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息技术,“创”高效课堂
2022-11-21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仑苍中心小学吴小春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仑苍中心小学 吴小春
高效课堂是针对传统低效教学模式而言的教学模式之一。所谓高效并不单纯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包含其他环节的顺利、高效推行,如课前预习、随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提升。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能够有效拓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思路,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教学内容的渗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能够给学生不同的课程体验,提高学生课堂综合学习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从教学思路方面分析,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有效拓展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如将原本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融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活动空间。
其次,从教学内容方面分析,互联网资源丰富多彩,课前预习、课堂教学、随堂作业、课后作业等都可以融入更多教材相关的生活化内容,为学生搭建更加了解教材、了解生活的机会,开阔学生眼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最后,从教学评价角度分析,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融入让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教学评价融入课堂之中,从更多角度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反响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与判断,使课堂教学效果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推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从上述几个角度分析,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下的种种弊端,推进新型、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同时也能够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在各个环节中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学生搭建高效学习与活动的平台。
二、巧借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巧借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思路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等素养为目标的课堂。而以往教师单向输出,学生单向输入的“直线型”课堂教学思路下,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机会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与分析,因此学生的学习始终被“牵着”鼻子走,课堂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和深度,让学生拥有更多与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的机会,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含义,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以“我们的节假日”一单元教学为例,本章包含了“假期有收获”“周末巧安排”“欢欢喜喜庆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等内容。从内容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的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因此在设定教学思路之前,教师首先从互联网上调查了当前低年级段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然后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班级、年级范围内进行调查,了解班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然后再根据以往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后续的教学计划。
例如,“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搜集整理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趣味小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还可以收集整理一些与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相关的资料,如中秋节的起源,不同地区中秋节有哪些不同的习俗等;还可以预留出让学生分享自己熟知的其他传统节日的时间。在课堂探究计划的制定中,根据问卷呈现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探究内容,满足学生课堂学习需求。
如此,从备课活动开始,教师就脱离了原本教材内容的“禁锢”,真正贯彻了以教材为中心、以生活为圆心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搭建轻松、高效的课堂活动平台,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与生活衔接教学的过程中,也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书育人”双重功效。
(二)巧借信息技术,创建多样课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宠儿,线上教学、融合教学、分层作业等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便利性优势,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高效学习,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微”于课堂——巧借微课,推动课堂进程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在课堂导入环节和课后复习环节中都可以巧妙借助微课的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特征,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投入预习和复习活动中。
例如,以“别伤着自己”一节内容为例,结合课前备课资源的搜集,教师借助微课模版,将网络上搜集整理的一些安全问题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如网络上爆出的低年级学生在家庭饮食、起居、玩乐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微课整理中可以通过展示危险做法、正确做法等方式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如可以借助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图图照顾小豆丁的经历,让学生一边看动画片,一边找出图图哪些地方做得正确,哪些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更加迅速地融入学习与活动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投入接下来的课堂探究环节。
除了课堂导入环节,微课还可以用来辅助课堂复习环节,让课堂最后几分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同样以上述家庭安全相关的主题为例,教师借助马上要下课的几分钟时间,引入一个新的动画片:视频中,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家,突然茶几下面的插线板开始冒火花,然后火花越来越大……此时教师可以将画面停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是你自己在家里,发生了此类问题,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学习了课堂上的知识,然后结合视频内容,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如首先要打开房门、打消防电话,然后想办法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灭火……在学生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当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
2.“融”于课堂——巧借互联网,搭建线上线下融合课堂
线上与线下融合是现阶段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除了课前导入和随堂巩固环节,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课堂互动环节。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智慧教室教学系统,借助智慧教室系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轻松。
例如,借助智慧教室的互动交流功能,教师能够借助资源库、白板显示器等进行动态开放式课堂的创设。以“心中的110”教学为例,从知识与技能、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确定课堂活动任务。在具体课堂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互动情境,借助智慧教室互动系统,发布课堂互动任务,播放动画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找到相应的错误并圈画出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只有自己在家时听到有人敲门就跑过去开门,路上有陌生人请喝饮料,有人问路不仅帮人指路还帮助带路……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去做。借助智慧教室互动体系,学生指出错误,并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答题板上。教师通过后台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此问题的处理情况,并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方向。
在条件稍差一些的课堂中,这一环节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邀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改正,在10秒钟时间内,快速找到问题并进行修正,然后交给下一位学生。如此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回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是否也存在此类的安全隐患,从而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几个教学进度相同的班级进行连线教学,让更多的学生针对这一话题说一说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过或者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自己又是如何处理的。由此,借助互联网不仅能够拓宽课堂的外延,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同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综合效果。
3.“展”于作业——巧借活动软件,落实层次化随堂作业
“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学生的作业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中高年级可以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
以低年级为例,随堂作业是低年级学生主要的作业形式,将课堂所学知识当堂消化是最高效的课堂活动模式。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如果单纯借助教材课后练习题进行巩固学习,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随堂作业可以通过分层练习的形式展现出来,借助课堂教学辅助软件,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从而使课堂作业更加有针对性,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事先说一说分组的原因和目的,减少学生内心的抵触情绪):A层次是基础层次的学生,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差,学习效果达不到平均水平,针对此类学生,可以通过动画软件,将作业布置为趣味闯关游戏,如借助课堂微课的动画,再次引导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的家庭生活安全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重视所学知识;B层次的学生能力和课堂反应相对较好,但是思维拓展相对欠缺,那么此层次学生的随堂作业便可以通过拓展作业的形式,在教材基础上拓展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匹配问题与措施的过程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C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堂所学,此部分学生便可以通过实践作业进行拔高,如“安全家庭清单”的制作、“合理作息时间表”的制作等,从教材到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发觉问题,自主设计解决方案。如此,充分发挥教学辅助软件的便利性,将层次化作业分发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后上交,也方便教师及时进行批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中高年级的作业形式则可以拓展到家庭作业,按照基础作业、提升作业、实践作业、个性化作业等多种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性非常明显,因此作业的设计应避免单一书面形式,让学生动起来,手脑并用,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巧借信息技术,完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往教学评价以教师单一评价为主,信息技术入课堂,提高了当堂评价的便利性。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分发评价问卷,学生填写相应的答案,后台数据便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个问题的答案,从答案中能够找到课堂教学、学生互动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从而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方向。
例如,学生互动探究环节的评价,教师通过发放学生自主评价量表、学生互评量表,让学生对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环节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含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的搜集整理、归类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表现。学生通过5、3、1分数级别评价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通过后台分数数据,了解学生对自己、同伴的评价结果,然后针对评价结果写出自己的评语。如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学生也能够对自己的优劣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系统评价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结果,不仅能提高课堂活动的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及时改正的学习习惯,为其后续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综合效果。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内外活动中。同时借助各种教学辅助软件的便利性,充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