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功利性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2022-11-21成梦娇山东省鄄城县实验中学274600
成梦娇(山东省鄄城县实验中学 274600)
随着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对文化艺术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较典型的是热闹非凡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巨大的利益驱动使很多人只追逐艺术品的经济利益而非其真正的艺术价值。绘画艺术也逐渐在市场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变得越来越功利,很多艺术家在商人的操纵下牟取着暴利,这种功利性已渗透进当代美术的教育,一些文化标准的缺失和价值观念的混乱,打乱了美术教育事业的脚步,正确的鉴赏标准和价值观念亟待纠正。
功利性绘画的大环境下,需要教师能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尤其是能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展美术教学。陶行知教学理念对于新时期高中美术去功利化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真善美合一”是陶行知美育理念的核心,也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认知得到端正与升华,能够善于发现美与创造美。
一、当代绘画艺术的功利性现象
在近年举办的很多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天价成交的现象频频出现,某些艺术品拍卖现场甚至出现座无虚席的场面。由于艺术作品风险小和升值潜力巨大等特点,使很多商人和收藏者抓住了其中的商机,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掩盖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尤其对于一些绘画作品,让人瞠目结舌的拍卖价格已不是绘画作品本身带来的,而是背后的操纵和炒作,高超的炒作手段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艺术作品的价格严重偏离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因此,很多人不再专注绘画艺术本身,开始幻想自己可以一夜成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受万人膜拜,名利双收。这些年轻人渴望被关注,渴望被重视,对绘画艺术不再有发自内心的憧憬和追求,对于绘画的创作激情消失不见,对艺术的评价标准开始通过金钱衡量。名利的驱动使很多人失去了对艺术最初的追求和动机,照搬照抄、自我炒作的现象屡见不鲜,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很多绘画者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功利性的现象不仅使业界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评价标准出现混乱,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已影响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价值取向出现偏离,很多学生也失去了对艺术最初的憧憬和追求,认为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让自己顺利完成高考的要求,甚至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位名人,获取更多金钱,导致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动机不纯。
二、当代绘画艺术的功利性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高中美术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向高等学校输送专业人才的重任,倘若我们在课堂教学环节出现问题,培养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也不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他们不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在艺术本身,而是沦为获得名利的工具,很难韬光养晦地培养出真正的艺术人才。这是对个体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破坏和冲击,艺术的后续发展动力也会严重不足。具体而言,当代绘画艺术的功利性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为如下几点。
1.功利性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和价值取向
由于很多中学为了升学率而加强文化知识教学,对于艺考生的要求也同样如此,会以专业技能传授为主,不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的时候,紧盯高考目标与内容,强调绘画的技巧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绘画技能。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挥下,高中美术教学呈现出强大的功利性,集中体现就是能帮助学生借助美术知识的学习顺利通过“独木桥”。这导致很多美术生不需要太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就可以考上比较理想的院校,使很多美术生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不强,也缺乏脚踏实地投身艺术的态度。很多自身素质较低的学生不再扎实地投入绘画艺术当中,而是以一种功利的心态对待,迎合市场和商业需求成为他们的出发点和创作动机,绘画对于他们不再是表达生活和世界的窗口,价值观的混乱也使他们失去了对艺术的真诚。
2.功利态度会影响美术的教育方向
一些高中美术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塑造,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而不注重艺术内涵的积累,过于频繁地参加比赛、展览,让很多美术学生期待可以不断增强绘画技能,从而在高考中获取高分。但艺术涵养本身的缺乏使学生的作品思想内容空洞,艺术语言匮乏。很多毕业生的作品既没有个性也没有创造力,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投机取巧的做法代替了对绘画语言的用心探索,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学校也有推脱不了的责任。
高中虽然不是输送人才的最终端口,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中生在专业、素养方面基本上已经成型,所以在高中阶段需要深入推进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具体到高中美术教学,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始终要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内涵,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和随波逐流的现象,帮助学生捍卫起在艺术殿堂里应有的尊严。学生自身也要脚踏实地,将精力和兴趣点放在潜心研究绘画本身,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和能力,不要将学习目标局限在高考这一功利性的指向下。
三、绘画的功利性背景下美术教育发展路径
1.平衡功利性和艺术性,促进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绘画作品的功利性和艺术性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不是说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就一定没有经济价值,也不意味着但凡通过经济价值衡量的艺术作品就贬低了其艺术价值,正确处理功利性与艺术性的问题也是当前美术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高中美术教育实践中,功利性我们必须直面,但这种功利性应该是建立在艺术性的基础之上的,是在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示的前提下,适度地提倡功利性。因此,美术教育应重视对艺术作品艺术性的弘扬,而不是被功利性所左右,在艺术性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时代特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功利意识,成为美术教育实践该认真探讨的问题。
注重对学生文化艺术内涵的积累会淡化功利意识,只有帮助学生真正塑造画家的艺术内涵和精神气质,有朝一日他们才会有更深的艺术造诣。因此,美术教育应平衡好绘画作品功利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淡化学生的功利意识,大力弘扬作品的艺术性。教育实践上更加侧重文化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少一些浮躁多一点踏实,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上,关注学生审美素养、创造能力、价值观念、品德修养等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是学生美育的主阵地,也肩负着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使命,要为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专业和职业素养。尤其是在浮躁和功利的大环境里,美术教育一定要引导学生不为不健康的观念所侵蚀,清楚认识到美术知识学习的作用和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且科学的教育,鼓励他们坚持最初对艺术的热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重新塑造高雅的艺术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捍卫艺术殿堂里应有的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严肃的态度培养出真正具备艺术家气质和内涵的美术人才,他们才会更专注于美的发现与创造,从而更加积极、阳光地学习、生活,这才是高中美术教学应有的追求。
2.立足审美素养培养,回归高中美术教学本质
高中美术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避免作为取胜高考的媒介与通道的功利性认知,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从功利化教育理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转变“唯分数论”或者“美术学科无用论”等错误的认知,革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对学生展开审美素养培养的价值与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意识。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与追求,也只有在教学目标中加入审美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才能避免功利化教学目标的追逐。二是在教学计划中渗透审美素养的培养要求,审美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专业知识讲解结合起来,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通过寻找专业知识传授和审美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以实现更积极的审美素养培养过程。三是在教学评价中加入审美素养培养指标,评价指标是避免功利化教学的主要推力,只有革除高中美术应试教育指标,才能摆脱功利化教学的制度,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多开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并且,通过适当的评价,还可以判断教师在开展审美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模式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的有效优化。
美术教育担负着对美术人才培养的重任,关乎中国美术未来发展的命运,面对功利意识的侵蚀,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当代绘画艺术中的种种功利性现象,但无论怎样,在美术教育的这个环节我们必须做出应有的努力。要平衡功利性和艺术性,倡导功利性应建立在弘扬艺术性的基础之上。注重对学生艺术涵养的积累和塑造,激起他们的创造热情和恒心,引导他们以高雅的艺术情怀和节操去对待绘画艺术,提升抵抗力以及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些应是美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的教育应在浮躁和功利面前体现出应有的文化性和艺术内涵,让更多的学生以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在这个领域里做出更高的造诣。在这高雅的艺术殿堂里展现更多的高雅和美好,净化人们的心灵,这不仅是教育,也是艺术本身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