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南山区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2022-11-21黄贵斌周丽蕾关耀兵牛永岐赵永峰

广东蚕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技术规程豆荚鲜食

黄贵斌 周丽蕾 关耀兵 牛永岐 赵永峰

宁南山区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黄贵斌周丽蕾关耀兵牛永岐赵永峰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宁夏固原756000)

文章通过引用国家相关标准,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规范宁南山区鲜食豌豆生产技术,包括地块选择、选茬、整地、土壤封闭、施肥、覆膜、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采收等,旨在实现生产出的鲜食豌豆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且符合粮食安全标准,助推当地鲜食豌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南山区;软荚豌豆;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

豌豆(L.)包括硬荚豌豆和软荚豌豆。硬荚豌豆的荚壁含有革质膜,荚壁不可食用;软荚豌豆的荚壁内层没有革质膜,嫩荚果和籽粒均可食用,也被称为食荚豌豆[1],属豆科豌豆属栽培种,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食用豆类作物之一。软荚豌豆鲜嫩的豆茎、豆荚和青豆含有大量糖分、有益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质嫩清香,是优质蔬菜,对人体健康有着促进作用。

鲜食豌豆主要指直接食用或用于保鲜、储运、加工的豌豆青荚、青籽粒、青苗等新鲜体[2]。其中,食荚型品种是以采收嫩荚为商品的豌豆品种,以其鲜甜可口,质嫩清香,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3]。

近年来,鲜食豌豆在宁南山区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市场前景较好[4]。然而,目前缺乏规范的栽培技术,产量较低,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鲜食豌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归纳出鲜食豌豆生产技术规程,旨在实现鲜食豌豆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且符合粮食安全标准,助推当地鲜食豌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范围

本技术规程规定了宁南山区鲜食品豌豆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采收[5]。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宁夏南部山区鲜食豌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引用在本技术规程中而形成文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规程[5]。

《NY/T 391—202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6];

《NY/T 393—202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7];

《NY/T 394—2021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8];

《GB/T 10460—2008 豌豆》[9]。

3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202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4 种植技术

4.1 地块选择

需按照《NY/T 391—202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选择地块。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方便(怕积水)、无盐碱,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通气性良好,pH为6.0~7.0,3a以上轮作地块。

4.2 选茬

前茬选择马铃薯、燕麦、玉米、小麦、荞麦、糜子、胡麻以及非豆科其他作物,不宜重茬。

4.3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熟化土壤,耕翻深度20 cm~25 cm,要求深、匀、透,不重不漏,犁垡齐平;土壤封冻前灌足冬水,早春土壤解冻20 cm时,浅旋镇压,达到“齐、平、松、碎、净、墒”的六字标准。

食荚品种起垄作畦开深沟,畦宽60 cm,畦沟宽30 cm、深25 cm~30 cm。

4.4 土壤封闭

选用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亩~300 mL/亩,兑水15 kg~20 kg,播种前,整地后施药混土,然后播种;播种后,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 mL/亩~200 mL/亩,兑水40 kg~50 kg,立即进行或在5 d内进行土壤表面均匀喷雾,施药时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进行,喷头保持距离地表10 cm~20 cm,顺垄(行)逐垄(行)施药,一次喷一条垄(行),不能左右甩动,注意施药时的风速、风向,不要飘移到周边小麦、玉米、糜子、谷子、燕麦等禾本科作物田,逢大风天气则禁止施药。

4.5 施肥

4.5.1 施肥原则

选用《NY/T 394—2021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规定的肥料种类,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为原则。

4.5.2 基肥

豌豆基肥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钾肥为补(切忌施氯化钾)[10],施肥时要按照N∶P∶K=1∶5∶2比例配方施肥,结合整地一次性基施磷酸二铵(46%)20 kg/亩~26 kg/亩、尿素(46%)2 kg/亩~4 kg/亩、硫酸钾(40%)8 kg/亩~18 kg/亩,有条件的最好基施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 000 kg/亩。

4.5.3 追肥

重施苗期追肥,尤其是未施或少施基肥的田块,一般追施尿素5 kg/亩;开花结荚时所需养分多,追施尿素7.5 kg/亩、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kg/亩,施于作物行间或随水灌溉,鼓粒期叶面追施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次。

