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行有效评价

2022-11-21福建省霞浦县民族小学郑林丽

学苑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理发师音乐评价

福建省霞浦县民族小学 郑林丽

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状态,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内在动力,为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进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评价要素

1.评价对象。

宏观上看,评价对象即课堂教学中除教师以外的主体——学生,但将视野放到具体学习过程中来,就可以将评价对象定位到更加细致的内容上,如学习习惯、学习表现、学习成果、学习方法等。对评价对象划分得越细致,在设计评价活动的时候才能对症下药,提高评价的精度。

2.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应当具备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准确性。评价的目的在于给予反馈,从而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带来具有实际意义的帮助。而评价语言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评价反馈的准确性。即便评价机制再完善和全面,如果不能将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领会要旨,那么,评价机制仍然无法发挥作用。通常确保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概括总结能力,将评价内容有效转化为有益的教学指导意见;二,在传达时充分考虑到接收对象的理解能力和实际需要。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得到的反馈过于复杂,学生很可能就无法接收其内容,那么这种评价仍然是收效甚微的。

另外,评价语言应该是具有艺术性的。相同的评价内容往往能够通过不同的评价语言发挥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要有意识地雕琢评价语言,考虑接收对象的性格、习惯等特征,选择对应的评价语言,使评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评价时机。

评价时机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一阶段进行评价,它有两种内涵:一,在哪一阶段进行评价教师能够获得更加准确有效的结果,即学生给予教师的反馈;二,在哪一阶段进行评价能够让学生切实获得提升,即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不同的评价时机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在教学初期,课堂评价侧重于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状态,或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进行考察,以便教师及时维护课堂秩序,加强对课堂的把握程度;而在教学总结阶段,课堂评价则可以对本堂课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

教师对评价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选择,也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设置。例如,本堂课需要学习某首歌曲的演唱,那么教师就可以划分若干个教学节点,将评价时机安排在各个教学段落的衔接处。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有效评价

1.灵活设置课堂评价指标,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乐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理论知识并不是教学的绝对重点,恰恰相反,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多元化的、灵活的。学生除了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认识一些经典作品、音乐流派、音乐家等,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中展现出的个性化也是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个要点。因材施教,这在教育理论中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当今时代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它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甚至是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则,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的要求,这些要素都使得因材施教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非但不减,反而愈增。因此,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尤其在对音乐的感知上,学生呈现出的能力特长往往是具有差异的,比如有的学生对音调敏感,有的学生在音准的把握上稍弱,而有的学生在音乐的情感表现上非常敏锐。那么,在教学时,所需要用到的引导方式和引导手段自然也不可能保持一致。相对应的,对这些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也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在学习《运动员进行曲》时,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是否听过这支曲子,是在什么场合听到这支曲子的,然后让学生听着这首熟悉的乐曲,在脑海中想象运动会的热闹画面。随着对该乐曲的深入学习和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描述这些项目的特征,尤其是在行为动作上的特征,然后让喜欢相同运动项目的学生组成同一方阵,依次在音乐教室门口排好队列,由教师播放这首《运动员进行曲》,学生跟着音乐一齐踏步,走入教室并落座,学生还可以模拟运动会中运动员入场的流程并根据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不同而设计不同的亮相动作。音乐结束后,学生落座,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点评,可以分析学生在所设计动作中体现的性格,也可以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点评。这样的课堂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日常社会活动中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意识到音乐中所具有的振奋人心的力量。

2.深化课堂评价形式创新,拓展课堂评价的可能性。

课堂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在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参考。那么,音乐学科作为一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的学科,所需要进行评价的项目也就更多,在评价形式上自然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进行设计和优化。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评价成果,以便教学方案的调整能够跟上学生成长的脚步,让教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益。那么,在大量、频繁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传统的、常见的评价手段产生厌烦情绪,或是单纯由于应试技巧的提升,导致评价机制的精确度下降。而评价形式如果能够坚持创新,就能持续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既让学生在内心意愿上能够配合参与评价,又能为教学不断提供相对准确的一手资料。

