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发展新路径 做好融媒大文章

2022-11-21◎马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融合

◎马 珺

(昌吉广播电视台,新疆 昌吉 831100)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来都是在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前进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尤其在当前社会舆论环境、不同媒体格局、信息传播方式时刻发生变化的时候,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下大力推进融媒体事业建设,实现融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型升级,是我们广播电视人要参与并完成的时代命题。

一、主要创新做法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发展,自上而下政策的支持,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使媒体融合拓宽了深度和广度,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创新建立融媒体中心运行机制。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文件精神,按照“媒体融合、移动优先、采编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打破各部门形式上融合、生产上割裂的现状,将原有的新闻中心、节目中心、新媒体中心等产品生产部门重新整合,纷纷建立融媒体中心,下设采访部、编辑部、视听部、节目部等子部室,形成采访、编辑、制作、审核、播发的高效全链条生产线,使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管理手段共融互通。

二是融合现有媒体平台形成宣传合力。各地纷纷将现有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官方微博、抖音等传播平台,全部整合到融媒体中心。注册运营融媒体中心官方网站,设计独立融媒体APP,融合所有传播平台端口,打造一站式媒体资讯移动端入口,在各县市入驻省部级融媒体技术平台客户端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入驻,依托省部级融媒体技术平台打造州、县融媒体联动、资源共享的智慧云平台。

三是逐步形成全媒体传播覆盖新格局。利用搭建融媒体指挥管理平台、优化各类信息终端平台、完善全媒体数据库等方式,构建功能完善的“中央厨房”管理系统,统筹“策划、采访、编辑、播发”各个环节,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发布”的全媒体传播覆盖新格局。定期推出舆情报告、传播效果排行、本地新闻排行榜等数据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各级媒体探索进一步融合的探索路径和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心正逐步由产品创新、业态转型到媒体战略转移再到互联网生态焕新。当前,“刀尖向内”、系统全面升级的体制机制突破成为关键发力点,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品牌成为内容建设方向,构建生态级互联网平台成为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升级的目标。同时,主流媒体在打造集合广泛连接、多元整合、持续发展的全媒体传播生态体系过程中,也面临层级差异化、区域不平衡的挑战,深度融合发展如何“破茧”这一问题已经矢在弦上[1]。

二、融合中的优势和弊端

一是建设了新型主流媒体。以往在传统媒体上播出的节目往往是叙述完整、逻辑缜密的“大部头内容”,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快餐文化的深入,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更加强烈,他们更加希望各种利益诉求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各地传统媒体的节目生产更加注重本地化,与新媒体形成互动式节目创作。做好栏目节目加减法,关停传播力、影响力一般的传统广播电视栏目,为移动端充实人员;做精品牌栏目,通过每年媒资项目,提升节目栏目质量。都能够立足本地,让受众能看到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小事件、小新闻、社区新闻,这也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中最大的优势。在自办的民生类节目中,充分体现了人文、旅游、饮食等文化,这些都是极具潜力的优质本土资源。由此产生的各类互动节目,不但挖掘了本地草根文化,使节目内容既体现了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又具备网络时代草根文化的原创性。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手机APP与受众进行互动,并从这些互动的反馈中,分析受众的喜好,并把这种喜好融合到节目创作的方案当中,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是强化了内容建设和技术创新。目前随着网络、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创作内容到生产内容,再到分发内容,贯穿了整个媒体的传播链条,每一环节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基于技术创新的媒体融合产品不断地出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照,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各地传统媒体都能以原有的传统媒体设施为基础,引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打造全新的融媒体平台。积极发展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利用云平台技术让采编人员在“全媒体共享稿件池”中,完成一次采写、多层次处理、多端口生产,实现“一次采访、分类制作、定向推送、多端分发”的新闻内容生产模式,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

三是深化了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媒体融合与资源整合是密不可分、协同并进的。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不会再明确区分媒体人的身份,即“你是报纸的、他是广播的、他是电视的、他是网站的”。基本上都是对内设部门进行优化整合,对传统广播电视栏目的生产部门进行瘦身,把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融媒体生产一线。进一步强化融媒体中心核心指挥部的策划、指导、调度功能,强调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快速引导,变多部门协同配合为一体作战,从而把资源用足,把人用好。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共同携手重点整合了功能相似、内容相近、力量分散的资源,通过报网融合、台网合一,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让所有资源都能流动起来,打造出了手段先进、形态多样、占据传播高地的新型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新闻平台运行模式下,编辑、记者们按照“栏目化组合、专业化配合、兴趣化联合”的模式,探索组建了融媒体工作室,推动实现了统一策划、统一采访、统一编辑、统一发布,全媒体产品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广播电视这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说到底就是人的融合。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变革求新的今天,大家纷纷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手段,通过参与或举办全媒体技术培训班、业务提高班、思维开拓班等方式,在采编播队伍中实施“一专多能”新时期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原有的人才队伍水平。让媒体从业人员都能掌握采访、编辑、摄影、摄像、音频剪辑、网页制作、平台发布、等媒体产品的生产与制作能力,建设能进行采、摄、编、播、译各种工作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队伍[2]。

