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SWOT分析

2022-11-21赵锡梅吴进明

广东蚕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蚕农桑园蚕桑

赵锡梅 吴进明

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SWOT分析

赵锡梅吴进明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文章简述了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通过SWOT矩阵分析,对产业基础设施、人才、技术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助力脱贫致富,推进蚕桑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升鹤庆县蚕桑产业竞争力。

蚕桑产业;SWOT分析;鹤庆县

蚕桑作为优秀传统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蚕桑产业稳步发展,相关部门需要改变工作思路,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战略。鹤庆县因其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蚕桑产业发展。然而,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关工作人员从事蚕桑生产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蚕桑产业发展。因此,需结合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蚕桑发展SWOT,指出其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促进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推动鹤庆县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1 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概括

近年来鹤庆县蚕桑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蚕桑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蚕桑产业成为鹤庆县骨干农业支柱产业,对全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桑园种植规模、农户蚕桑种植养殖收入、鲜茧总产量及总收入等方面得到提升。

1.1 生产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如今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县茶桑果药站组织农技人员到全县养蚕村入户指导蚕桑生产,农技人员根据农户实际情况,指导蚕农做好桑园病虫害防治、小蚕期饲养管理技术应用、大蚕饲养技术应用、蚕病防治、消毒防病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了蚕桑养殖水平,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产业[1]。

据统计鹤庆县蚕桑业鲜茧2017年总产量2 664 t,2018年总产量2 691 t,2019年总产量2 700 t,2020年总产量2 718 t,至2021年总产量2 720 t,鲜茧总产量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其产出较高,基础稳固,可大力推进鹤庆县农业产业发展。

1.2 加工

依靠高原生态优质蚕桑基地,以科技为支撑,着力开发桑叶茶、桑果酒、桑蚕丝制品等健康绿色产品。围绕桑和蚕两大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桑园套种、桑禽套养、桑枝利用、桑葚开发、蚕沙综合利用、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项目,拉伸全产业链。茧丝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实施烤茧站、缫丝厂设备更新,加快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提高茧丝产品附加值[2]。

1.3 销售

据统计,鹤庆县茧丝公司主要通过扶持农户种桑养蚕,对农户给予引种、技术指导、收购蚕茧,然后再对蚕茧进行加工销售。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使6 500多户农户参与到种桑养蚕的队伍中来[3]。

鹤庆县2017年桑业产值共计14 848万元,2018年产值14 028万元,2019年产值14 500万元,2020年产值15 000万元,2021年产值16 358万元,可以看出蚕桑业产值这几年整体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经济效益显著,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及科学管理能有效提高投入产出比,建立更高质更专业更有竞争力的蚕桑产业。

1.4 市场营销

为及时有效地向蚕农提供技术、传递信息、引进项目,云南鹤庆县财政按照“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

制定鲜茧收购数量向合作社实行二次返利政策;以茧丝公司为依托,为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物资、技术、设备等各种服务;茧丝公司对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支持及监督;茧丝公司通过与社员签订购销合同,确定最低保护价收购鲜茧和年终二次返利分享利益,稳定和保护蚕桑生产[4]。

2 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部,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年平均气温为13.5 ℃,年活动积温4 007.5 ℃,全年无霜期241 d,年均降雨量970.6 mm。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而且光质较好,有利于桑树生长及产叶量、产茧量的提高,且有大量宜桑荒地待开发[5]。桑蚕区无大中型工矿企业,桑叶及环境无污染,桑树病虫害和蚕病发生较少,农药用量少,桑叶及蚕茧质量较好,好蛹率均在96%以上。

2.1.2 劳动力充足,栽桑养蚕经验丰富

鹤庆县宜桑区拥有农业劳动力4.73万人,劳动者素质较高,商品意识较强,人均收入中等,农户房舍宽敞,具备栽桑养蚕的条件,加之我国栽桑养蚕年代悠久,涉及宜桑区6 800多户蚕农,蚕农户中男女老少都参与栽桑养蚕,已掌握一定的栽桑养蚕技术,经验较为丰富。

2.1.3 蚕茧质量好

从外观及鲜茧测定上看,鹤庆县的蚕茧茧层率、匀净度都优于省内其他产区。据统计鹤庆县春茧、早秋茧两季鲜茧茧层率为23%~25%,最好时达27%;干茧茧层率为50%~52%。

2.2 劣势(Weaknesses)

2.2.1 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地力下降

鹤庆县桑园的分布以旱地、梯田地、山坡地为主,土壤耕作层薄,保水保肥性能差,肥料的利用率低。加之近年来技术宣传指导工作不到位,很多蚕农未按农业科技部门提供的施肥方案合理施肥,选择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忽视有机肥和磷钾肥的配比,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酸化,土壤肥力下降,增加了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比下降,影响了桑园的产量和质量。

