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2022-11-21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双一流一流

吴 昊

(长春大学 行政学院,长春 130022)

1 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1.1 地方高校的目标定位盲目从众,发展思路需“因校而异”

地方高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均占我国总量的90%以上,在规模上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力军。但很多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个中缘由不可一概而论,但质量欠佳的共通点为忽视自身现状和特色。一些地方性高校一味迎合市场经济的挑战,盲目办学,扩大招生规模、增设本校学科门类。而我国高校自身的发展历史、侧重方向等现实因素都有所不同,具有各自的系统性和差异性,如果都把办学定位到综合性大学,有效的资源将难以集中,无法形成特色优势。

1.2 地方高校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活力需要进一步释放

高等学校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体制的束缚,有效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向高等学校下放办学自主权。但是,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相比,现有的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所谓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实质,是指高等学校具有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自我调节的能力,而不是具有在封闭的系统里自我完善的权力[1]。只有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才能切实增强自主权,才能为地方高等学校立足自身实际为所在地方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空间,切实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1.3 地方高校的学科发展进程缓慢,质量有待提高

一流的学科是一流的大学的基础,理论上各地方高校可借助双一流建设平台形成独特优势带动高校整体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类地方高校的学科发展进程并不乐观,原学科基础较好的地方高校学科领先水平并不明显,此类高校学科整体水平却有显著优势,但是发展过程缓慢,难有进一步提高。许多地方高校盲目模仿高水平院校的科研理念而忽视自身办学性质,花大力气追求学科门类齐全而导致原有特色学科的资源被削减。

2 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借鉴

2.1 明确自身定位,高校办学凸显个性

美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里体现的“开放”“多元”理念是涌现出众多地方高水平大学主要原因之一,其高校办学定位多样,旨在各自类型领域追求卓越。例如,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融合了当时欧洲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美国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创始人的个人思想,提出了要创办一所大学,在这里,任何人在任何学习领域都能受到教育[2]。而我国地方高校无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行业类院校都意欲增设多学科向综合类大学转型发展,一旦对自身办学水平评估不当,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发展进程缓慢。

2.2 着力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加强产学研合作

从国际上来看,在日趋激烈的全球高等教育竞争、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为了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世界一流大学普遍注重完善内外部的治理结构,也就是通过治理结构的完善来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来看,这又进而使得“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创新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在现代社会,高等学校的发展必须在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中进行理解和认识,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注重完善外部治理结构,加强同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的一些著名高校往往就是高科技的孵化平台,在其周边区域汇集了一些极具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以产学研合作较为成功的德国高校为例,其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以“科研—应用”为中心的校企合作;第二,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

2.3 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

学科是高校竞争力的基础,也是高等学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在当前建设一流大学和建设一流学科的趋势中,各国高等院校也已经意识到一流学科建设可优化育才环境、实现学科成果创新,改善高校科研氛围。因此,无论是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地方高校都以学科为基础,努力搭建平台,培养学术团队,增强在学术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当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突出趋势是交叉学科快速崛起,单个学科单打独斗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很多高校都成立了相应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切实推进多个学科联合的研究团队建设。

3 “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

3.1 地方高校的使命

管理学上的一个基础的理论是组织管理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确一个组织的使命。使命回答的是组织应当做什么的问题,是组织存在的基础。一般来说,现代社会的高等学校使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使命又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征:围绕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这也就要求地方高等学校:能够立足自身的实际,紧密结合地方的现实需求,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发展目标和规划;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中面临的产业需求,确定自身的科研工作方向[3]。具体来看,在人才培养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为主;在课程和专业的设置上,地方高校要突出地方特色和历史传统。

3.2 “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3.2.1 加强同地方的全方位合作,更好融入地方高质量发展进程

“双一流”战略对地方高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应当进行适度的调整,也就是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融入地方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完善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在促进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实现与地方的共赢。为了有效达成相关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同地方的合作,不断健全同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之间的合作机制,着力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形成地方高校与企业等团体之间的共同研发机制,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展开联合攻关,在深入的合作中明确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进而全方位融入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无缝对接。

