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1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九中学苗福蔚

学苑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心理学法治道德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九中学 苗福蔚

在初中教育工作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思想认知,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追求,同时也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为初中生的健康茁壮成长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需要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思考以及分析,适当地在教学工作当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并且更加主动的跟随教师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过程,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强调从积极的角度展开对于人类心理的研究,属于一门新兴心理学科学。在运用积极心理学过程中,其能够通过科学的原则以及方法对于幸福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倡导人内心的积极取向,将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幸福健康以及和谐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而这也是心理学领域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于积极心理学本身来讲,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传统心理学领域的各种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手段,同时逐步开辟了人本主义现象学方法、经验分析法等,从而在积极的角度对于人类的内心价值取向、情感追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及思索,以此充分了解人的积极人格特质。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需要着重运用积极心理学展开教育引导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价值取向情况,从而逐步构建起更加科学且规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流程,完善教学步骤,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的向前推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教育举措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强化学生道德认知,从而为初中生的健康茁壮成长而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则是一项创新性教育举措,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水平可以起到关键性的影响。总结来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的意义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初中生展开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动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优良的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当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能够促使其更加主动的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引导完成每一次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任务,积极展开学习实践探索,从而加深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各处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的向前推进,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发育保驾护航。总结来说,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一项创新性教育举措,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以及深入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造欢乐、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展现出良好的学习热情,确保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

2.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强同样具有极大的裨益,可以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加强自我认同,发现自身优点,从而以更加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在学习当中所存在的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质量。对于初中生本身来说,由于其正处在青春期,所以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自卑心理或者自闭心理等,而通过积极心理学展开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则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负面情绪,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在持续不断的深入探索以及分析阶段能够不断突破自我、鼓励自身。如果持续性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的内心更加强大,从而以更加饱满的情绪状态面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困境,有效促进初中生成长发育。

3.强化学生意志品质。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说,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强化学生道德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是教师在展开教学设计规划阶段的关键性一环,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则成为一项关键性的举措,该项举措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积极心理学能够持续性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找到自身的优点,并且不断将之发扬光大,促使学生能够以端正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以及学习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困难,养成坚持不懈、不畏困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增强学生果敢性与独立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暗示也能够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远大的学习目标以及理想抱负,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斗志,从而为高质量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前提。

三、积极心理学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以及分析,着重在教学期间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从而有效强化对于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使学生提升良好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从而有效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的向前推进,优化教育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水平。在实际展开教学工作阶段,可以适当性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自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当中,需要教师加强对于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流程的深入思考以及分析,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通过积极心理学知识强化学生的心理积极暗示,从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成长发育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自信心,优化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所以,在实际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需要着重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课堂知识,坚定学生对待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信心与决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积极主动的展开每一次课堂内容学习以及深入剖析,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以及实效性。例如: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任务便是加强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规划,充分明确本堂课当中所涉及到的各处教学内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思想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国家安全观念,并且树立起建设美好祖国的远大理想抱负。在实际展开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班级之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视频动画、爱国主义影片等,通过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以及深入研究,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同时也要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传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升起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成长发育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与决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切实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2.积极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展开课堂情境创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阶段的一项最为关键性措施,不但有助于将积极心理学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样也能够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的向前推进,优化教学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教学工作更具条理性与层次感。例如: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注重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展开对学生的积极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角度看待自身成长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做到勇敢承担社会责任,逐步明白积极奉献社会的道理。在实际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适当性进行情境创设,向学生分享一些社会上爱心奉献的故事,并且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该如何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奉献爱心,如何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这样的课堂情境创设方式,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展开思考,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以及效率,同时也能够优化教育工作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同样也需要在课堂之中积极带领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析如何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展开爱心活动,号召学生走入到社会当中奉献爱心,参加公益活动,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对待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样也能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展开学习的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内心形成积极的暗示,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3.充分关注学生成长,塑造学生品质。

教师在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期间同样也需要充分关注学生成长,致力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促进学生成长发育。因此,需要综合思考如何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之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帮助,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从而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所在,活出生命的精彩,这样不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内心积极品质,同样也可以促进学生成长发育,使学生以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即使在学习以及生活当中遭遇困苦也能够积极对待,有效引导学生的成长发育。此外,在进行本堂课教学期间,教师也需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与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思想认知等方面的情况,随后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融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塑造,为学生的成长发育保驾护航。

4.积极展开心理干预,树立远大理想。

在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期间,同样也需要综合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展开心理干预,使学生形成阳光的生活心态,并且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动力,切实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深入介绍祖国的富强之路,着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与认识到祖国走向富强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困苦,坚定一颗奋斗之心,同时也需要在其中融入对于学生的心理干预,使学生升起家国情怀,充分认识到自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通过积极心理学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使学生的内心更加阳光、向上、积极、奋进,形成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抱负,促进学生心理品质成长,使之更加契合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之上的合格接班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质量,需要教师加强对于教学工作的分析以及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将积极心理学知识融入其中,以积极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夯实学习信心,并且更加积极主动的跟随教师思路引导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以及探索,优化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心理学法治道德
“没有用”的心理学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