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2022-11-2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学苑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探究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王 芳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科目,高年级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失误,知识掌握不熟练造成诸多易错题,严重影响到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良好自信心的形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自信心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本文主要就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探析。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面临的难题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个性化特征十分鲜明,但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使得班级内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对严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作为承上启下的重点教学内容,高年级数学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过去知识进行了串联和整理,各种知识点的理解以及习题的解决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现阶段的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

1.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十分鲜明,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专注力。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大多步入高速成长发育的阶段,思维十分活跃,理解记忆能力较强,但也缺少学习的专注力。由于个体之间的成长差异,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强,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较高,可以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很难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习效率较低。随着班级内两极分化现象的愈发严重,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对于教师的教学缺少认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相对分散,严重影响到了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2.学生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无法将过去的知识相互串联。

高年级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相对完善,涉及到了过去所学的数学知识,无论是数学概念知识,还是复杂的数学习题解答,都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将所学过的知识相互串联,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但部分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对分散,零散化的知识分布不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各种概念知识和习题的解答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记忆周期过后则遗忘了大部分知识,学习效率相对低下。

3.学生的基础知识遗忘过多,基础相对薄弱,解题思路不够清晰。

网络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数据量十分庞大,网络信息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价值理念和记忆思维。许多小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知识,都欠缺足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学生遗忘了大量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做过的习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相对被动,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进行学习和解题,缺少自己的解题思路。单一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方式,使得学生面对全新的题型缺少思路,创新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均衡成长。

二、构建高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意义

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十分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基础的数学知识理论,到完整的数学思维意识,最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与优化,尤其是在高年级阶段,强化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发挥出高年级小学数学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牢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1.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形成完善的思维模式。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这一时期是学生思维模式完善的关键阶段,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模式,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看待各种数学问题,学会逆向思维分析问题,从结果推导过程,反复验证解题过程,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众多,他们对于充满未知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只有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高度专注的学习状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各种知识的形式转换以及高效的解题流程,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信心,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各种实践探究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致,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3.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

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数学知识点相互串联,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框架体系,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站在数学思维角度看待与分析问题,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意识和习惯。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初级和中级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对于高等数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为学生今后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打牢基础。为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课堂。

1.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可以正确的看待各种数学问题,仔细认真的审题读题,详细观察习题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深刻理解相关符号的含义,正确的运用数学计算规则进行解答,这还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和解答。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提前预习。

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掷一掷等实践任务,提前进行可能性以及概念相关知识的学习,将各种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时,应当培养学生多动笔的习惯,将解题思路写到草稿纸上,进行解题思路的推算,提高学生的逆向解题思维意识。

2.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的认知是影响学生数学水平的主要因素,正确的认知数学概念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解答相关的习题,而错误的认知只能导致再次犯错。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提升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合理的运用各种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学概念,进而在数学习题训练中运用正确的公式和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为学生布置家庭消费支出的扇形统计图绘制任务,将本周家庭的各种消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从饮食消费,到生活水电消费,以及娱乐消费等各种类型的消费活动。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绘制扇形统计图,了解家庭的消费结构,提高学生对统计和数据收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高年级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害怕错误和教师的批评,这也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紧张情绪较为严重,不利于和谐互动课堂氛围的创建,影响到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则可以有效的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创设相应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需要注重数学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制作动态的教学课件,以及具有趣味性的图片,以龟兔赛跑作为位置和方向的坐标参考,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动态的方向和位置演示,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位置感,加深学生对方向和位置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兔子作为核心,乌龟不断的移动,来判断乌龟在兔子的哪个方向和位置,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这对于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构建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4.适当的开展数学教学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参与意识。

游戏是小学阶段学生无法抵抗的要素,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为了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制定充满吸引力和特色的数学游戏教学方案,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游戏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在数学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数学知识水平以及思维模式等因素进行游戏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游戏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以及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开展随机概率的数学游戏活动,用硬币和骰子作为道具进行投掷,同时记录硬币的正反面概率以及骰子的点数,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数学游戏当中,开展高质量的数学游戏教学活动,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充满了趣味性和吸引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5.借助充满趣味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为了巩固数学教学成果,教师需要合理的布置课外作业,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设置充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逐渐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同时养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这需要教师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增强课下作业的吸引力和可行性,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相关的任务,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作业相验证,逐渐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

例如:在《圆锥与圆柱》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充满趣味性的探究实验,制作底面半径均为5cm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将圆锥体中的水灌入到圆柱体中,测试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体积与面积关系。

6.使用微课开展线下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合理的运用微课教学方式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机衔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重点知识录入到教学短视频中,帮助学习进行重点知识的复习,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点、线、面等方面入手,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视频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下练习作业,方便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机衔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此教师需要注重数学教学方式的革新和优化,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开展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提高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牢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