2.2.2 蚕桑基地初具规模,比较效益不明显

2021年鹤庆县共有10.5万亩桑园,年养蚕5.6万张。通过蚕桑站对北溪、辛屯、草海3个丰产桑园示范村进行调查,2019年—2021年新种植的桑园15 690亩未投产和2000年以前种植的约3.2万亩的桑园品种老化,投产效益较低,实际投产的丰产桑园约3.5万亩,这种盲目追求桑园面积,形成“应付栽桑,疏于管护”的现状,是整个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之一[6]。

2.2.3 生产技术普及不到位

蚕桑生产是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流通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种植是基础,养殖是关键,效益是目的。而对于整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规划,特别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未进行专题的探索研究,未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此外,随着缥丝企业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对蚕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带来的新挑战,使得鹤庆蚕桑产业从技术、资金、管理、质量、营销服务等方面都暴露出很多问题。

2.3 机遇(Opportunities)

2.3.1 政策保障

县政府贯彻落实政策方针,发展蚕桑业等农业支柱产业,助力脱贫致富,分级负责,部门联动,产业扶贫实行县人民政府主导,部门、乡镇、村三级联动,县级负责规划编制、资金整合、技术指导、督促检查,乡镇、村负责项目确定、组织实施,精准设立产业帮扶政策措施。

2.3.2 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成绩凸显

鹤庆县政府要保持蚕桑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需解决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管理的问题,明确组建茧丝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现代企业运行制度,建立防范市场风险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与蚕农建立起紧密的生产扶持、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合同订购关系,实现公司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作用,同时减少政府微观管控,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

2.4 挑战(Threats)

2.4.1 市场价格波动大,影响蚕农的积极性

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茧丝价格不稳定,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不高,蚕农挖桑种粮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鹤庆县成立了茧丝公司,并成为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各方面管理经验不足,未建立起合理的市场运行机制,龙头企业的作用无法全面发挥,垄断经营占主导地位,栽桑养蚕的效益得不到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蚕农的积极性。

2.4.2 受冰雹、风暴和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鹤庆县由于特殊的地形形成的立体气候,适宜蚕桑的种植和养殖,但也导致冰雹、风暴等时常发生,使部分地区的桑园受损,甚至出现灭产。加之近年桑褐斑病、白粉病、蚕白僵病、脓病也频频发生,且范围逐步扩散,造成蚕茧质量和产量下降,阻碍了该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

2.4.3 资金投入不足

鹤庆县属于贫困县,资金较为缺乏。在扶贫攻坚过程中,资金分散使用,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鹤庆县在桑蚕产业方面资金投入少,无法满足鹤庆县桑蚕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使得桑蚕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发展速度较慢。

2.4.4 缺乏技术指导

当地由于资金不足,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大部分乡镇,技术人员外流,传统农户的技术水平较低,使得蚕桑生产产出率较低。加之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个体农户难以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信息,蚕茧收购秩序较为混乱,蚕茧质量下滑,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信息成本,风险成本。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接受程度较低和缺少规模化的实践培训,致使产业化发展进度缓慢,无法形成高质量的产业链模式,经济效益难以大幅度提高。

2.4.5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鹤庆县大部分蚕桑合作社规模小,内部结构松散,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成员之间无相关种植养殖经验交流活动,农民的地域观念牢固,合作意识不强,难以接受联合经营;村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技术能力较低,很难达到要求进行生产经营;虽然农民发起人的意愿强烈,但依然缺乏经营管理能力,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和加快发展的需求不适应;蚕桑合作社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沟通较少,市场难以扩大。

3 促进鹤庆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

针对鹤庆县蚕桑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实施好田间沟路配套工程、水利工程、农机装备工程、县乡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建设项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均生产农产品数量。

相关部门需采取切实有效的行政手段,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茧丝公司在桑苗调运、蚕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中,要杜绝不正之风,不哄骗蚕农,实行最低保护价,稳定蚕农种养桑蚕的积极性。认真开展蚕、桑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将山区坡地耕地新植蚕桑面积按群众自愿纳入退耕还林范围,让群众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补贴。由各村组织推广实施桑园间套种马铃薯、胡萝卜、蔬菜等模式,提高桑园产值。

3.2 加快良种推广步伐

鹤庆县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桑蚕优质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努力探索和发现最适宜鹤庆县种植养殖的桑蚕品种,优化品种布局,提高产业效益。

