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探究

2022-11-21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受众

沈 敏

当前中国学术期刊发展仍然呈现出了与之“相对隔绝”的“高姿态”,尤其在学术评价体制方面,所有的学术成果都需要以量化的、标记为一定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形式来展现。这一方面与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同数字产品发行量较少密切相关。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微博、微信等多媒体平台上发表学术文章,或有期刊在官方平台上发表热门文章,以供学术信息传播、共享,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时代信息传播而言呈现出了巨大的变革。尽管实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缩短出版进度,提升信息传播速度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绝大部分学术期刊将数字传播权交给目前几家期刊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自己仍然按照传统出版的路子继续发展。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当前限制我国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因素相对较多,最为主要的当属用于支撑出版发行的数字化技术,其次是由办刊理念所决定的经营管理思维,最后在资金等方面也相对缺乏,同时,还面临着数字化期刊的版权保护问题、利益分配争议问题等等。

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现状

伴随数字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更多新型的传播方式涌现在公众视线并逐步被接纳,极大丰富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习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多学术期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身运行的模式,也都借助于网站平台,通过阅读和下载带来了可观的流量与不菲的收入。就拿学术期刊第一大国美国为例,有三万余种学术期刊按照自身的情况,在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健康、有序地运行着。以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为例,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订阅网站内容,付费后阅读文章,极大降低了期刊发表时滞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增长点。国内知网、万方等期刊数据库也是如此,无论在下载量还是在利润方面都是比较理想的。然而,期刊内容提供商从中分得的却很少,未来需要在这一方面重点思考。此外,爱斯维尔、威利-布莱克维尔、斯普林格以及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也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相关期刊网站平台能够为受众提供包括按关键词、作者、时间等文献的检索服务,以及导航、全文下载等,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受众的依赖度;灵活的OA以及网络预出版模式,更是很好地与新媒体时代特征相呼应,挣脱了传统期刊出版模式的桎梏。

行业应对学术期刊的传播与营销层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度。例如除了互联网,《Nature》的医学姊妹刊纷纷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提供了交互,充分借助了自媒体的力量来推动发展。中国也有部分学术期刊借助官方微博这一高效、即时、自发传播的平台打造开放互动的编辑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浅阅读、碎片化”的微出版模式,以供编辑、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开展密切交流,既助力学术发展,也推动了组稿、约稿等出版进程。此外,作为新媒体技术融合的一大重要产物,微信被广泛认为是继微博以后的一个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平台之一。早在2014年,我国微信用户就突破了4亿,并在2018年超过了5亿。相比于微博,微信不仅具有语音功能这一鲜明创新,而且传播群体更加具有针对性,即往往是拥有相同或相似的利益群体。基于此,业界往往认为,可以通过利用像微信之类的移动终端业务来实现对于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的有力推动。从实践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学术期刊还未对微信平台投入足够的关注度,相比于时政类微信公众号,学术期刊类公众号尽管相比于过去已经展现出了更高的利用度,但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推进,且绝大多数限定于对热点文章以及当前期刊目录的简单推送,利用度不高。可以说,未来学术期刊可以在如何利用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这一环节进行深入探索,以期实现更为精准的定向推送,提升受众与期刊间的黏性,加快信息传播,提高期刊影响力。

二、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有效实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盈利模式的创新

除了同网站开展合作实现电子期刊在线阅读外,还可以通过与资源提取者利润分成的方式来盈利,例如知网便是采用这种盈利模式,具体是通过期刊付费下载等来增加收入。从长远来看,一方面数字期刊可以充分汲取新媒体时代特征,在原来纸质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展示技术方面提升,鼓励学术成果突破原有的单一文字性内容,实现以音频、动画或者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同时,期刊平台搜索引擎可以为受众提供基于图片、视频相关关键词所开展的搜索,丰富受众的使用方式,提升使用的便捷度。另一方面,可以为作者提供技术支持,不仅仅涉及现有的查找重复率技术支持,而且可以涉及论文润色、图片美化以及音、视频处理等服务,借此增加用户黏性,并同时增加期刊收入。此外,还可以创新性开发数字期刊的二次化销售方式,例如围绕某一主题、某一作者或者某个学科方向来重新进行论文打包,形成专刊并开展销售,重点关注具有某些特殊需要的受众群体;也可以将会议论文、研讨活动等论文作为专业论文集,在学者群体中广泛征集需求意向,借此调整销售创新。

(二)重点关注期刊内容

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期刊内容本身始终是最值得关注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尽管对于期刊出版技术提出了一定的技术要求,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靠内容来吸引读者,实现与其他出版商的竞争。可以说,数字化转型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并反之对于期刊出版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受众如何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始终专注于某期刊,还是必须始终坚持高质量办刊。一方面,要坚定广纳稿件,并在优中选精,创造强大的期刊活力;当然这一环节绝非单纯地增加稿件量,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优质论文被收录进期刊的可能性,借此发挥应有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受众所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持续地关注时下相关的学术研究热点,及时调整期刊关注方向,这对于吸引受众注意力非常重要。期刊运营团队可以借助于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向受众群体征集意见,虚心作为后期整改指导;或安排专门的业务专员同受众沟通,了解期刊在内容编排上存在的系列问题。

(三)加强与其他期刊的混合媒介运营

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期刊可积极借鉴其他优秀期刊的运营模式。例如,国际上某些学术期刊不仅仅采用单一媒介经营,而是通过混合媒介经营的,最为知名的当属《Nature》。它不仅刊登纸质版,受众可以根据需要在报刊亭买到,而且也会有电子版,拥有视频、博客、播客等丰富的形式,受众能够在网络上查阅到自1997年以来的所有杂志;同时,在定价方面,也分为个人阅读者、机构阅读者以及本科生、研究生不同的阶段。与此类似的,近年来很多期刊也纷纷采用这一模式,且在论文出版后还可以自主选择开源与否、论文中涉及的图片是否采用彩色印刷等。再以人文社科领域经典的《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为例,同样也会根据用户需要来提供纸质版、电子版两类,且拥有个人、机构订阅等不同定价模式。可以说,这种混合媒介的经营方式,非常灵活,既包含了传统期刊的严谨性,又兼具了新媒体时代的灵活性,同时也很好地融入了数字期刊的技术性。

(四)加强学术期刊的网络品牌建设

网络品牌建设对于传统学术期刊而言非常迫切且关键。当前多数学术期刊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方便作者进行在线投稿,期刊编辑经过网上审稿、编辑、校对后,在线出版发行,整个过程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出版社可以为作者提供邮箱投稿或者平台在线投稿方式,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对于投稿方式进行定期的优化,相关工作既起到了无纸化操作、节能环保,又能够极大推动学术成果的推广进程。从另一层面来讲,在线操作也能够很好的拉近编辑、受众以及作者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得受众、作者更好的互动,这本身便是强化期刊本身网络品牌形象的关键环节。

(五)强化产业版权保护意识

这一环节工作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包括政府层面和个人层面。其一,政府要逐步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数字出版自内容生产到管理运营整个过程的合法化。其二,公众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版权意识。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盗版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公众版权意识不够高有关。人们在遇到侵权问题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网络运营商也有意无意地在推诿、推卸责任,故长久以来,整个产业出版环境便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受众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期刊简介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