3.2.2 围绕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高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不断提高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来看,在人才培养上,要不断推进培养方案的改革,着力突出和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为努力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改革,加大在校生的实践学习力度,完善学生实习制度;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订单式培养,逐步形成地方高校与企业等组织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在科研工作上,地方高校的功能体现应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迫切需求,走出校门做学问,加大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及时回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以地方的急需为出发点,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组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团队进行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助力地方的高质量发展。

4 加快推进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结合“双一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定位、制定未来发展目标

“双一流”战略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南。“双一流”战略同时也对地方高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应当进行适度的调整,也就是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融入地方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完善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在促进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实现与地方的共赢。为了有效达成相关目标,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同地方的合作,不断健全同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之间的合作机制,着力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形成地方高校与企业等之间的共同研发机制,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展开联合攻关,在深入的合作中明确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进而全方位融入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无缝对接。其次,贯彻落实“双一流”战略还需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所大学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以及文化传统,对于地方高等学校来说,贯彻落实“双一流”战略,就是要始终立足自身的定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入选“双一流”的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左右,而地方高校入选“双一流”名单仍是凤毛麟角。因此,地方高校应当理性思考自身定位,不要随波逐流地去攀高,一个学校发展目标应当符合自身的办学历史、现状和未来预期,根据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在促进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实现与地方的共赢。

4.2 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来促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目前,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通过地方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来完善高等学校的治理体系。从管理体制看,地方高等教育需要处理好多个方面的关系,既有政府部门和地方高校之间的关系,又有地方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还有地方高校和社会的关系。因此,健全地方高校的学校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高等学校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法律和制度上充分保障高校的自主办学权,使高校能够真正自主地面向社会办学;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是要建立起与市场紧急相适应的运行体制,让市场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处理好高等学校内部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大学章程,切实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来逐步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而为地方高等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为切实发挥地方高校的功能提供可靠的保障。

4.3 进一步畅通学校与企业等组织之间的联系渠道、搭建交流的平台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的职能。在现代社会,高校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内外的互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学科链—产业链—专业链—知识链为媒介,实现学科、学校、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地方高等学校来说,就是要明确自身的优势,深入了解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现实需求,找准合作的支点,进一步畅通学校与企业等组织之间的联系渠道、搭建交流的平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地方高等学校融入地方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需求。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也在积极畅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渠道,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人才订单式培养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而且这些城市也都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如广西许多应用型高校在保持原有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同时,通过学科专业调整优化,逐步实现专业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积极而又稳妥[4]。

4.4 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高校的首要职能就是培养人才,这一点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更是如此。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理念上,地方高校必须尽可能做到以“立德为先、立学为基”的原则为指导,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格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以便更好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在人才培养上,要及时更新培养方案,着力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培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为努力方向。在培养方案设计上,要依据地方高校办学特点,突出应用性课程的设计,构建以能力为重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在校生的实践学习力度,完善学生实习制度;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订单式培养,逐步形成地方高校与企业等组织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切实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启发式、讨论式以及参与式的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将“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为主”转变。

4.5 拓展办学视野,在国际化的视野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就是说,只有积极融入全球化的竞争中,高校才能真正享受到全球化的红利。因此,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也要纳入国际化的视野中进行思考,不断拓展办学视野,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提升自身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具体来看,地方高校应积极应对国际化的趋势,有计划引入海外优质资源;主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高校的对外交流力度,形成师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在获取国外教育理念的同时传播好中国声音。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国内高校整体的对外交流力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进修、博士联合培养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地方高校仍然存在国际化资源薄弱、进程缓慢的问题。今后,我国地方高校首先是要坚持立足国情、高端引领的方针,积极借鉴先进理念和相关的成功经验,在“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下,利用资源平台进行实践发展,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把高校对外的交流工作全面深入推进。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双一流一流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