引进优良桑树、家蚕新品种,大力推广普及农桑8号、女真桑等优良桑树品种和家蚕优良品种云蚕7×云蚕8,对蚕种进行严格质量检测和病虫害检疫;推广标准化小蚕共育、省力化简易活动蚕台、方格蔟上蔟等先进技术;建设蚕用消毒池和蚕种催青室,引进稚蚕饲育机、养蚕消毒机、切桑机等蚕机具,建立“小蚕共育户+大蚕饲养户”的协作模式。建立完善蚕桑病虫害监控预防体系和蚕桑技术培训推广体系,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3.3 培肥地力,提高栽桑养蚕技术水平

培肥地力是提高桑园产量的基础,针对鹤庆县桑区地力不断下降的情况,进一步优化氮、磷、钾(10∶5∶5)配比施用,提倡施用桑园复合肥,充分利用圈肥、农作物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规范开挖定植沟,采取地膜覆盖,建立速生、合理密植的丰产桑园。养殖方面需重点落实蚕种统一催青和小蚕集中共育工作,大蚕饲养期间以补温、控湿和消毒防病为主,推广塑料折蔟、方格蔟及新型蚕台等配套技术的运用,并做好新蚕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努力提高亩桑产叶量和张种产量[7]。

3.4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蚕桑生产的科技含量

积极争取省、州项目资金,加大鹤庆县桑水工程的改造和实施,改善桑园灌溉条件;加快对老桑园的嫁接、改造和更新;改变“追求桑园面积,疏于管护”的现状,努力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蚕桑基地,提高桑园投产效益。

将基础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桑园按现代化标准示范园进行打造,集中资金与技术力量。重点建设滴灌等节水农业设施,示范推广桑树伐条机、桑园微耕机等生产专用机具,使桑园达到密植、速生、丰产,辐射带动周边蚕桑生产水平的提高。引导农户进行设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建设标准化的养蚕室和小蚕共育室。在重点村镇建设标准化的桑树品种繁育基地和养蚕制种基地。

3.5 实现科学化管理,合理防治病虫害

实行新型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电视媒体宣传等活动,增强对蚕农的技术指导,提高蚕农的科技知识和种养技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农业和农民的能力,实现蚕桑产业的科学化管理。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大范围发生的桑褐斑病、白粉病、红蜘蛛、蚕血液型脓病、白僵病等病虫害的防治,积极探索小范围发生的其他桑蚕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进一步做好鹤庆县桑蚕病防治药物的药效、毒性残留试验分析,并进行广泛宣传,增强蚕农的科学防治意识,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3.6 切实提高县茧丝公司的生产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进一步推进蚕桑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优做强鲜茧收烘加工,继续引进外地企业的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工设备,投资兴建缫丝厂、丝绸厂等,发展丝绸加工和丝织品加工。加大对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开发蚕蛹保健食品、酒制品、桑葚饮品和蚕沙保健枕等蚕桑副产品,延伸产业链。

3.7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和市场价格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根据鹤庆县桑蚕产业的发展情况,政府需积极制定相关支持政策,规范市场竞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增加对桑蚕产业的资金投入,完善桑蚕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对蚕农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促进生产的基础条件及蚕农技术提升,提高桑蚕产业的产量及相关产品的质量。同时,积极考察目前市场情况,建立一套适合鹤庆县桑蚕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尽量避免盲目种植养殖、销路不明确的现象,从而提高桑蚕产业的效益[8]。

4 结语

蚕桑产业是鹤庆县主要的特色产业,也是坝区和半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故在蚕桑产业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加大蚕桑生产的扶持政策和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调优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有利于鹤庆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

[1]刘位芬,李镇刚,白兴荣,等.云南省蚕农面临的蚕业风险及其政策期望:基于7个市(州)14个蚕区139户农户的问卷调查[J].中国蚕业,2022,43(1):36-41,47.

[2]李韬,梁贵秋.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考[J].广西蚕业,2021,58(4):46-52.

[3]李辉.浅谈蚕业生态旅游的发展[J].广东蚕业,2019,53(2):4,13.

[4]孙波,冉德强,冉从成,等.重庆涪陵区农村养蚕劳动力调查与蚕业发展分析[J].蚕桑通报,2021,52(4):34-35.

[5]曾宏宽,彭伟.西乡县蚕桑产业现状及助力乡村振兴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21,9(12):74-76

[6]张丽,李跃琼.云南省蚕桑多元化利用概况与思考[J].云南农业,2021(9):13-14.

[7]马传龙.浅谈蚕桑产业转型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2):62-63.

[8]成亭锋,刘合永,孙京臣.广东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东蚕业,2021,55(12):1-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02

F326.3

A

2095-1205(2022)05-04-03

赵锡梅(1997- ),女,白族,云南鹤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

猜你喜欢

蚕农桑园蚕桑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七里坝桑园
关于对丙麻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
躲雨
家乡的桑园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桑赤锈病防控措施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