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言行特点分析与护理
2022-11-21周茜
周茜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发作非常迅速,传染性极强,传播范围非常广。在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对于病毒进行大量的研究,还需要对于患者的言行特点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双管齐下,保证病毒治疗的高效性与科学性。通过对于患者言行特点的探究,能够进一步地反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与诉求,可以相对应地制定护理方面的干预计划,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 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言行分析
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言行特征的分析与梳理,有助于工作人员在思维层面形成正确的认知,逐步梳理应对思路,对于护理效能的提升、治疗水平的改善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1.1 有关于病情发展的言行
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往往对于自身的体温关注度较高,会反复与医生、护士沟通,询问自己的体温数据以及体温变化情况。从临床角度来看,新冠肺炎患者集中表现为发热等症状,为实现临床症状的判定,每个病人每个时间段都有体温测量,根据护理人员的测量,这是发烧的第一天,或者是没有发烧的第一天,我们可以评估病情是否好转。所有住院患者,不管病情的严重程度,他们都会主动吃药,他们会问:“我今天有药吗?我今天吃什么药?这种药怎么用?”等等,95%的患者在转诊之后,希望可以调整临床治疗方案,并自觉进行用药方案的对比,即便是不需要接受治疗的轻症患者,其对于临床治疗的配合度也相对较高,希望能够获得足够的重视,接受相应的临床治疗。由于患者不了解病情,对病情的极度恐惧感会越来越严重,而且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隔离不能探视,导致情绪脆弱和易怒,会有一些极端的语言和行为,甚至是对医务人员的愤怒,比如“不吃药”,甚至有些患者情绪激动,会出现摔打东西的倾向。
1.2 有关治疗效果的言行
新冠肺炎患者往往对于治疗保有较大的信心,期望在接受治疗之后,可以快速见效。加之患者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怖心理,如果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往往会多次询问医生、护士自己的基本病情,担心药物治疗效果不够显著。根据调查,30%的患者在入院后,其基本生命体征平稳,从动脉血气分析的角度来看,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较高,但是患者在主观层面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现出明显的怀疑态度,甚至对医生、护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例如部分患者担心自己的情况不会被医生重视,会问其他病人,使用哪种药物,是否有效,以及他们自己的药物由于这种疾病。
NCP患者经历了可怕的病毒感染,所以他们都担心他们携带的病毒会传播给其他人,他们更担心自己的反复感染,感染如果严重,他们会问:“我会一直待在这里吗?”“他又被感染了吗?”甚至担心有隔离和保护措施医务人员是否有不适,“你不是每四小时换一次面具吗?”此外,他们还担心自己的身体,特别是,患有轻微疾病的病人和其他病人一样住在同一个房间会加重感染。有些病人会有强迫行为,一次又一次地洗手。当疾病治愈后,又担心是否结果会复阳,再一次发生感染。这些都是新冠肺炎患者正在担心的事情,他们得病时的心理状态利用言行进行暗示,让病毒研究者更加了解患者的内心。
2 护理对策
根据上述NCP患者的言行特点,为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于治疗活动的配合程度,保证患者对于治疗活动的参与性,现阶段我们所追求的最重要的护理策略是:
(1)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结合患者的心态以及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沟通方案通过对于现阶段情况的讨论,将相应的策略运用到实处,才能够更加保障患者的利益[1]。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患者需要认真做好必要的讲解,使得患者对于新冠肺炎病毒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提醒患者做好日常防护工作。通过这种必要的宣传、教育,增加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相关治疗、护理活动的配合度,实现临床治疗的有效性[2]。
(3)及时告知患者疾病特点。通过沟通,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特点以及用药情况。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的疾病监测以及治疗等各项活动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4)开展相应的临床心理护理等相关工作。通过心理护理,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使得患者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通过心态的保证,来激发起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减轻症状,实现临床治疗方案的提升与优化。
(5)对于患者存在的过激情绪,医护人员需要认真做好心理疏导,积极汇总患者的意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按照诊疗常规积极治疗病人,以获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
(6)在这种新的传染病中,医务人员很容易了解到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特点、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与防护政策,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为治疗台工作人员提供具体的培训,包括观察、隔离、防护等,消毒隔离疾病特征及注意患者病情变化。作为高水平的一线工作人员,有效的防护是最重要的。需要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要求有实际的应急防控能力。治疗医生根据病人的病史和临床特点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不能排除新的冠状动脉感染,将病人第一次隔离在房间内,为病人戴上医用外科口罩、空调回到诊所会诊后,如果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必须视为正常病人;如果不能排除,必须立即通知抗感染科主任,并进行发热治疗[3-4]。
(7)检查前,工作人员要严格监控门诊护理,及时有效控制发热病人,引导其进行门诊隔离发热,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的安全;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隔离疑似病人,对病人进行有效治疗;医务人员做好救治工作,提高敏感性,严格控制疑似病人、护理人员等外来人员的感染,做好环境终端消毒工作,确保医院全部病人的安全。
