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育策略

2022-11-21王长宇尚腾飞金丽娇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德认同感思想道德

耿 瑞,王长宇,王 伟,尚腾飞,金丽娇

(1.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职业认同感最初来自BLAU(1985)认为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某一职业的积极态度和强烈的投入感,体现为个体维持该职业的愿望和对职业的喜欢程度[1]。是一种“人”对自身工作的认可理解。医学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社会使命,医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目标的信念坚定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医德认知、医德践行能力,与医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其中所指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应是对救死扶伤有强烈的奉献和担当精神、对生命抱有至高无上敬畏精神,在医学生人生职业发展目标中处于核心位置,在实现的过程中具备强烈的价值感、满足感。医学生的认同感的培养在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医学生来说,他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是对自身的义务、救死扶伤的精神向往以及存在价值的认同态度。

1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性

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属于当代医学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医学生要对救死扶伤和疾病防控职业角色形成认同,一旦处于持续被弱化的处境,将对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医者个体的成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当前医学院校对于思政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如在师资配备、师生比例和教师的培养方面较以往给予更多支持,去“水课”造“金课”方面对课程的优化和改造下了功夫,思政类课程具有医学生认同感培养的独特优势,尤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为绝佳切入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丰富的关于职业认同感和认同意识培养相关的素材。要将其打造成为医学专门人才认同感培养的重要媒介,仍需要教育者对医学生职业进行深入体悟,从授课实践中进一步内化和理解。

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观点与医学生认同感培养的内在契合性

2.1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与医学生认同感培育核心相统一崇高且坚定理想信念是医者职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展现出的这种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重任的优秀品质,实质上就是理想信念中所谓的“钙”,让医学生不缺“钙”,就需要理想信念来作为支撑,正如医学生誓言中也提到的“除人类病痛,助健康完美,维护医术圣洁、救死扶伤...[2]”体现着把崇高的理想信念的树立和践行,作为医学生终身奋斗的价值内核。医学生只有精神世界中秉持敬畏医学事业、尊重医学的崇高理想信念,才算补足了“钙”,才算具备实现医学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2.2 “做忠诚爱国者”与医学生认同感培育核心相统一爱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既体现着千百年来凝聚炎黄子孙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同样也是我国社会和谐、安定、团结和发展进步的信念支撑。做忠诚爱国者蕴含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热爱自己国家的民族认同精神。祖国的发展和医学生个人抱负的实现是密不可分的。医学事业是祖国发展强大的力量保障,需要医学生心怀祖国、热爱人民,通过尽忠守则报效祖国,需要医学生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对于祖国的发展有坚定的信心,对于个人的职业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医学生才能成为医疗卫生事业里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忠诚爱国者。

2.3 “扣好人生的扣子”与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育核心内容相统一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与整个民族的发展密不可分,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期间曾提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医学生把职业认同感、目标追求和祖国的发展保持历史同向,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从一开始就朝着正确方向笃行,才能成为最终正确结果的保障。而对于“人生的扣子每一粒都要扣好”这句话的理解,让未来的医者、如今还在成长中的医学生意识到每一次医德的抉择关乎信仰的方向,每一个知识单元的储备、技术的学习都攸关性命。

2.4 “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与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核心内容相统一崇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立德树人的价值根基。习近平多次重申品德的重要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向善意味着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其中也包含了友善与好意。曾有现代教育专家李现平对“向善”进行了观点的阐述:向善攀登,以出离低俗自我[4]。“知行合一”出自于明朝思想家王守仁的《传习录》卷上,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5]。体现着当代教育过程中,既要使高校医学生明确什么是“善”且投身于“善”的实践。“神农尝百草”“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和对病人不离不弃是“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的最好诠释,是培养医学生主动担当意识绝佳资源。

3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相融合的培育策略

3.1 以新时代思想为着力点设置专题,突出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和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指示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开辟了新的视野,参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理念实施教学,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故初步设计以下六个专题:一、新时代与时代新人:中华民族的历史方位与青年的任务;二、观人生与人生观:回答大学生对青春疑虑;三、支撑“我”的是什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四、中国精神: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五、“德”的习与修:公民道德准则的传承与发扬;六、“红线”不可逾越:尊重法律、学习法律和使用法律。在讲授过程中,要把握医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跟上“学生关注点”,围绕认同感培养设计问题,了解学生职业认同的变化规律。医学生在对设置的专题内容研讨和剖析过程中,增进理想信念与认同感关系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医德观,进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3.2 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载体、把握学生特点,激发医学生的认同意识在课程内容的优化方面:教师可以从与医学生的特征与认同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阐发。如:新时代医疗行业认同感的价值;新时代医者的爱国主义表现形式等。在体验性教学的尝试方面:开展“同情心”的培养,走进病房开展爱心义工、开展临终关怀志愿服务、进行基层医院的调研活动和VR镜头下手术模拟等。不断融入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举办案例讨论或展览,进行现场讲解和比对式教学。在社会实践的创新方面:以节日为契机开展课外实践,如:国际和平日、助残日、艾滋病日、医师节等。在课程考核机制探索方面:可以将有关于医德认知和职业认同感相关书籍或体现医德的影视作品的阅读数量和质量,纳入综合考评。提高社会实践在课程中的比例,同时对参与率低、完成质量差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心,并为其认识转变提供分数弥补的机会。教师结合重大疫情开展网络育人[6]。

3.3 基于PBL模式,提出增强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新思路开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即“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尝试,以问题为导向,将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的主动者、分析者和解决者,从“单向传授”的被动式学习向“双向互动”的主动式学习转变。重视课课程的准备阶段,开课前1~2周进行组队。其过程中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共享、沟通和交流,形成协作学习的机会。并且预留充足时间搜集、整理资料。课程中进行组队式讨论,教师负责对结果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注重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并进行多元性、阶段性结果评测反馈。在教学内容的结构上要进行相适当调整,跨越章节束缚,围绕问题设置专题,在专题中融入“认同感”、“医学事业”、“医德”等内容。譬如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调查数据”、多媒体资源(音乐、图片短视频)等载体、形成视听冲击,营造现场画

面感,激活课堂氛围,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教育效果。

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需要学校的思政课教师、教育管理者、课程改革部门以及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转化为成果。课程的有机融入成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的突破口,有助于实现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价值观,有助于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

猜你喜欢

医德认同感思想道德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卫视开办思想道德建设类栏目初探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