织体上加入了音程的推进,丰富了主题动机听觉效果的层次感。A1段中“合”句末尾将旋律高八度演绎,从和声上看,以bD大调的属和弦做半终止的同时配以推进式的织体形式,为B段的到来做铺垫。该部分重音记号的出现预示着情绪将推进至顶峰,这种推进式的伴奏方式与旋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得演唱者在演唱此段时并不会显得单调。

B段(21-28)共分为两句,在bD大调上进行。b(21-24)句前半句与主动机相反,对比的写法为旋律的发展提供了张力。其中,b句为下行的旋律线,通过旋律的对比隐喻出作者的才华无处施展。伴奏上大量使用了分解和弦的快速交替,伴奏的对比更是预示着作者心中的焦急,急切的心情。b1(25-28)在承接前句下行旋律线,并展开发展,将情绪不断推进。最后在27小节,节奏的回归与A段相呼应,更是体现出了作者的“惘然”之意。

A1、B1与A、B大体相同,值得注意的是B1段通过补充(49-54)的形式加强了乐曲整体的回归感,使得全曲平稳在主调上收束,并且补充段落中引用前奏的和声部分,运用bD大调d和弦,小三和弦回到主音的音响效果与全曲的基调相呼应。

三、艺术歌曲《锦瑟》演唱分析

这首作品是诗与乐的完美统一,完全遵循了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用音乐完美展现了诗歌的情感内涵,然而在演唱艺术歌曲时,一定不能离开诗词本身带有的审美价值。那么,要保持中国诗歌美学的意义与价值,首先我们就必须找到诗歌和曲调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我们通过吟诵诗歌和分析作曲家的写作旋律就能得到答案。例如:在演唱“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时,我们在多次吟诵后发现,锦瑟和无端分别可以当作一个词组,五十弦是一个词组,同样的,一弦和一柱分别是一个词组,思华年也是一个词组,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恰如其分的把这些词组用音符组合起来,通过旋律与歌词的融合完美呈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意境美,所以在演唱时我们要充分结合诗歌语言韵律和歌曲旋律抒发真挚的情感。其次,诗歌中华美的词语言简意赅,但其中表达的意义却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这首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就是因为词中所表达的意境仍然能让现代人感同身受,引起情感强烈共鸣。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所以,演唱者应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处境,尽可能去亲身感悟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了解作品的实际内涵,做到脑海中有作品、有情景,而心中有情感。再次,演唱本首作品时,应注意声音形象的塑造,这也是演唱中最难的部分。演唱此首作品时,绝不能像演唱意大利咏叹调式的明亮、雄壮的声音,而是在控制好气息和位置的前提下,用含蓄且沉稳的声音突出表现中国古诗词的抑扬顿挫的旋律和语言韵律。例如第一句声音形象应该是朦胧的、安静的,以此来表达出作曲家的忧郁、哀伤的情感。到了歌曲的高昂之处“此情可待成追忆”,也要在前面乐句,逐渐铺垫情绪,音调渐渐增强,在稳定、平缓的声音状态下,让歌唱情绪达到顶峰。

结 语

青年作曲家王龙创作的《锦瑟》展现了作曲家成熟和完善的作曲技巧,不仅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更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品质。本文通过分析歌词、伴奏织体、曲式、演唱方式等对艺术歌曲《锦瑟》进行了浅析。同时,在中国艺术歌曲迎来百年发展之际,通过一代又一代音乐家的努力,中国艺术歌曲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和艺术风格。在此,我们应该坚定民族自信,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展现中华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形成完备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欣赏中国古诗词,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不断发展,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猜你喜欢

织体锦瑟大调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锦瑟别弹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