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中层干部培养的三种思维
2022-11-21□余勇
□余 勇
中小学的中层干部,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犹如人的“脊柱”和“腰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整体运行效率。中层干部团队如果有良好的管理素养和执行力,就能转化成学校前进的动力。
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特殊的岗位职责决定了中层干部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中层干部向上要理解校长决策,落实办学理念;中间需协同联系其他职能部门;向内要团结教师开展工作;自身业务能力还要成为同事的典范。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中层干部角色和职能的多样性,这个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困难和疑惑。虽然他们每天都很忙,但管理素养却难以提升,缺乏成就感,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业务与管理、创新与守成等问题。校长如果能注重对中层干部的培养,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拓宽中层干部成长的路径,他们的能力与素养就会获得相应提升。
一、对中层干部的培养要有政治思维
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一定要成为一个“懂政治”的人。有学者指出中小学校长的政治意识主要指“校长应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1],学校的中层干部也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政治意识首要的是忠诚。忠诚并不是指对某一位校长或者某一位副校长忠诚,这是“愚忠”。说到底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和选择,是对其所从事的事业拥有坚定的信念。
(一)校长要培养中层干部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校长作为中层干部的“主任”,可以解读为“主要负责人”和“主体责任人”,要引导中层干部认识到,作为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负责人,不能有依赖校长、副校长的想法,要让他们能独当一面,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让中层干部能出成绩,工作中能创新。中层干部在执行一项任务时要能做到,从方案谋划到确定、落实及结束,包括后续的其他影响都要提前预判,做好充分准备。经过培养,强化中层干部的主体责任意识,如果分管的领域出了问题,不找客观理由,不推卸责任,而要承担全责。
(二)校长要培养中层干部形成正确的职责和角色意识,思考“可替代性”
中层干部在教师面前的行为就是一种职务行为,一言一行均代表学校,不能会上不说会下乱说,不要将“主任”错位成“事务员”。中层干部的工作包括计划、组织、协调、落实,而不是只做一些低层次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中层干部应反思自己的“可替代性”,可替代性越强,说明工作成效越低,存在价值越小。
二、对中层干部的培养要有下沉思维
对中层干部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学校日常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教育教学成绩,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校长要把合适的教师选拔到中层干部岗位上,首先要有“下沉思维”,了解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对其的评价。
(一)将同事和学生的评价作为中层干部选用的主要标准
从校长的角度,对一位教师的了解和判断很可能不够全面,可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同事,尤其是同教研组、同班级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生及其家长,对该教师的业务能力、人品、管理水平都有着直观、准确的了解。因此,中层干部选用时,要重点考察相关师生对其的评价,而不是校级管理层的意见。
(二)重点考察和关注备选干部“下沉”的意识和行为
学校中层干部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是密切联系和了解其管理范围的师生情况。备选干部在其原来的教学和班主任岗位上,是否有较强的“下沉”意识和行为?例如,作为班主任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状态的了解程度如何?每天多少次,什么时间下到班级中?作为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该学科学习的认知是否深刻?课后辅导的频率和针对性如何?这些工作习惯将直接决定其成为中层干部后的工作方式和作风。
(三)中层干部主要是服务者和执行者,要破除“教而优则仕”的传统选人观
中层干部的主要角色是师生的服务者,也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而非指挥者。因此,在选用中层干部时,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其是否有服务师生的意愿和素养,要重点关注其对学校和班级发展策略的贯彻和落实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对中层干部的定位,不宜凌驾于教师之上,而是强调其服务者角色。对优秀教师,学校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要更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让优秀教师能安心从教。
三、对中层干部的培养要有前置思维
(一)校长要引导中层干部进行自我分析和认知,确定工作策略
尽管中层干部普遍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但其性格、习惯各异:有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有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有执行力强的;也有性格温和被公认为“老好人”的;还有守成有方的。这些良好的性格、习惯虽然都是成为优秀中层干部的潜质,但关键在于个人能否认真进行自我分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确定工作的策略。
在自我分析和认知这一点上,考虑到年龄因素,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习惯难度较大,所以校长要引导中层干部将“扬长避短”作为重点工作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劣势。同时,中层干部还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要找到与自己类型特点相似的、已经被证明的成功榜样,既可以是身边的校长,也可以是书籍、报刊中的优秀人物。例如,某位中层干部为人客气和善,这是优点,但也可能被认为难当大任。建议在保持这一优点的同时,培养自己在关键问题、关键时刻的决断能力,树立特定情况下坚定、干练的新形象。
(二)校长要培养中层干部“闻风而动”的素养
“风”指趋势、形 势需要,“闻风而动”就是要求中层干部在感受到工作必要性时,果断去做、去处理。
“闻风”要求中层干部善于观察和思考,及时发现问题,预判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偏差。在学校的常规工作中,表面上可能风平浪静,看起来都挺好,实则漏洞百出,相关师生对此已经有很大的意见了。校长要培养中层干部“闻风即动”的素养,及时化解问题,避免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后果。
同时,校长要时刻提醒中层干部,养成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精细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习惯,反推工作或活动中的漏洞与不足,不能等师生们质疑了、追问了,再仓促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