虽然融媒体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自身发展也存在瓶颈和制约因素,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业人员思想观念固化,急需加快转变。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受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特点的冲击,转型迫在眉睫。虽然我们下大力气推进转型,但从业人员受长期以来工作方式的影响,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较为固化,体现在做传统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专题栏目的从业人员,依然会把各自的重心放在自己已经适应和习惯的领域,不愿意跳出熟悉的“舒适区”去学习和接触新媒体的传播技术手段,危机感、紧迫感不强。

二是生产运行模式传统,急需全面改革提升。大多数传统媒体的节目生产发布流程、管理方式、部门建制、考核机制等已经无法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需要,依然是独立生产,仅仅是在发布时产生互动,人力、设备、素材资料等不能科学有效整合利用。同时,各生产部门的生产模式、传播话语体系、考核方式依然是传统模式,无法适应当前新媒体传播的需求,无法刺激全员向全媒体转型,也无法满足“信息内容、应用技术、终端平台、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催化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要求。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突出,急需扩大和优化人才队伍。在编干部职工编制有限,各生产部门人员要承担大量的宣传任务,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编外聘用人员稳定性较差;干部队伍年龄偏大,融媒体复合型人才稀缺。新闻一线记者、新媒体编辑、制作、演播室灯光、音响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多年未进新人,一些关键性岗位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一线采编、后期制作、技术保障人员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

四是生产内容缺乏创新,急需迅速提升。从传统节目来看,新闻报道形式刻板老套,缺乏新意,不适合新媒体传播。专题栏目内容深耕不足,反映基层百姓生产生活的较少,栏目特色不突出,栏目制播形式依然以传统平台播出为优先考虑项,缺乏移动优先,适宜新媒体推广的编导思路。从新媒体平台来看,现有融媒体产品质量不高,不具有创新性,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弱化。从平台打造来看,网站、客户端的服务功能单一,仅有招聘信息,不具备吸引受众的因素。

三、思考及建议

一是以融合的理念为指引,促进观念大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转变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就无法推动全员全媒体的战略转型。第一,优化管理模式,既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尊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积极探索优秀团队、品牌组合建设,尤其要为优秀青年人才开通“快车道”,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和潜力,促使全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使命担当,把本职工作自觉带入全媒体发展的方向,聚焦新型传播形式和社会公众需求,审视和调整自身工作的不足,逐步掌握适应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要领,从而解决认识不足、观念滞后、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的思想意识问题。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学统筹规划,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深度整合部门资源,通过成立全媒体资讯中心,实现“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推进资源配置向移动端倾斜,人员的力量和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全台绝大部分的生产人员参与全媒体业务,成为引领全媒体转型的第一动力。第三,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引进5G+4K+AI技术,积极探索将5G、VR、AR、M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融入到新闻产品生成、传播、服务全过程,驱动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丰富传播样式、传播形态,促进前沿技术带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二是以改革的勇气为突破,促进机制大创新。可以推行“对内留才,用好人才存量;向外引才,提升人才增量;全面育才,盘活存量增量”的全媒体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思路,第一,打破传统用人观念,实行单位在编在岗、政府购买服务、派遣招聘等形式互补的用人机制,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等方面营造重视人才的环境氛围,推进工作高效高质进行。第二,积极争取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有关政策的支持,打破身份、资历等因素的限制,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创新薪酬分配制度,探索灵活的薪酬分配办法;第三,强化引进人才机制,依托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优秀临聘人员转编、项目社会化合作等措施,争取政策支持,引进急缺的融媒体复合型业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网络通信技术人才,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现有队伍能力。第四,树立全能型媒体人的传播理念,强化知识的储备,多方面共同努力,使新闻从业人员都成为某个领域的“土专家”和宣传报道的多面手。

三是以一流的业绩为标杆,促进宣传的大跃升。坚持移动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传播体系由“先台后网”向“先网后台”的方向全面转变。同时,更加注重内容建设,专注内容质量,创新表现形式,提升传播效果。第一,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主题策划,对当日、当周、当月宣传报道做到提前策划、统筹安排、及时推进、任务落实,切实做到新闻宣传有重点,有亮点。第二,实施头条工程,准确把握上级媒体全年战略性宣传报道重点和阶段性重大选题,积极储备高质量的新闻素材,及时采制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作品,积极向上级媒体“按需供应”,争取发布头条稿件,从而形成整体宣传强势,实现外宣新突破。第三,通过原创短视频、微电影、长图、海报、H5、动画等丰富融媒体产品的表现形式,加强高新视听内容供给,提供全新互动式视听体验,打造更多各民族群众喜欢、刷屏热传的作品。第四,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打造“爆款”“拳头”产品。组建强有力的策划团队,根据用户需求精准生产,根据效果反馈精准调整,以真材实料、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打动用户,提升文章阅读量、点赞量。

猜你喜欢

融合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刚柔并济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