3 面对新冠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
在新冠肺炎病毒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转换工作思路,结合患者的言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减少患者的抵触情绪,提升临床护理的水平。对新冠肺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疏导,使新冠肺炎患者可以平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实际需求,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舒适度;做好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环境的监督,定期进行消毒、清洁等工作,及时更换更污染的备品等,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指导并协助新冠肺炎患者舒适的体位,缓解呼吸衰竭症状。并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康复训练,促进机体的康复,免疫力的提高等,促使新冠肺炎患者尽早康复。舒适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整体性、个体化及创造性的特点,以新冠肺炎患者为护理中心,消除新冠肺炎患者的紧张感,使其身心调整尽量舒适,提高质量的依从性。在实施舒适护理时,除对新冠肺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外,还注重并发症及新冠肺炎患者操作舒适度,根据新冠肺炎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并对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控;对新冠肺炎患者的需求等尽量满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做好沟通,及时询问,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1 施行严密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在一线护理人员的防护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临床治疗的标准,建立起完善的防护机制。采取飞沫、空气以及接触隔离的有效手段,强化防护水平。例如医护人员在临床过程中,需要佩戴相关的防护服,减少感染概率。同时建立起严格的探视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
3.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予以对症治疗护理
由于在肺炎的治疗中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效药,并且发病较为迅猛,所以护理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基础的,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卧床休息,鼓励他们多吃多喝水,给他们清淡封闭的饮食,同时病人要密切监测病情,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高烧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可以用药物降温。每天记录体温变化,密切监测血液活力、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重症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并发症和基础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密切关注其原发性和慢性疾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异常情况[5-6]。通过高效的信息交互,能够控制发病风险,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主动与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交流,掌握新冠肺炎患者的心态变化,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及时找出原因,然后,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服务,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及时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引导新冠肺炎患者形成正确心态;针对新冠肺炎患者或家属的疑问,及时解答,辅助新冠肺炎患者掌握哺乳操作。护理人员在护理环节,需要加强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沟通、交流等相关工作,利用这种方式,消解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负担,提振治疗信心。例如在治疗活动开始前,应当积极与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宣讲相关知识,考虑到多数新冠肺炎患者的年龄较大,在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承受到着较为明显的疼痛感,产生较为严重的焦虑情况,为确保舒适护理的成效,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沟通,通过必要的交互,掌握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心理状态,适时引导新冠肺炎患者保持清醒、冷静的认知,以更好地配合医生开展相关的工作。尤其做好相关案例的介绍、讲解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新冠肺炎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关治疗工作。为了消除新冠肺炎患者对于治疗环境的陌生感,除了做好病房等环境的介绍之外,还应当做好病房环境的营造工作,使得新冠肺炎患者可以快速融入治疗活动之中。同时,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家属的培训工作,引导其掌握护理的重点要求,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7]。
3.3 做好自我保护工作,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做好手部卫生
现阶段,考虑到新冠病毒肺炎的高传染性、高致病性,其护理工作与传统临床护理有着较大的差异。由于病人没有任何家人的陪护,除了治疗工作,整个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完成,而且往往非常重要,由于新冠感染性强,护士应穿三级防护服,隔离站进出时,必须在洁净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配备相应的防护服和防护用品严格按程序开关,每次与病人接触前后,必须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卫生标准》的要求,及时正确地进行手部卫生。通过科学的防护品穿戴,护士的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升,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概率,切实保障了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