4.6 覆膜

整地施肥后,与当地主风向一致的方向覆膜。青豆品种选用宽度为100 cm、厚度为0.01 mm普通农用地膜,两边各压去10 cm,两幅膜之间留出50 cm无膜带作为采摘走道,再每隔2 m长压一条“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食荚品种选用宽度为60 cm、厚度为0.01 mm普通农用地膜,两边各压去10 cm,两幅膜之间留出40 cm无膜带作为采摘走道,再每隔2 m长压一条“土腰带”,各膜上的“土腰带”连成一条线形成土埂,既防大风揭膜,也方便后期灌水管理。

4.7 播种技术

4.7.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栽培鲜食豌豆类型品种,如金合欢、长豆仁、云豌18号、中秦1号、中豌6号、606、大荚荷兰豆等。

4.7.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达到《GB/T 10460—2008 豌豆》的要求。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2%[11]。

4.7.3 种子处理

4.7.3.1 种子筛选

在播种之前,用种子精选机或者人工精选,剔除虫蛀粒、破损粒、霉变粒、发芽粒及杂质,选用大而饱满一致的种子。

4.7.3.2 拌种

用种子重量0.8%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0.8%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使所有的种子表面均匀黏附上药粉即可。

4.7.3.3 种子包衣

按1 kg种子用3%敌委丹种衣剂3g添加农用有机硅包衣;或每100kg种子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0 mL~400 mL,均匀拌合,摊开阴干待播。

4.7.3.4 根瘤菌拌种

豌豆用根瘤菌拌种,是增产的有效措施,用根瘤菌拌种后,根瘤增加,茎叶生长旺盛,结荚多,产量高。若条件允许,播前接种根瘤菌,方法是先用自来水洗净豌豆种子,再用75%医用酒精进行种子消毒,阴干后用根瘤菌10 g/亩~19 g/亩,加少许无菌水与精选消毒的种子拌匀后便可播种。

4.7.4 播种

4.7.4.1 播种方式

食荚型品种播种方式有条播、点播或撒播,主要采用1粒、2粒、1粒交替点播的方式,在距地膜边缘5 cm处点播。

食青豆型品种采用12孔手推式玉米穴播器膜上穴播。

4.7.4.2 播种时间

通常情况下,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适宜播期。最好采用“顶凌播种”,即春季当土壤表层解冻10 cm左右而下层土壤仍冻结时,即进行播种,早播使豌豆出苗后仍处于较低温度的条件下,主茎生长缓慢,基部节间也因此变得短而紧凑,能使春化作用进行得较充分,而且还能避开花期高温和成熟期阴雨天气,最大限度地避免种子发芽霉变。因此,适期早播实现增产增收。

4.7.4.3 播种量

食青豆型品种播种量为10 kg/亩~12.5 kg/亩。

食荚型品种播种量大粒种子4.5 kg/亩~5.5 kg/亩,中粒种子用种量2 kg/亩~4 kg/亩,小粒种子1.5 kg/亩~2.0 kg/亩。

4.7.4.4 保苗密度

食青豆型品种每膜播种6行,株距4 cm~6 cm,行距20 cm,膜间距50 cm,播种深度3 cm~5 cm。高水肥条件下,保苗4万株/亩~5万株/亩,低水肥条件下,保苗3万株/亩~4万株/亩。

食荚型品种每膜播种2行,株距10 cm,行距10 cm,播种深度4 cm~5 cm。保苗1.2万株/亩~1.4万株/亩。

4.8 田间管理

4.8.1 补漏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已播种地块要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出现缺苗断垄的要及时催芽补种,一般选择于下午5时后进行。

4.8.2 破板松土

在豌豆整个生育期内中耕2次,第一次在分枝前后,第二次在现蕾期之前进行,松土要浅,以破除板结、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促壮苗。

4.8.3 药剂除草

在豌豆苗后2节~3节,一般株高5 cm~10 cm,杂草2~5叶期,选用48%灭草松水剂100 mL/亩~200 mL/亩+5%精喹禾灵乳油50 mL/亩~60 mL/亩,兑水20 L~30 L混合喷雾,除草效果好。

