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
2022-11-21福建省云霄竹塔学校吴顺田
福建省云霄竹塔学校 吴顺田
在新课改的教学发展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整个教育体系的不同环节中。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习科目,明确教学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敏度,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针对性的课堂设计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导下,数学教学必须迎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结合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要求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与三维目标更好地融合,在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样的问题导向课堂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应用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内容。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指导中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而学生在科学问题的指导下,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也将不断获得强化,这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其知识迁移能力以及推理运算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数学逻辑思维得到有效塑造,能够结合综合性与整体性的层面展开数学知识探究,从而逐步在完善的思维指导下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发展
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课堂设计都是围绕数学问题开展的,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活动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创新效果,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迅速集中学习注意力,进而保障数学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改变学生对传统数学课堂的认知和理解,逐渐获得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及时转变
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深,教学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这也导致学生的解题探究难以实现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师生搬硬套地将教材案例或解题思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甚至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再加上部分教师没有落实以生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没有在一个良性的互动环境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手段单一发展滞后
教学工作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将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到新课指导中,并未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性能力发展创新教学手段,也没有结合教学变化革新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不足,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也没有在数学课堂中获得学习突破,严重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教学思路脱离实际生活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口干舌燥地讲述一堂课,却没有得到学生的及时响应,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无法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师没有在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与价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兴趣不足,认识数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性有待提升,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降低了整体教学效率。
三、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捕捉关键信息,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也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将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本质,才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加和减”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设置训练情境:“某同学跟随妈妈到超市购物,妈妈首先买了4条带鱼,而后又买了1条鲤鱼,最后买了15条黄花鱼,请问这位同学的妈妈总共买了多少鱼?”这一题目主要涉及简单的加法运算,理解过程也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由于同学的母亲所带金额不够,所以放回了2条黄花鱼,那么最终实际买了多少条鱼?”借助这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问题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高了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二)合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1.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数学思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在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导要求下,数学教师应介入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并且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如果学生长期在自我思维中进行问题思考,容易陷入学习瓶颈;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例如,在学习“周长”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给学生呈现出下面一道应用题:“一个正方形,其边长增加了2厘米,请问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小学生对问题的考虑并不全面,一部分学生直接回答2厘米,学生的这一答案明显体现出他们没有对正方形的特征形成正确的认识。此时数学教师如果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就可以通过多维思想的交融丰富他们的思考内容,在相互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使他们对正方形的特征和概念形成清晰正确的了解,进而也能够推动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2.鼓励学生质疑,锻炼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以问题作为导向,教师不再只是提出问题的主体,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点,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其中的问题,自主展开提问。教师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并且还能让学生不断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如教师在讲解有关“面积”这部分的知识点时,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展开质疑,对长方形面积的教学有哪些无法理解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求解。教师提供有关例题,让学生自行探究,更好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
(三)培养问题意识,启发探究欲望
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结合教材知识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数学内容。如教师讲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时,给学生介绍了下面两种不同学习方法:第一种找到问题。首先,从根源上找问题,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区别等;其次,从知识点上找问题,若是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某一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能完整讲述或者无法讲述清晰的知识点中找到问题。第二种提问方法。首先是反问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讲解内容,运用反问的方法展开提问:“全部的直角度数都一样吗?”其次是联系实际生活的方法,结合某一个数学知识点,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现象进行提问:“商场的入口大门在拉合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所产生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角?”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会出现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设计教学活动,顺利解决问题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灵活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探究活动,并且在符合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引导,有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并不真实,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就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也会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甚至教学任务的落实也非常困难。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部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学习情境,借助多媒体展示师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变换位置和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获得理想的课堂指导效果。针对教学过程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如果学生在死记硬背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完全理解,教师就可以展开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带着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了解数学概念与公式的发展过程,提高他们掌握知识的水平,让学生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
(五)良好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水平
1.鼓励解题总结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鼓励学生做好解题总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以及技巧,让学生在解题中少走弯路。学生应仔细回忆之前做过的试题,总结常见问题的题型,对所考查的数学知识点和相关的结论进行分析,掌握不同题型以及多种解题思路,为后续解决类似的问题打好基础;还需要仔细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总结,分析做错的具体原因,结合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巩固;并且,要重视向其他学生请教,参考其他人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解决下面这些问题时存在比较高的出错率:“43,25,29,85,89,_________。”让学生结合所列出来的数字,展开正确的推理,将空白处的数字填出来。大多数学生运用了加减乘除相关的运算,却始终没有找到其中的规律。最终学生经过教师的仔细讲解才了解到,这个题目需要把十位数和个位数拆开来看,43对应4×4+3×3=25,25对应2×2+5×5=29。那么,就可依此推理出这串数字所隐含的内在规律,89后的数字就是8×8+9×9=145。小学数学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解决推理有关的数学问题时,要尝试一般的规律,还要重视拆分数字之后展开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
2.组织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实践指导活动能够实现课堂学习氛围的有效活跃,进而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通常小学时期都有很多实践活动,如小组竞赛和小组游戏等,教师应综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展开课堂规划设计,进而实现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学习“加与减”这部分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解析能力,还要使学生能够在一定情境中运用。教师通过组织小组或个人比赛计算简单的数学题,观察谁计算得又快又精准,如“989+225-693=?456-123+345=?”等,利用这样的方法调动起学生参与计算的热情。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创新完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解题技巧。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