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柳州市三江县侗族刺绣的发展

2022-11-21戴佳驰施宇辰尹得燕陈嘉嘉

纺织报告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江侗族刺绣

戴佳驰,施宇辰,尹得燕,邢 丹,陈嘉嘉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传统刺绣是一种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展现浓厚中华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术,曾在历史的舞台上广受欢迎和推崇,使无数外国友人叹为观止。然而,历史在发展,时代在更替,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形式的瞬息万变使刺绣这门传统手工艺面临新的生存问题。

传统刺绣正在遭受新的冲击,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侵袭使传统刺绣文化岌岌可危。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化大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传统的刺绣手工艺逐渐减少。现代年轻人更多地受到各种时尚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现代“快文化”使多数人没有耐心真正走近刺绣,导致刺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渐黯淡。

如今,人们不是忙于生活就是疲于工作,无暇关注传统刺绣艺术,因此,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数不断减少,传统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令人担忧。再加上手工艺具有复杂烦琐、费时费力的特点,需要人有足够的耐心,虽然机器刺绣代替了手工刺绣,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力的解放,但是其传统文化属性也在衰退。

2 侗族刺绣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2.1 现状分析

2.1.1 工艺分析

侗族刺绣的主要手法是引针穿刺,将五颜六色的丝线或棉线缝在面料上,绣出不同的图案纹样,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重要分支。在侗族刺绣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盘轴滚边绣”。“盘轴绣”是取一根彩色丝线作为“引线”,即“轴线”;再取两根彩色丝线将其紧密缠绕在一起,使之成为较粗的二合一预制绣线,也称“盘线”。用一根白纱线作为“引线”,再取两根白纱线将其缠绕,形成一条较粗的三合一绣线,在“盘轴绣”的图案轮廓上绣(滚)一道边,就是“滚边绣”。大多数绣品由三道“盘轴绣”和一道“滚边绣”组成,以相同的手法用色线填充图案。侗族刺绣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的绣法,一般可以分为绣花、挑花、贴花、锈挑结合和绣贴结合等。

2.1.2 生产分析

大力发展和弘扬侗族刺绣,成立三江县侗族刺绣文化工艺传承基地,每年定期开办培训班,让对刺绣感兴趣的人们学习这门技艺。宣传侗族刺绣的好处,吸引更多会刺绣的劳动者,同时适当改变工作方式,不一定要集中在厂房或者某一地点,可以采用定期交货的方式,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增加劳动者。在生产上以领带、挎包、扇子等产品的形式融入刺绣,以新面貌进入市场,吸引消费者注意。定期记录生产成本和盈亏等情况,加强对生产的管理。

2.1.3 市场分析

2011年5月23日,侗族刺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每年定期在当地举办刺绣展览以及刺绣比赛,还在全国各地定期举办展销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制绣的传承和发展。

2.1.4 发展分析

(1)海外拓展。2010年,270件侗族刺绣作品被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指定为“国礼”赠送给与会代表。广西利用东盟举办地这一优势,将刺绣图案印在纸巾、餐桌布等物品上,举办刺绣展览,作为广西特色文化宣传。

(2)国内消费市场。从广西三江县出发,使侗族刺绣成为三江县一张亮丽的名片,体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广西的机场、高铁站等地也可以进行侗族刺绣文化的宣传;还可以利用抖音等视频号宣传刺绣,促进刺绣产品消费,改善三江县的经济状况,以文化带动三江产业发展,通过打造“侗乡民镇”“侗色工艺”,与其他民族或现阶段流行的中国元素融合,打造具有侗族特色的“国服”,振兴中国民族品牌等,形成特色产业链,招商引资,进行产业授权。

2.2 侗族刺绣的特点

侗族刺绣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重要分支,三江侗族的刺绣装饰种类丰富、造型新颖、风格迥异、色彩绚丽,主要有动植物、美景以及抽象的几何图案,造型上也有独特之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以及周边地区侗族妇女的绣作为代表。

三江侗族刺绣具有精美的图案、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有名的绣品。由中国文化部、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侗族织锦、侗族刺绣独具匠心的织绣工艺吸引了数万观众到广西展区参观。侗族刺绣的艺术品繁多,包括头巾、婴儿背带、布花鞋和挎包等。

三江侗族刺绣多以点、线形成较小的块面,花纹细密柔和,玲珑雅致,别具风韵,体现了侗家人宽厚、柔和的民族性格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侗绣中的太阳纹象征太阳神和保护神,可以驱邪除病、护佑儿童;龙纹是善良可爱、活泼灵巧的形象,以特殊针法马尾绣制成;侗族以龙蛇为神灵,并将龙蛇元素融入刺绣中,作为民族保护神的象征加以崇拜。

三江侗族刺绣源于农耕文化发展时期,是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工艺形式,不仅图案精美绝伦,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提高衣物的耐用度。三江侗族刺绣千百年来承载着侗族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寄托,集中展现了侗族劳动人民的智慧。

2.3 广西三江县侗族刺绣与贵州锦屏县侗族刺绣的发展过程比较

2.3.1 相同点

广西三江县侗族和贵州锦屏县侗族原本是同支一脉,伊始于秦汉时期,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发展传承,1949年后才逐渐分离,在不同地区建立不同的自治州,由此产生了广西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锦屏自治县,文化艺术也在传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侗族刺绣早前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自我满足期,到了唐宋时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背景下,文化艺术有了新发展,侗族刺绣迎来了一次发展高潮。后来,由于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化生产出现,对人工刺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侗族刺绣经历了很长一段不温不火的发展期,直到近现代才慢慢发展起来,但是依旧面临生存危机,亟需新的出路。

