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催生水墨画“五化”教学法
2022-11-21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夏仕霞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夏仕霞
一、儿童水墨画教学的误区及成因分析
水墨画又称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具有悠久、璀璨的文化历史。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水墨画教学作为“造型·表达”领域,已经深入到小学美术教材的每一册。但是,在水墨画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
其一,很多教师都绕过水墨画教学这项内容,直接上一些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的水彩笔、油画棒的绘画课或手工课。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水墨画教学所需的工具特别多,一堂课下来,很容易破坏教室环境,所以班主任常有怨言;二是教师由于平时接触水墨画的机会不多,导致其自身在水墨画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很多教师都不爱上水墨画课。
其二,有的教师在上水墨画课时,很容易把“儿童水墨画”上成“水墨儿童画”,即仅仅把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换成水墨工具作画,水墨画该有的情韵和魅力被削弱。
其三,学生在画好水墨作品后,发现无论是操作的过程还是最后的画面效果,都不如平时儿童画的效果好。因此,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也不是很高。
二、儿童水墨画教学的路径及策略寻绎
其实,水墨画教学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难以驾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在示范中“点化”:熟悉笔墨技法
示范法是美术教学中最基础、最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才会有最直观的感受。在水墨画教学中,由于学生平时接触水墨画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对笔墨变化的真切感受。因此,示范在教学中的地位就变得尤为重要。当然,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两点:要把握“度”,避免示范太多,导致学生依赖心理太强而依葫芦画瓢,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要把握“精”,示范时抓住要点,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在教学“水墨动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示范画并请学生观察:野猪和小猫的画法有何不同?学生观察后发现:野猪身上干巴巴的,毛看起来又硬又刺;小猫身上湿漉漉的,毛看起来软软的。根据学生的观察,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并在宣纸上进行示范:在画野猪身上的毛时,毛笔蘸浓墨,用废纸略收干水分,接着用开衩的毛笔在宣纸上快速擦;在画小猫身上的毛时,毛笔饱含水分,笔尖蘸淡墨,侧锋,把毛笔整个躺下来画。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在接下来的尝试中,基本掌握了干画、湿画的基本方法。同时,教师请学生思考:干画法和湿画法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这两种方法还可以画哪些动物?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这样的结论:干画法可以表现那些粗糙的、有坚硬皮毛的凶狠的动物;湿画法可以表现那些柔软的、有光滑皮毛的温顺的动物。
在作业中,学生就是这样来表现的:画雄狮的毛发时用干画法,使雄狮的毛发一根一根竖起来,雄狮看起来特别凶悍;画小兔子的身体时用湿画法,淡淡的墨色晕开来,看着特别想去摸一下。犀牛的皮肤干巴巴的,如何传神地表现其粗糙的特点呢?教师可以进行示范,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在传统中“孵化”:感悟笔墨魅力
笔者在前面提到过,现在很多教师把“儿童水墨画”教成了“水墨儿童画”。究其原因,是作品中缺少水墨画该有的水墨韵味。
著名画家潘天寿这样阐述水墨画技法:“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曰:画在有法无法间。”这说明水墨画学习是有法度的,如果把儿童水墨画与水墨儿童画等同起来,那儿童的水墨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水墨画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的国粹并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因此,在进行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感受传统水墨画的艺术魅力,了解其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手段,并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如可以适当地临摹优秀作品,感悟它们的构图、运笔、设色等精华之处,掌握最基本的执笔、蘸水、舔墨、调色、用笔等基本方法;接着,学生形成了审美观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如在材料工具、画面构成、笔墨情趣、表现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尝试和运用时,教师不必因为传统国画理念而约束学生,应放手让他们进行“艺术游戏活动”,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中国画,使其既有传统水墨画的“血统”,又表现出新课程理念下现代水墨画的多元与开放。
(三)在练习中“内化”:滋养笔墨功底
苏教版美术教材每一册中都安排了水墨画内容,课时为两课时。
一学期两课时对学生来说少了点。水墨画需要掌握特殊的技法,需要找到毛笔在手中的“感觉”。都说趁热打铁,教师完全可以多增加几课时,或连续上,或把水墨课合理穿插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之中,多给学生一些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在练习中强化水墨画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
如在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中,原本安排的水墨画内容为“诗配画”,课时为两课时。笔者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又增加了三课时水墨画教学,分别是用水墨画来表现“看戏”一课中的戏剧人物;在学习“我画的海洋怪兽”时,用水、墨、油画棒及宣纸等组合后的特殊效果,表现海洋中的怪兽之“怪”;用黑白灰的水墨画形式来创作“桥”。
当然,课时的增加、笔墨的训练,应紧扣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流于形式。
(四)在尊重中“感化”:体验笔墨情趣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应以何种标准来衡量“美”的作品呢?笔者无法给予一个精确的回答,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笔者眼中,能较好地表现出各种笔墨技法和水墨韵味的,是美的作品;能释放学生心声,表达所思所感的,是美的作品;能有独特的创造性,表现手法与众不同的,是美的作品;能把生活点滴记录在笔墨之间的,也是美的作品……在充分尊重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前提下了解儿童美术作品,你会发现,他们的作品真的都很美。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自言自语,经常会有学生拿着他们的作品滔滔不绝地向老师介绍。虽然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的少了耳朵,有的房子歪歪扭扭似乎要塌塌下来,但都充满着学生特有的童真童趣。这个时候,笔者总是耐心地听他们解说,做他们忠实的听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和欣赏每一幅作品,并给予他们鼓励和启发。笔者发现,这样一来,学生画得更起劲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更浓了。美术教学,不必刻意追求学生画得像与不像,水墨画也是如此。齐白石先生曾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不正是对学生作品的最好诠释吗?
(五)在整理中“进化”:涵育笔墨习惯
笔者前面提过,影响学生水墨课正常进行的,还有班主任的抱怨。因为水墨的特殊性,墨汁、毛笔、水桶、颜料等一大堆工具,很容易对教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或是墨汁弄脏了墙壁,或是脏水泼到了地上,或是下了课来不及收拾等。笔者认为,可以在学生接触水墨的开始阶段,就引导他们养成细心、整洁、动作迅速的好习惯。在上水墨课时,笔者一般会让学生带好毛毡或者报纸,将其铺在课桌上;水桶里的水灌一半,不要太满,以免洗笔时溅出来;洗笔时动作要轻,洗完之后用旧毛巾或者餐巾纸吸掉多余水分;下课前五分钟整理桌面,按小组有序排队清洗水桶;最后把所有工具放在密封塑料袋中带回家。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笔者认为,教师也应该常进行水墨练笔,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总之,我们不能畏惧水墨画教学,也不能把水墨画教学变成专门的技术训练课,更不能用成人的技法要求来衡量小学生。开设儿童水墨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使其学会一些基本表现技法,借助笔、墨、水的功能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等,用自己的“墨言墨语”描绘缤纷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