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绿色青花椒高效管理关键技术

2022-11-21张翔宇蒲安斌冯媛媛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枝组花椒树结果枝

张翔宇,蒲安斌,冯媛媛

(四川省南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四川 南部 637300)

青花椒以营养价值高著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维生素,绿色无公害,在市场上倍受欢迎。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以剪代采”的应用及对环境保护的疏忽,致使一些地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对局部青花椒区的污染。随着人民对健康品质调味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青花椒栽培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其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绿色高效管理关键技术的出现为青花椒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1 培育“几套不同枝组”,推广高效修剪关键技术

1.1 青花椒以剪代采技术的优势

以剪代采与传统修剪相比,产量可提高20%以上,品质提高5%以上,劳动效率提高400%以上,可增收24000元/667m2[1]。若再结合带枝烘干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全程宜机化和轻简化,这将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剪代采技术还能矮株密植、改变树形,减小采摘难度、工效快,有效解决传统采摘难度大、工效慢的问题。

1.2 高效修剪关键技术在青花椒树上的应用实践

目前模式因需重剪枝条,施用大量高氮复合肥抽生枝条进行花椒生产,修枝较晚的地块没充足时间老化,增加了来年产量不确定性。为突破技术难题,笔者进行了大面积实验,并总结该技术的核心:健壮枝组是花椒树优质丰产的前提和基础,健壮枝组的形成与维持可以通过“几套不同枝组”修剪管理技术来实现。本技术在南部县部分地区已成功实施,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别在青花椒树幼龄、结果和老龄阶段进行高效修枝整形方法,特别是成年树的修整,使树组疏密适当,枝条分布均匀,树冠通风透光效果好,病虫害情况少,产量高,品质优,可有效延长青花椒树的寿命。

1.3 “几套不同枝组”的培育方式

青花椒栽培成活后,推行双层开心形(也叫疏层小冠形),树高2m左右,共2层,有主枝8~10个,侧枝20~30个,第1层5~7个主枝,第2层3~5个主枝,层间距60~80cm左右。由于其连续结果能力强,易形成鸡爪状结果枝群,所以须注意配置一定数量的大、中型结果枝组。各类枝组的生长结果和所占空间不同,枝组的配置要做到大、中、小相同,交错排列。每年通过在枝组内部有计划地轮流结果、成花和生长,可尽量减少枝梢间养分竞争所引起的无效消耗和损失,以提高枝芽质量,使枝组长期保持稳定的高产量结果状态,从而利于树体健壮高产长寿和优质稳产。特别是在幼树整形期间,要有计划、有步骤、按比例地培养好各种类型结果枝组。具体来说在一个结果枝组中,当年都需要通过修剪技术调节在同一年份的生长结果期,使不同枝组的枝条分别开花结果、成花预备、发梢生长。这3种性质的枝条分别称为生产结果枝、成花预备枝和营养生长枝,这就是“几套不同枝组”的组成结构。在生产中,让当年一部分枝组开花结果的生产结果枝,应当留用花芽饱满的枝条进行培养;让当年一部分枝组成花而下年结果的成花预备枝,应留中间枝或破顶花芽枝进行培养;让当年一部分枝组发梢长叶的营养生长枝,一般应进行短截和缩剪使其萌发新枝,也可通过缓放当年不可能成花的枝条进行培养[2]。在结果枝组的配置培养上,要考虑所在骨干枝负载能力和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重视枝组在大小、密度和方向上的设计、安排和调节。在空间上要求这3种功能不同的枝条应尽量交错相间配置,同类性能的枝条,而应分散以达到立体均匀和平衡树体结果的目的。

2 实施生态健康栽培,大力应用生物肥源

2.1 青花椒施肥现状及方式

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供给严重不足,90年代出现种懒庄稼撒施肥料的现象。如此施肥高温天气分解、风刮散、下雨冲走、土壤固定及随水下渗一部分,造成极大浪费。由于青花椒根系具有向水向肥性,若长期地面撒施,导致根系会上浮,冬天不经冻夏天不经晒,这是2020年冬季极端天气出现花椒树大面积死亡的重要原因[3]。有的氮肥过重,只长叶芽、不长花芽、不结果实;有的只注重大量元素肥料,不注重中微量元素肥料使用,使得营养失衡,树势较差,抗旱、抗寒、抗病能力极差,生态环境同样也遭到破坏;有的凭经验,偏施、滥施化肥,有机肥施用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提高。可见,掌握其需肥规律,养成良好施肥习惯也是关键核心技术。

2.2 生态绿色青花椒施肥应坚持的原则

在生产中应秉承“源于自然、还于自然”的发展理念,以生物肥源、生物农药为核心,着力于改善农林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致力于为绿色有机农林业提供高效、安全的防控产品和植保技术服务。根据目前施肥现状、肥料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其施肥改革应侧重坚持以下原则:

2.2.1 坚持增施有机肥为主原则 有机肥是养分含量最全面的肥料,不仅含有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养分。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能促进树体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2.2.2 坚持提高配方施肥质量原则 化学肥料若使用不当,导致土壤养分失衡,会给生产造成许多不必要损失。任何一种元素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肥料吸收效果。在实施配方施肥前一定要清楚土壤养分含量情况、所施用肥料养分含量情况,并且通过叶分析,弄清树体所缺元素种类和数量。

由于配方施肥技术要求较高,为简化配方施肥程序,加快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及效果,广大肥料科学工作者应根据土壤现状,研制出适宜当地的复混肥和复合肥,使配方施肥作业大大简化,极大促进配方施肥的实施和推广。