4.8.4 搭架引蔓

对于101、606、大荚荷兰豆等蔓生型品种,株高30 cm时就吐卷须,要及时搭架,每垄立3~4根架高1.8 m~2.0 m,直径4 cm~5 cm的木桩,间隔10 m~15 m,拉铁丝将其连起来并固定。将宽1.8 m~2.0 m、长30 m,股粗0.2 cm~0.3 cm、网孔大小4 cm×4 cm的爬藤网固定在铁丝和立柱之间,当藤蔓长至35 cm开始将藤蔓轻轻引在爬藤网带上,尽量将枝蔓铺开,不要重叠在一起,之后及时将新长的蔓引至爬藤网带上,确保90%以上的藤蔓都在爬藤网上。

4.8.5 病虫害防治

应严格按照《NY/T 393—202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执行。

4.8.5.1 潜叶蝇

物理防治措施:出苗后,每亩悬挂25 cm×20 cm黄色粘虫板50张,幼苗时,悬挂高度要高于植物10 cm~15 cm,应随植物生长而提高悬挂高度。

药剂防治措施:当叶片被害率达到15%,田间潜叶蝇达到5头/株时,用20%斑潜净2 000倍液,或19%溴氰虫酰胺、18%阿维菌素,75%灭蝇胺等[12],每隔7 d喷雾1次,连续喷3次~5次。

4.8.5.2 蚜虫

物理防治措施:出苗后,每亩悬挂25 cm×20 cm黄色粘虫板50张,幼苗时,悬挂高度要高于植物10 cm~15 cm,随植物生长提高悬挂高度。

药剂防治措施:可选用50%马拉松乳剂1 000倍液,或3%阿维·氟铃脲2 000倍液,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水溶剂2 500倍液等[13]。喷洒植株1次~2次,施药时要注意喷在叶片背面和植株幼嫩组织。

4.8.5.3 豌豆象

物理防治措施:第一步,选择晴好天气,将新收获的豌豆放在水泥晒场上曝晒,曝晒时要每隔1 h翻动1次,每天保持暴晒4 h以上,连续暴晒4 d~5 d;第二步,把暴晒后的豌豆种装入网袋内,将网袋浸入80 ℃开水桶内保持15 s,随后立即取出,放到冷水中冷却10 s,摊开晒干后贮藏。

药剂防治措施:播前用40%甲基异柳磷按豌豆种子的0.3%拌种或500倍液浸种2 h;播种时结合翻地,每亩用250 g的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细干土40 kg,随犁耕翻施入土中。从初花期开始,选晴天中午豌豆闭花之后,用20%氰戊·马拉松乳油+有机硅,或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倍液~2 000倍液,或高渗吡虫啉25 g/亩,或2.5%敌杀死30 mL/亩喷雾,喷在豌豆植株中下部,隔7 d再喷1次,连喷2次~3次灭杀成虫;在豌豆刚开始结荚,至豌豆接近终花期[14],用20%氰戊·马拉松乳油+有机硅,或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倍液~2 000倍液,或高渗吡虫啉25 g/亩,或2.5%敌杀死30 mL/亩喷雾,喷在豌豆植株中下部的青荚上,每隔7 d喷雾1次,连喷2次~3次灭杀初孵幼虫,采摘前10 d停止施药。

药剂熏蒸法:收获后按每200 kg~300 kg豌豆用磷化铝3 g的用量,在豌豆刚入库时迅速、准确地把准备好的磷化铝药片取出,用报纸或小布块分片包好,要求每包上拴一条有色的长绳子,分放在粮堆中,施药后迅速密闭好仓库门窗,熏蒸3 d后选晴天打开门窗通风散气4 d,散完后把药包及时取出,集中深埋于土中。

在没有密闭仓库的条件下,将收获的豌豆装袋,“品”字形堆放,按上述方法施药,然后用厚度为0.1 mm的塑料棚膜包裹粮堆,周围用杂物压紧压实,熏蒸期间注意防止人畜靠近,熏蒸3 d后选晴天打开棚膜通风散气,散完后把药包及时取出,集中深埋于土中。

