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的腊月
2022-11-21肖良波
□肖良波
农历的十二月,被世人称之为腊月。在新疆的南疆,腊月里,低温、少雪、干燥、阳光充沛。每当腊月到来时,离新年到来的日子就临近了,在南疆的兵团团场里,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些腌腊制品,主要有腊肉、腊猪头、腊香肠、腊鱼等,在过春节时,拿出来蒸煮烹饪,招待来家里拜年的亲朋好友。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南疆的兵团团场经济好转,农工的收入得到增加。到了腊月里,团场的农工结束了拾棉花工作。到了腊月中旬,农活渐渐少了,农工的空闲时间多了。农工们在忙好了田地里的活后,便忙起家里的来了。男人忙着打扫室内外卫生,主妇们忙着腌咸菜,腌腊肉,腌咸鸡、咸鸭、咸鱼、腊香肠、腊猪头,这些都要在腊月里腌好晒好。腊月里做的腊货,不但好吃存放的时间长,而且存放一年时间也不坏。做腊味的肉、鸡、鱼、鸭子,不是自己养殖的,大都是到农贸市场购买的。腌咸菜的原料是雪里蕻,将雪里蕻放在外面晒成半干,收起来放进盆子里撒上盐巴后,双手使劲地揉搓,直到雪里蕻变得柔软后,再放上佐料,然后装进坛子里,等咸菜慢慢去腌,过上半个月时间便腌好了,雪里蕻颜色变成金黄色后,便腌制好了。雪里蕻腌制后有一种特殊的鲜味和香味,是一道佐粥下饭小菜,口感清爽,增进食欲。雪里蕻除炒着吃,还可以和肉搭配,做成一道雪里蕻蒸扣肉菜,还没有端上桌,诱人的香味便在屋里飘散开来,令人馋涎欲滴,在团场人春节的餐桌上常见它的身影。过年前,团场里的家家户户都做年糕,做糕一定要在腊月里,过春节必吃年糕,年糕谐音“年高”,过年吃年糕就预示着年年高,表达了在新春之际大家对于新一年的期待和一份美好的祝愿,团场人纳鞋底用的布壳也必须在腊月里糊,因为腊月里糊的门布不会发霉,做的鞋穿的时间长。团场里的青年男女也会挑选腊月举办自己的婚礼。在兵团团场,大家都是以种地为生,腊月正是农闲的时间,这时候结婚,亲朋好友大多数都能到场,气氛会非常的热闹,这样才显得特别喜庆。腊月里结婚,寓意好,腊月是农历十二月,是旧的一年的结尾和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个月份代表着新的生活开始,对于结婚来说也有着美好的寓意,希望婚后的生活既有过年的热闹,又有新一年的美好。
腊月里印象最深的是腌制的腊肉,腌制好的腊肉挂外面晾晒多日,肉皮如琥珀,肥膘似玉,精肉红亮,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又鲜又香。在腊月里腌制的咸菜,经过发酵后菜梗像蜜蜡透明光亮,又鲜又脆,抓一盘切好,放进锅里加上干辣爆炒,那诱人的香味便扑鼻而来,令人胃口大开。腊月里做的年糕开春了也不会发霉,若放在家里的炉子上烤,外脆内糯,满口喷香。团场人吃补品,也在腊月里,说能养精蓄锐,防病强身。连喝一碗薄粥汤,也要在腊月里,而且要在腊月初八这天吃。腊月里下的雪,人们也叫腊雪,常言道:“腊雪是宝,春雪是草”,所以团场人都企盼着腊月里下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古书上还说,用腊月里的雪水,浸五谷的种子,种子出苗好,还不容易受病虫危害。在古代,祭众神叫作腊。一年之末的这个腊月,新旧交替,对团场生产生活中的农工们,充满着神奇和希冀。在腊月里下雪多了,来年就会水源丰沛,农作物就不缺水灌溉,种植的农作物就会获得丰产,收入也增加。手里有充裕的钱后,可以提前购买农资,为来年农业生产作好准备,也可以为家里添置一辆骄车,或购买新楼房。在腊月里,对稍懂中华饮食文化与中医常识的人们来说,养生是最好的时节。无论在团场或都市里,都在天地间感悟“存在与时间”,都知晓一个道理,“遵循自然,长盛不衰”。
如今,走进南疆兵团团场的超市里,柜台摆满天南地北的腊货,一年四季都不缺,品种齐全,想购买什么样的都能买到。但这种腊味是在腊月的时节腊出来的吗?让人根本无法相信。如今的添加剂、调味、调色技能之高超,高超到了真假难分,有时还会以假乱真。就说这腊货吧,食品厂里一年四季在出品的也叫腊货,不知是因为它的配方,还是它的味道似腊货,品相比日晒夜露的要好看,但“腊”的风味是绝对不如腊月里日晒夜露而成的腊货味道纯正。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腊月,团场里的主妇们又在家里腌制咸菜、腊味了。在职工家的阳台上或小区的院子里,挂满了腊肉、腊香肠、腊鸡、腊鸭、腊鱼等,这是地道的具有团场特点的腊味。这腊味,经过多日的日晒夜露,腊味越重,口感越好。当然这原汁原味的团场的美味,品尝起来别具风味。
时令节气是中国人对自然观察的智慧总结,是世界文化中的中国符号。时节是创造不出来的,但在时节里我们可以去创造,我们可以去分享:人与天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