2.3.2 不同点

由于广西三江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长期交通不便,侗族刺绣发展得比较缓慢,同时保留的传统文化气息更加浓厚,传统工艺手法也更加娴熟,比如刺绣技艺更加人工化,绣品大多要依靠人工绣制,针脚更加细腻,绣图与人们的生活场景更贴切,活灵活现,让人耳目一新。在高瞻远瞩、无法割舍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侗族先辈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对侗族刺绣饱含热爱的传承人,比如韦凤仙、杨甜、陆成姑等。

贵州锦屏县由于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且地理位置相对特殊,经济发展情况比广西三江县好一点。同时,因为锦屏县耕地面积较少,当地的人们为了生存,发展其他产业的意识更强,和外界的接触也更多,所以贵州锦屏县的侗族刺绣比广西三江县的侗族刺绣更先被人们了解到,发展得也更快。贵州锦屏县侗族刺绣手法也有不同,绣品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山谷纵横、林木茂盛之景,体现了淳朴的民风。刺绣传承人有陈显月、龙令香等。

广西三江县侗族刺绣与贵州锦屏县侗族刺绣都已经申遗成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侗族刺绣。

3 三江县侗族刺绣发展遇到的困难或瓶颈

传统侗族刺绣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际舞台上也颇受欢迎。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兴文化的诞生,刺绣文化正面临发展困境。

3.1 现代化导致传承危机

首先,侗族刺绣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一带。刺绣大多靠民间传承,传授方式主要是母女、姐妹等家族传承以及口耳相传,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广大三江青年选择外出打工或进学校读书,无法学习这一传统技艺。其次,随着外来文化的渗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外来文化,改变了审美观念,流行服装逐渐取代民族服装,侗族刺绣失去载体,市场大大减少。

3.2 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地绣纺、纪念馆等地展示的工艺品虽然将传统侗族刺绣融入了现代设计中,但刺绣图案与现代设计不够协调,绣品出现了同质化现象,也没有凸显作为商品特有的标志性。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刺绣图案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花卉,并没有体现出侗族刺绣产品的核心价值,款式单一且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在小物件中,仅可以看出刺绣图案出自不同绣工之手,勉强能在有限的样式中挑选,而且这些艺术品一般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难以吸引更多人的兴趣。

3.3 传播方式单一

虽然新兴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自媒体等相继涌现,但是目前侗族刺绣文化的传播渠道仍然比较少,很多情况下无法自主选择传播渠道,只是被动地接受媒体采访,导致传播对象模糊不清、曝光度低。此外,侗族刺绣文化仍旧依靠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也有部分人选择图文介绍和视频宣传,线下以看展览和到当地旅游为主,传播形式有限,传播效果相对较差。

3.4 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目前,刺绣产业比较落后,集中分布于各村、镇、乡、县,无法系统地将刺绣产业集中优化,更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三江侗族刺绣产品未能达到具有市场价值的传统艺术品层次。在开发产业的过程中,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侗族刺绣既没有效仿云南白族扎染工艺成功转型,也没有像苏绣那样成为艺术创作的手段。

4 侗族刺绣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柳州市三江县侗族刺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6年,侗族刺绣被列入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江的刺绣产业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之后,侗族刺绣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此侗族刺绣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发展的大方向上,侗族刺绣一直秉持“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目前,产业规模逐渐扩大,运营模式逐渐成熟。

虽然侗族刺绣与之前相比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比如在文化传播中存在传播对象不明确、曝光率低、传播形式比较传统以及传播效果差等问题。侗族刺绣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4.1 利用社会媒体平台和短视频自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微信推出了微信商铺和微信小程序,可以借助这些渠道为侗族刺绣宣传;还可以充分发挥微博的各种功能,注册微博发表相关内容,创造热度,提高三江侗族刺绣的知名度与曝光度。近年来,短视频因制作简单、传播范围较广等特点迅速发展起来。通过观察发现,侗族刺绣的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的点击率寥寥无几,所以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

4.2 非遗纪录片传播

近年来,非遗纪录片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都采用了非遗纪录片的形式。进入影像时代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影像传播信息、表达情感。我国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关于国家级传承人的人物志纪录片,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很多地方电视台都拍摄了属于自己的非遗纪录片作品,柳州市三江县侗族刺绣同样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进行宣传。

柳州市三江县侗族刺绣文化的纪录片目前未能得到发展,在网络上搜索“侗族刺绣”纪录片,大多数是网民自制的,时长较短,观看人数较少,无法对侗族刺绣的宣传和推广产生较大影响。侗族刺绣文化纪录片可以展现侗族刺绣的重要文化元素,突出侗族的民族特色。

4.3 侗族刺绣和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

少数民族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刺绣文化,政府部门也出台了较多鼓励政策,但是如果要保证侗族刺绣经久不衰,最重要的是使其具有时代的活力。将侗族刺绣与现代服饰有机融合,可以使刺绣文化赢得现代人的喜欢[1],进而实现保护与传承,同时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4.4 开发三江侗族刺绣博物馆文创产品

如今,国家倡导提升文化软实力,全国各地都在筹建用于展示传统民族文化的博物馆,这一模式为宣传三江侗族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侗族刺绣作品可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提供灵感。文创产品的核心是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是商业价值的关键所在。目前,三江侗绣博物馆内的藏品创意主要是保护非遗文化,其商业价值必须通过文创产品显现出来。大部分侗族人都生活在欠发达地区,侗族刺绣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对柳州市三江县侗族刺绣文化价值的二次利用。

猜你喜欢

三江侗族刺绣
宜宾市三江新区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