教学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可为了求新求异,一味地在教学形式上追求独特性,而忽略了教学本身的质量;或者由于过于注重形式表现、课堂把控不足等原因,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影响,这种削足适履的教学“改进”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创新和扎实的平衡点,让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而不是刻意地、生硬地将其插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采茶舞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舞蹈动作,伴随着歌词和旋律,让身体也展现自然的律动,全身心感受江南民歌中展现出来的绰约风姿。在编舞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江南印象”,让编舞充分展现出江南地区的文化风韵。最后,教师可以让几位学生上台表演,边唱边表演自己设计的舞蹈动作,让其他学生评评他们跳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这种编舞的课堂活动不仅同教学主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再如,在学习《理发师》时,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完成这首歌曲的赏析和学习。首先,教师需准备四套适合学生所用的剪刀;然后,从网络上购买网络畅销款“无毒彩泥时尚理发师玩具”;接着,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先给学生播放几遍《理发师》的歌曲,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想象自己之前跟家长一起去理发店理发的场景。随后,教师向大家提问:“有没有同学想要体验一下做理发师呢?”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表示想要做好理发师的第一步就要学会《理发师》这首歌。然后,教师带领大家一同学习《理发师》歌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了能够达成教师的要求,认真跟随教师完成了歌曲的演唱学习。随后,教师将四个理发师玩具展示出来后,提出:“下面老师要邀请四名学生来到台前为这四位娃娃理发,但前提是这四位学生都要会唱《理发师》这首歌。满足标准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教师选好同学后,针对其独唱做出评价。有的学生因为心急想要立刻玩玩具而抢拍,教师也需理解并耐心引导学生跟随伴奏完整地演唱。最后,教师在唱歌达标的学生中选择四位进行“我是理发师的比赛”,学生需要将彩泥放在模具中,等待音乐《理发师》响起,全班学生跟着歌曲唱歌。“理发师”学生则要在歌曲唱完之前用模具压出彩泥“头发”,并使用剪刀为娃娃修建好发型。歌曲很短,学生要想完成任务需提前想好发型,并动作迅速利索,否则时间到歌曲停,没有完成理发任务的学生将会被淘汰;而淘汰的学生要想回到座位还需要清唱一遍《理发师》。由本组完成最快的学生对其演唱做出评价。而座位上的学生则可以对已完成的发型娃娃造型进行点评,最终选出最佳“理发师”。

此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多次改变,教学内容也由此而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这首《理发师》,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可以结合游戏活动的情境与游戏环节,为学生做出针对性的点评,最主要的是学生通过《理发师》歌曲的学习,体验了一次自己做理发师的感受,并在短暂的歌曲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与演唱能力。

3.在过程与结果中共同发力,使评价贯串教学全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定式——即课堂评价是独立于课堂教学而存在的,二者是相继存在的两个课堂的学习阶段或环节。教师往往习惯于先进行一段单独的教学,教学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课堂测验、互评自评等常见的评价环节,结构清晰分明。但实际上,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在进行课堂评价的同时,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掌握不到位或理解不当的地方予以补充或指正,使评价和教学反馈之间的过程大幅度缩短,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应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不断插入简单的评价环节,如口头提问等,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保持高度同调,这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防止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但同时也是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验。因此,除了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在经验中反思和进步。

例如,在学习《嘀格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嘀格调》是由土家族的一首山歌改编而来的歌曲,能歌善舞的土家族人民喜欢通过“山歌对唱”的形式演绎民族乐曲。接着,让学生尝试着用对唱的方式学习这首土家族民歌。教师将学生按座位分为两个大组,先让第一大组跟着音乐哼唱第一段旋律,再由第二大组唱第二段。待学生学会之后,教师再让两个大组交换演唱的段落,如此反复。教师还可以请各组分别派出几位学生,自由分配歌曲段落,共同完成一场生动的“山歌对唱”,再让其他学生点评他们唱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掌握歌词与旋律的同时,还能通过“山歌对唱”这一趣味形式了解土家族的风俗民情,模拟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从而感受土家族人民对音乐、对歌唱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山歌对唱的形式还能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除了教师和学生互评,学生自己也能在演唱和聆听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改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评价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多元”,无论是评价机制和诸项指标的设置,还是评价语言、评价形式的表现,都要充分体现灵活多元的理念,让课堂评价充分展现其应有的活力。要想确保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广泛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并在广大的教学实例中不断钻研、突破,再钻研、再突破,力求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有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带来新鲜感,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意愿,刺激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有效评价机制的促进下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理发师音乐评价
没话找话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音乐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两位理发师
女理发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