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疗法与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
2022-11-21王东
偏头痛中医称“偏头风”,又称“额角上痛”“头半边痛”“头角痛”等。中医认为偏头痛多因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又独特而顽固的疾病,针灸疗法配合蜂毒疗法治疗偏头痛止痛快,用蜂量少,疗程短,疗效持久,电针与蜂针疗法能取长补短,针刺电针穴位止痛迅速,蜂毒疗法充分发挥“针”“药”“灸”的特点。
1 临床表现
典型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时有明显的先兆症状,头痛开始常为隐约疼痛,逐渐变为搏动性疼痛,活动时加重,还可以从头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累及头前部或整个头部,可持续数小时缓解,次日完全恢复正常,偏头痛发生频率因人而异,每月发生2~4次较为常见,但有些患者每隔几天就会发生偏头痛,也有些患者一年仅发生1~2次,青春期女性多见。
患者发病时对光、噪音和气味敏感,伴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部疼痛,食欲差、肤色苍白、疲劳、视觉障碍、腹泻、善静、喜怒无常。
2 病因病机
2.1 外感头痛
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府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羁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正如古人认为“头为清阳之分,外而六淫之邪相侵,内而六腑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致痛,须分内外虚实”。
2.2 内伤头痛
“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故内伤头痛,其发病原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于肝者,一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为头痛;一因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致头痛。因于肾者,多由禀赋不足,肾精久亏,脑髓空虚而致头痛。因于脾者,多系饥饱劳倦,或病后体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失血后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而致头痛。
3 中医辨症
3.1 风寒型头痛
头痛时作,痛连顶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3.2 风热型头痛
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耳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3.3 风湿型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苔白腻,脉濡。
3.4 肝阳型头痛
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3.5 肾虚型头痛
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3.6 血虚型头痛
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7 痰浊型头痛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3.8 瘀血型头痛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苔薄白。
4 选穴
百会、天柱、太阳、阳白、风池、肩井、至阳、灵台、肺腧、膈腧、心腧、肝腧、胆腧、脾腧、胃腧、肾腧、筋缩、列缺、合谷、悬钟、足三里。
5 典型病例
李女士,患偏头痛多年,有偏头痛家族史,发作前有视觉先兆,主要表现是突然出现头痛,呈搏动性,以一侧颞部跳痛为主,疼痛程度较重,活动可使头痛加重,继之出现一侧的肢体麻木,时间持续约20 min,有时可伴有口唇及舌尖麻木,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畏光等,每次发作持续2~4小时,睡眠后头痛症状缓解。经针灸与蜂毒疗法治疗一个疗程痊愈。
治疗以针刺太阳、百会、印堂、列缺、筋缩、列缺、合谷、至阳等每次选穴4~6穴即可,左侧偏头痛选右侧的穴位,右侧偏头痛选左侧的穴位。如双侧偏头痛就应以整体观选穴为原则。
需注意的是蜂针治疗头部、颈部、面部、手部、肘部、膝部、脚部的穴位建议用蜂针散刺法,不要选用活蜂蜇刺法,以免引起头部、颈部、面部、手部、肘部、膝部、脚部的过度肿胀,痛痒等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美观,如适应后,红肿反应不是很大时,可适当选蜂直刺法治疗。
6 蜂毒疗法操作方法
蜂毒疗法操作方法详见《蜜蜂杂志》2019年第8期的《蜂毒疗法实用操作方法》。
注:为了安全,蜂毒疗法临床应用前必须做蜂毒过敏试验,对蜂毒过敏或禁忌证的患者禁用蜂毒疗法治疗,以免引起不良过敏反应,做蜂毒脱敏治疗后方可循序渐进治疗,待适应后可用蜂针直刺法或活蜂蜇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