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
2022-11-21陈永康江苏省泰兴市姚王小学225401
陈永康(江苏省泰兴市姚王小学 225401)
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在于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担当、有本领、有信仰的优秀人才和合格国民。陶行知先生曾强调:“要做个真正的国民,第一就要有国家的思想。没有思想的行动,叫作盲动;没有思想只管闷起头来跟人跑,叫作盲从。”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履职、承担使命,把握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育人功能,优化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策略,在培养有思想、有担当、有本领、有信仰的优秀人才和合格国民上做出应有努力。
一、拉近时空距离,感悟伟大革命精神
在教学革命题材课文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革命主题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其中的精华片段,用以拉近学生与具体革命题材文本的时空距离,从而减轻学习的难度、调动阅读的兴趣。另外,全国各地均遍布不同数量的革命纪念场所和红色文化圣地,对于革命题材课文内容也起到一定的补充说明作用。
例如,在学习反映抗日战争主题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胡福才等5名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也可以播放小学生在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接受革命文化教育的视频或报道,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战争的残酷,以此激发学生思想上和志向上的共鸣,促使小学生形成维护祖国和平的信念,铸就融入祖国发展壮大历程的决心和斗志。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胡德林等七连六班的战士掩护大部队和乡亲们转移的课文片段,带领学生理解八路军战士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是众多先烈拿血和生命换来的,而这种革命气概正是民族发展、祖国繁荣的重要财富。
二、紧抓关键词句,播种红色革命基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题材类文本遍布低、中、高三个年段,从分布数量上看低年级以单篇呈现为主,中年级以多篇组合为主,高年级以主题单元为主;从表达主题上看低年级着重描写革命人物的童年故事或小英雄的事迹,中年级着重描写革命人物参加战争或战争途中的事迹,高年级着重描写革命领袖、红色作家自述或创作的革命文学作品;从教学目标看低年级重在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中年级重在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品格,树立学习英烈、报效祖国的志向。如何落实上述教学目标,学好不同主题的革命题材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这一细节之处着手,从表征上分析革命先烈的动作和语言,从内涵上揣摩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心理,继而激活学生与生俱来的民族心和报国情。
例如,在学习反映抗日战争主题的《军神》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认真阅读、用心体会德国医生沃克、假“刘大川”实“刘伯承”的动作和语言,从“目光柔和”“再次怔住”“担心病人晕过去”“肃然起敬”等词语领悟到医生沃克对于军神刘伯承的帮助和敬仰;从“拒绝注射麻醉剂”“一声不吭”“抓破新的白垫单”“72刀”等词语,感受到刘伯承将军的顽强意志和勇敢无畏。
三、把握情感基调,赋予革命时代内涵
有别于其他主题文本情感基调的丰富多样,革命文化题材文本高度集中于崇敬、悲壮、缅怀、学习等情感。无论是略读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对白求恩大夫坚守手术台69小时事迹的描写,还是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人民总理周恩来少年立志奋发读书的描写,甚至于图文并茂课文《朱德的扁担》对朱德与战士一起翻山越岭挑粮的描写,都不离崇敬、悲壮、缅怀、学习等情感基调。无论是苦难的革命时期,还是当前的和平时代,情感可以穿越时空、恒久不变,但是革命精神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在和平建设时代,革命精神包括脱贫攻坚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教师在教学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过程中,可以贯通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两个时期,赋予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学生对革命精神有更直接、更具象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反映国际革命主义的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翻查工具书和剖析文章内容,了解到“阵地”指向的是军队的演练或作战场地,通常建设有战壕、碉堡等工事。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也能明确这一课文中的“阵地”指向的是白求恩的工作场所。随后,教师可以继续抛出另一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分析和平时期还有哪些场所能够被称之为“阵地”。学生踊跃发言,反映抗击新冠疫情时众多志愿者、医院护工以及党员干部全部坚守在一线“阵地”,还有解放军、预备役官兵奋战在抗洪、救灾等一线“阵地”,并播放相关的片段。这一教学过程通过抓住“阵地”这一关键词语,赋予革命精神、革命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四、补充背景资料,提升革命文化自信
统编版语文教材先后设计二年级上册的“伟人”、三年级上册的“美好品质”、四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的“家国情怀”、五年级上册的“家国之殇”、六年级上册的“革命岁月”、六年级下册的“志向与心愿”等主题单元,对应安排抓住关键词句总结文本内容、学着带着问题默读、把握关键人物和事件梳理文本主要内容、查找资料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了解点面结合写战争场面、从人物神态与言行中体会人物品质等语文要素。基于此,语文教师应把握统编版语文教材序列化、梯次化的安排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依托语文要素精心设计,整体规划,有层次、有梯度地逐步推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革命类课文《朱德的扁担》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粉碎敌人围攻——储备足够粮食——朱德同挑粮食——大家劝说朱德不肯——扁担被藏连夜再做——官兵越发敬爱朱德”的情节,总结得出朱德与官兵平等相处、不搞特殊的优秀品质。此时,教师可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回信,组织小学生朗读和讨论回信精神,感受不同年代领袖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学习伟大领袖优秀品质的志向,逐步建立起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
五、结语
学习革命文化的现实意义是培育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不“躺平”,有担当。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关键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多地承担立根润心、铸魂育人的政治功能和教学价值。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小学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策略,在为党育好人、为国育良才方面展现更大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