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视域下校园体育活动载体的创新实践
——以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为例

2022-11-21汪春燕

中小学校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棋类体教特色

□张 刚 汪春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2020 年9 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健康第一”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师生、家长的心中。

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地处市中心城区,校园没有田径场,操场仅有6 条80 米的跑道和两个篮球场,生均运动面积不足4.5 平方米。如何破解老城区学校小场地给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带来的限制,将体教融合真正落实到校园里和孩子们的生活中?学校不断创新校园体育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的优势,打通体教融合的通道,深化体教协同育人理念,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打造“1+X”模式,创新校园体育活动的载体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学校深入打造“1+X”模式,落实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锻炼时间,创新校园体育活动的载体。

(一)创设“1+X”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

学校结合特色项目,创建“1+X”体育运动项目,即每学段一项必学的体育运动项目,加X项选学的运动项目。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年级项目实施细则。利用校本课程,在一、二年级进行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的学习;啦啦操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在三、四年级进行;足球有一定的身体对抗性,对力量、速度、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都有较高要求,安排在五、六年级进行。同时,学校结合拓展性课程及课后服务“1+X 课程”,落实篮球、羽毛球、数独、足球、网球等X 项目的学习。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每名学生至少能够初步掌握两至三项运动技能,部分学生可达到专业水平,畅通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输送渠道。

(二)拓展“一班一品”特色项目,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积极探索城区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小、巧、活”模式——“一班一品”大课间。“一班”指每个班级,“一品”指一个体育项目,如民间体育活动项目、拓展运动游戏等。学校从顶层设计上架构了“一班一品”大课间活动机制,各班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进行个性化设计,围绕走、跑、跳、投掷、攀爬、滚翻等动作进行创编,将其充实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基于阳光体育大课间的“一班一品”特色活动,融体育锻炼和趣味于一体,凸显班级体育特色,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凝聚力。“一班一品”特色项目不仅适合校园阳光体育大课间,也适合在社团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居家体育锻炼中开展,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打造“棋类+X”品牌项目,丰富校园体育运动文化

学校结合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探索棋类特色品牌打造之路。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是全国棋类特色学校,省(市)智力运动特色学校,在原有三棋(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智力运动项目,如数独、国际跳棋等,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力求在“一校一品”的基础上实现“一校多品”。目前,学校积极引入啦啦操、快乐体操、篮球等特色品牌项目,对其进行打造,营造了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二、依托特色项目,打通体教融合的通道

棋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从体育传统项目校走向体育传统特色校,打通体教融合的通道。

(一)院校共建,促进资源融合

资源是行动的支撑。实践证明,资源的深度融合既是实现体教融合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体教融合一体化工作落实的关键。学校与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结成院校共建单位,让专业运动员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聘请专职教师作为特色项目的教练,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学校体育教师参加系统培训。校院共建使学校棋类特色文化建设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并促进资源融合。目前,已经实现三校区三棋互通、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

(二)策略跟进,深化融合路径

在深化体教融合的策略上,学校实行一体化推进,深化融合路径与学生健康发展目标的全方位对接。

课程跟进策略:棋类进课堂。学校通过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开展棋类普及授课。利用校本课程增设与棋类相关的课程,科学制订教学计划,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进课堂的普及教学活动。学校不仅完成对三棋的普及教材及训练手册的研发,并投入教学使用,还确立了三项训练指标,即技战术训练、身体训练和作风培养目标。

活动引领策略:星棋王争霸赛。学校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以民族文化为主线,依托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抓手,每年举办三棋校际赛——“现代·星棋王争霸”。发挥互助共同体内的小学对口联动效应,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创造各种条件开展“与大师面对面”、“盛世同棋局 高风羡奕秋”千人棋赛、“我教妈妈来下棋”亲子赛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精湛棋艺、学会交往,感悟棋类运动的魅力。

精准指导策略:分层次建队。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落实校本棋类特色项目教材进度和训练标准(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棋类裁判法、棋类文化),逐步形成特色项目三级训练网络,即训练活动小组、班班有棋队、年度联赛和校棋类特色项目运动队的训练模式。学校注重棋队的梯队建设,建立棋手档案,从各班各类普及教学中发现苗子,及时将其吸收进校队,在校队中进一步分层次培养,进行精准指导,跟踪优秀苗子的成才与发展,力争向上一级体校、学校输送队员。

三、借亚运会春风,深化体教协同育人理念

体教融合对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树立体教协同育人理念,使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产生1+1>2 的效果。学校借助亚运会的春风,将体教协同育人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小场地也有大平台。因地制宜创设个性化跑道,推进校园场地对外开放。学校结合2022 年亚运会主题,因地制宜改建校园迎亚运定向运动跑道,创设了3 条定向运动体验路线。每条路线均有12个打卡点,共计36 个打卡点,变化创设出198 条个性化路线。学校将场地开放建设与校园定向运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相结合,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宣传和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场地设施的共享利用,能为市民提供更多公益体育活动,实现学校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优化、提质增效的目标,进一步营造全民健身、相约杭州的迎亚运会氛围。

开展多彩活动,成为全民运动的使者。在全民学习、全域学习时代,学校不仅是师生、家长学习交流的场所,更应该面向社区和居民开展多彩活动,让学校办学更贴近社会需求。学校充分利用小场地资源,举办校园场地开放现场会,演绎亚运会主题诗等活动,向杭州市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争做一名活力健康、文明有礼、时尚自信的亚运小使者”的倡议。学校还通过组织全员运动会,变体育运动为健康活动,变竞技体育活动为有趣有效的竞赛运动,变少数人参与为全员参与,集竞技、竞智与趣味于一体,让其成为增强团队合作的有效载体。

四、加强学校体育、推进体教融合的思考

(一)破解老城区学校场地限制难题

地处老城区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较小,容易导致出现大课间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兴趣不高、练习效果不佳等问题。实践中,学校充分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富有个性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为学校优化阳光体育运动注入活力,使学校体育工作实现“有序、有趣、有益、有品”。通过体育、艺术“2+1”项目的协作实施,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让学生由快乐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二)增添传统特色项目可持续发展活力

学校不断创新棋类运动发展思路,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更好地实现以棋润德、以棋促教、以棋健身、以棋启智。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增添了三棋元素,大厅开放式书橱上镶嵌着中国象棋,操场上有硕大的国际象棋棋盘。在棋类传统特色项目的带动下,学校各项体育特色品牌不断涌现,焕发出新的活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促进了校园体育运动的普及,学校连续两年在区域学生体能素质测试中获得优胜单位的荣誉。

体教融合的目标是将体育文化潜移默化为对人的培养,落实“五育”并举,从而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聚合多方资源,不断畅通社会优质体育教育资源进校园的渠道,增加学校体育社团数量与内涵,结合学校亚运定向运动跑道建设,开展有趣的定向运动体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区域内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学校承办的区域校园场地开放现场会暨亚运会进学校活动,积极构建了校园体育、社区共建新格局,更好地推进了体教融合,促进了家庭、学校、社会共育良好局面的形成。

猜你喜欢

棋类体教特色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背景下“冰球城市”校园冰球发展研究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