2.2.3 坚持注重基肥施用时期和高质量肥料原则 基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花芽分化的质量、花椒树的抗逆能力以及来年花椒的产量,实践证明:抓好“秋施基肥”是提高花椒种植基地竞争力的关键。9~10月土壤墒情好,有利于肥料分解、转化,且树体叶片密集,蒸腾作用强,肥料的吸收动力充沛,吸收利用率高,有助于树体冬前贮藏营养,对树体安全越冬和花芽分化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要做到有机、无机肥料相配合,有机肥施用量要足,根据目标产量,保证优质土杂肥施用量要达到目标产量的1~1.5倍,无机化学肥料应以缓控释肥为主,缓控释肥是根据作物养分需求,控制养分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从而大幅度提高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NY/T394-2021规定,微生物肥料中有效细菌的数量必须符合NY884-2012规定。花椒收获前30d内禁止施肥。

3 施肥的方式、时期及用量

3.1 施肥方式

施肥方式主要有撒施法、环状施肥法、根外以及条状等。施肥最好的方法是在树冠滴水线处挖宽20~30cm、深10~20cm的环状沟(幼、成年树期,一般10cm左右,较干旱的地区15cm左右,秋施基肥不低于20cm)。结合灌水覆土踏实,防止暴晒和肥料挥发。

3.2 施肥时期及用量

青花椒施肥应“因时制宜、因树制宜、因地制宜”,重视“均衡施肥、配方施肥、看树施肥”的标准。掌握好恰当的施肥方式、施肥时间和肥料配比,是保持增产、高产、高品质的关键措施。

3.2.1 促花肥 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选低氮、高钾的复合肥,可施45%的复合肥(N-P2O-K2O为16-7-22),占全年施肥量的20%~25%左右。在发芽和开花期,叶面肥喷施(KH2PO4)在10∶00之前或下午16∶00后稀释微生物肥料,以提高花椒结实率和品质。

3.2.2 壮果肥 在4月中下旬,以施用磷、钾肥及微肥为主,可施钾含量较高的45%复合肥(N-P2O5-K2O为16-7-22),占全年施肥量的20%~25%左右。

3.2.3 基肥 一般在9~10月,以有机肥(腐熟后油饼肥)为主,搭配选施45%缓控释肥(N-P2O5-K2O为16-14-15),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左右。

3.3 落实土壤改良措施

3.3.1 适时翻土 深松土是土壤管理方法的关键措施,在9~10月融合基肥开展深松。沙质土壤则不必深松。

3.3.2 推广覆草技术 用秸秆、野草等无害处理后遮盖园区,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成分,降低地表径流和土壤年降雨量,修养土壤水分,降低地面温度,有助于根系生长,还具免耕灭草效果。但是,覆草深层不能过高,否则会严重危害花椒树光合作用。

3.3.3 增施生物有机肥和菌肥 利用生物有机肥、菌肥促进土壤胶体产生,减少有害生物繁殖。追施有机肥料、菌肥可促进土壤松散,维持液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肥害、药害及根腐病等的发生。

4 推广绿色防控综合技术,选用优质生物农药

绿色防控是以保护青花椒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现代植保技术。青花椒的主要病虫害有锈病、斑点病、蚜虫、红蜘蛛等,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壮”的方针,采用物理、生物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措施进行。

4.1 农艺措施

加强园土、肥、水综合管理,增强树势,定植后及时整形修剪,灌水,施肥,中耕锄草,以培养健壮树体,提高抗病虫害能力,采花椒时剪除的枝条及落叶要彻底从园内清除,冬季修剪要剪除病虫枝、干枯枝,应彻底清除,集中烧毁,减少病虫越冬场所和基数。

4.2 物理防治措施

在防治害虫时,常采用灯光诱杀[4]、人工捕捉、刮除或抹除、剪除烧毁病虫害枝等方法。使用变频振动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捕杀灭成虫和其他机械措施进行控制。用驱虫剂进行防治,用黄板和性诱剂诱杀害虫,人工捕获幼虫并人工刮卵。冬季喷洒波美度为4~5度的石硫合剂,以防病虫害的侵袭、发生和传播。

4.3 生物防治措施

常见天敌昆虫有瓢虫、草蛉、螳螂、寄生蜂等,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对害虫抑制作用。可保护利用七星瓢虫、花椒啮小蜂控制棉蚜、花椒窄吉丁,人工繁育释放肿腿蜂控制花椒天牛。

4.4 化学防治措施

对某些害虫,使用生物资源药物和矿物农药来预防和控制昆虫,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球孢白僵菌,隐孢子虫和其他真菌等细菌,以及人工释放硬皮硬核菌,澳大利亚瓢虫等。选用优质生物农药,对症下药,迅速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采收前30d严禁用药,以保证果实无任何残留。

由于花椒大多病虫害都具有扩散性,繁殖速度快特点,一旦大面积发生就很难控制。为此,一定要做好预防。只要运用好合理成熟的综合防治方案,选择优质无公害农药,做到科学防治,就不会出现大面积发生现象。若长期使用低端农药、劣质叶面肥、不注重土壤管理,易导致黄化病、黄花病、真菌类病的高发生[5]。据观察,长期使用绿色防控综合技术,花椒此类病害发生比率小,抗旱、抗寒能力强,树体旺盛。为此,把握关键节点关键技术的运用尤为重要。

让绿色生态成为农林业发展“底色”,为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技术服务和优质产品,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友好乡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应大力推广生态绿色青花椒高效管理关键技术,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枝组花椒树结果枝
花椒树种植特点及施肥技术
花椒树
站在一株花椒树面前
大扁杏枝条种类研究
花椒树
开心形苹果树修剪技术
中梨一号二主枝水平棚架整形修剪技术
梨树不同年龄时期冬剪技术要点
杏树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旱原成龄富士树结果枝组的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