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2-11-21柳博文
◎柳博文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朱店小学,甘肃 平凉 744607)
一、引 言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思维强且知识结构紧密的学科,贯串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较为简单,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快,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容易误入歧途.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力,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效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会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本文就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按书本讲义进行教授,不仅会限制学生的认识,还会让学生厌恶数学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转变自身观念,增强自身学习,学会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拓展课堂知识,增加新内容,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有数学的意识.如讲授“空间与图形”时,教师可在讲桌上放置一些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前教师可以明确地提出问题,如:桌面上有哪些物体,是什么形状,怎么才能看得更清楚,然后,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分类.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学生给出的答案也不同,教师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位置再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感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培养学生课前准备和复习的习惯
让学生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过程.学生可以在预习课本的过程中找到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点,在上课时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解决自己的疑难点,这不仅是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好习惯的前提,更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日常备课.首先,在要求学生阅读和思考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想学的内容,将其不会或是想学的题写在备课册上,并重点标记学生真正不懂的地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要学的内容.其次,为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积极进行复习.复习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复习主要是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师可以采用家园共育的办法,嘱咐家长让孩子使用记忆测试的方法,课后回家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适当记忆并测试.最后,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倾听和积极探索的习惯,使其认真听讲,积极探究,结合自己的先验知识主动获取知识,阐明知识的来源.
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并评估他们的意见和答案,如此这般才有利于师生互动,才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加强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家庭作业和考试中,很多学生做错题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没有看清问题的要求.此外,一些用来表示操作顺序的术语常常被混淆和忽略,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犯错.因此,在解决应用题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问题,初步了解问题的含义.学生理解问题内容的第一步就是阅读题目,这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学生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列出公式进行计算.另外,在做计算题时,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立刻进行计算,而是让他们先进行思考,寻找简单的算法.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解题的速度,还增加了计算的准确性.教师通过考试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与严谨的习惯,不断指导学生灵活使用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其做题质量和速度.因此,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考试中的良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自主探究的习惯
小学生初入学堂,爱玩的心理比较重,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吸引其注意力,很容易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或是打盹的情况.而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带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使其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随堂消化吸收课程内容.为照顾不同智力与层次的学生,在日常备课中,教师应该全面兼顾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力,从实际出发,多为学生着想,对于存在难度的地方应该设置一些趣味性情境,合理地结合信息技术,利用一些寓言小故事引入课题,充分抓住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集图像、声音于一体的优势,将一些小故事进行动态演示,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再逐步引入课堂知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认知理论,感受数学背后的含义.
例如,在讲授“加与减”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将故事中的小动物在屏幕上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体验感,同时提出问题:“如果小动物摘了10个桃子,吃了2个后又摘了4个,那么它现在一共有几个桃子?”以此让学生清楚加减的计算需要遵循的规律,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样,将故事引发的问题应用到课堂中,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教师在参与体验教学课程的探索活动中,要学会发现、学会观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出有针对性和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不断创造和发现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积极主动探索,养成主动思考和提问的学习习惯,积极、勇敢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质疑.
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还要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教学生在哪里找疑问.一般来说,问题可以出现在新知识的技术界面、学习过程的困惑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中、概念的形成中、解决问题思想的分析中、实践的动手操作中.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换角度思考,并提问题.
七、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完成作业及自行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会从家庭作业中反映出来.学生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为让学生保持高度自觉,教师应从学生入学当天就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培训.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也是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及积极自主检查的习惯,教师可以经常用赞扬、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其独立自主完成作业并自行检查,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荣誉感及成就感.
在做作业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不仔细阅读问题直接开始写,没有认真分析问题,导致对题目的思考方向略微偏移.因此,教师要重点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流程的问题.对于有借鉴或抄袭别人作业想法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小学阶段就要帮助其养成积极正确的作业习惯.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比较贪玩,为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在适当布置作业之外,还要让其进行一系列活动.教师在讲解和订正作业时,如果发现学生笔迹相当潦草,并且作业质量不高,想让这类学生改正,可以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发现有些学生不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时应当进行严厉批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作业,这是学生完成高质量作业的重要步骤.许多教师为了省事让家长检查作业,这无法让学生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从而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教师让家长检查作业只不过是侧面地让家长督促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能成为常规化的手段.在课堂讲解作业时,教师应该事先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错误的原因,使学生理解检查的重要性.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可以掌握检查作业的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检查习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学生会养成更加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自我评价的学习方法.
八、养成良好的作业订正习惯
学习是不断积累和认识的过程,犯错也会不断地伴随其中,教师应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强化订正的效果.
(1)注重及时性.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作业中出现错题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下次作业前及时改错,并对犯错的点进行清晰的标注,让其学会自己反思;如果任由其搁置,时间长了,学生会把错误的认知和正确的知识混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吃力.
(2)注重过程和方法.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比较多样,就同一类型的题目的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在订正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更应该清楚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改错时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旁边进行纠正,方便在后期复习时很好地规避此类错误发生.
九、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是可以直观反映出学生所领悟到知识多少的途径,清晰地书写及审题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成绩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日常提问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多少的一种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解题速度和质量.在考试时学生必须理解题目要求和题意,这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正确观察题目的提问类型,使用合理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单,不仅要看到整体问题,还要看到计算过程中的新数字和新情况,以便采用适当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在考试中解题的正确率和答题的速度.
清晰的书写是考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能反映出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还反映了学生对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凌乱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至于很多问题都不是因为没有掌握基本知识,而是因为不标准的、脏乱的书写,从而促使分数偏低.为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在学生的日常作业和书写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书写标准,规范书写,帮助其保持整洁的书面.
审题也非常重要.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根据题目的信息、符号以及考题所告知的条件和问题,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再回答.如果学生审题不仔细,往往会给出错误答案.所以学生答题前要先认真审题,看关键信息,分析有没有简单的算法等.
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对于课堂而言,教师最需要关注的自然是学生是否积极思维、有效进行思考,特别是学困生是否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在课堂上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关注所学的课堂知识.根据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先是一反原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做法,在一个问题提出之后,让认为自己不会回答的学生举手示意,让会的学生无须举手,教师会在没有举手的学生中叫人回答.这样做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问题一旦提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得认真思考,确定自己会与不会,不会出现以往那样由于侥幸而懒于思考、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至少不会太普遍.然后,教师应该通过评价让学生感觉无论自己回答得怎样,只要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是“安全的”,都可以很体面地坐下去.让学生理解回答得对、错都是正常的.
十一、养成良好的课外读书习惯
对小学数学学习来讲,课外读书就是对教材上所学知识内容进行阅读和及时的复习,这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提高感知能力、系统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但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所以课外阅读让家长和老师一同合作才更加有效.
十二、结束语
良好的生活习惯离不开坚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定期学习习惯只不过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需要付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践行新课标改革下的教学观,不断促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教育及教学习惯.我们可以看到好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相信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其他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