4.8.5.4 豌豆根腐病

药剂拌种: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8%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8%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出苗后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或者用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15],每株灌根250 mL~500 mL药液,隔10 d再处理一次,注意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4.8.5.5 豌豆基腐病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拌种,在出苗后发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喷雾,或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或5%的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16]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施药时重点喷在茎基部或靠近地表部位。

4.8.5.6 豌豆白粉病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70%甲基硫菌灵拌种并密闭2 d~3 d后播种,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2 500~3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发病盛期,用25%丙环唑,每隔7d喷雾1次,连续防治2~3次[17]。

4.8.5.7 豌豆锈病

用多菌灵或福美双进行种子拌种,每100 kg种子用药0.6 kg~1.0 kg;发病初期喷施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等,间隔7 d左右喷1次,喷施1~2次,收获前10 d禁止用药。

4.8.5.8 豌豆褐纹病

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 d施药1次,连续喷药2次~3次。

4.8.5.9 豌豆褐斑病

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8]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喷2~3次。

4.8.6 灌水

豌豆苗出齐后灌第一水,初花期灌二水、鼓粒期少量灌1次过水。最好视土壤墒情适时灌溉。

5 采收

食荚豌豆开花8 d~10 d后豆荚停止生长开始种子发育,可根据市场对商品性需求选择最佳采收时间,在进入花期15 d左右,目测豆荚饱满不露仁,鲜嫩青绿,豆荚荚长10 cm~12 cm,荚厚0.2 cm~0.3 cm时即可自下而上采收,促进养分向上部花荚转移,提高结荚率,否则会嫰荚变厚变大,纤维量增加,品质变差。采摘时切忌折断茎蔓,碰落花朵,采收工人戴手套用小剪刀采摘,防止豆荚外观受损,提高商品率。一般情况下,每2 d采收一次,采摘过勤,豆荚不达标,采摘期过长,容易形成老荚,影响商品性。采摘时对虫害豆荚、病斑豆荚、老荚等无商品价值的豆荚及时摘除,促进养分向幼嫩豆荚输送。

食青豆型豌豆一般于开花后30 d左右,开始分批采收,每个部位的豆荚成熟期不一致,应根据成熟度由下而上分批采摘,一般豆荚饱满、种脐未变黑时采收。

6 结语

本技术规程的应用对改善宁夏南部山区鲜食豌豆品质,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李景芳,刘晓梅,秦裕营,等.矮生食荚豌豆连豌1号及其轻简化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9(10):110-111.

[2]李玲.辽宁鲜食豌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4(3):102-104.

[3]童鸿鑫.出口荷兰豆、甜豌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77,92.

[4]牛永岐,关耀兵,黄贵斌,等.10个鲜食豌豆新品种引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15):93-94.

[5]苏龙,耿智广.庆阳市绿色食品豌豆生产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5(4):91-9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NY/T 391—202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NY/T 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NY/T 394—2021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0460—2008豌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0]张永坤,彭琳,蔺怀龙,等.芽菜生产使用豌豆品种(系)比较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2019(5):8-10.

[11]丘思娟,袁世玖,郭裕祥,等.英德市荷兰豆生产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06(4):77-78.

[12]孙雪梅,张芳.溴氰虫酰胺等4种杀虫剂对豌豆潜叶蝇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5):999-1000.

[13]王琳.豌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6):115,117.

[14]仲伟文,杨晓明.豌豆象的发生、危害、防治对策及豌豆抗豌豆象的遗传机理综述[J].作物杂志,2014(2):21-25.

[15]王淑荣,陈华,刘永志.菜豆角露地生产技术要点[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2):160.

[16]刘劲哲,樊永强,王彦辉,等.豌豆褐纹病基腐病枯萎病芽枯病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21(3):94-96.

[17]韩生福.青海高原豌豆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作物杂志,2008(4):84.

[18]王昶,杨晓明,陆建英,等.4种杀菌剂对豌豆白粉病的防效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6):45-46,4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13

S643.3

A

2095-1205(2022)05-38-04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2018BBF02005);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示范项目(NGSB-2021- 6);固原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GYKYF023)

黄贵斌(1993- ),男,宁夏固原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食用豆育种与栽培工作。

赵永峰(1967- ),男,宁夏固原人,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用豆育种与栽培。

猜你喜欢

技术规程豆荚鲜食
豆荚儿,嘭!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
简述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
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