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旨归
2022-11-21何玉花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一中学
何玉花(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一中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仅要学生传输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素养,在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对于增强高中生的家国意识、丰富他们的爱国情感等方面有着较大作用,那么我该如何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呢?
一、改进“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方法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一节课上的“引领者”,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正确引领和适当主导的作用,针对高中生发展的总体特点设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对课本中或教辅资料中的家国情怀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逐步受到优良精神的感染,形成与之相似的品质和情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可以让家国情怀的培养变得更加有方向,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历史学习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和目标。
第一,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所提出的要求,摆脱以往“唯分数”的陈旧观,担当起 “育人”的职责,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素养”型的综合型人才。
第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历史材料中“家国情怀”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分析,注重营造轻快、开放的探究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挖掘相关内容中的家国情怀因素,并正确解读,逐步形成相应的家国意识和情怀。
(二)加强课堂上师生互动
一节完整的历史课不仅包含教师的“教”,更应该体现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应摆脱以往“我讲你听”的单向传输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互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与身边同伴、与教师进行良性的互动,在不断交流、思维互动的过程中碰撞出历史思维的火花,从而才能对“家国情怀”形成更深、更细致的思考。
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将以往枯燥、沉闷的历史课堂氛围变得“活”起来,逐渐转变高中生以往对历史课程的消极情绪,促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挖掘、感知“家国情怀”的内涵,并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热情,最终优化历史课“教”与“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得到稳步的提升。
除了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来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小型的“师生辩论会”,还可以围绕某个历史资料或视频来设计“师生研讨会”等,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多方位良性互动,使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课内外的相关活动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努力打破校园或课堂无形的“壁垒”,能够把课内和课外关于家国情怀的因素进行有机地联系,拓宽高中生的历史视野,让他们感受到历史课程与现实生活间的密切链接,降低他们接下来学习“家国情怀”的难度,并使他们以往的相关经验得到极大地调动,从而结合自身的经验来接受家国情怀的熏陶。
除了课内的理论“灌输”之外,教师还要适当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家国情怀这一精神,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历史学习变得更富有活力,而且还能促进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引领学生对我国的光辉历程进行回顾,对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讲述,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升华他们的思想认知。还可以带着学生到基地了解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生活、战斗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受到很大程度的熏陶,从而自觉地学习先烈身上的家国精神。
(四)运用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
要想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就要运用极具感情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还能把书本上死板的文字、久远的历史事件变得更加鲜活,将某种情境更好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逐渐上升到最佳的境界,并促进其对家国情怀的感知。
比如在向学生讲述我国遭遇外侵国土有危时,教师应该运用痛心、难过、深沉的教学语言来讲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令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屈辱,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家国意识;在讲到新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立时,教师应该运用激动、骄傲、满怀激情的教学语言来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不易,在教师语言的引领和感染下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
二、充分发掘“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资源
(一)发掘历史课本相关内容
历史教材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依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认真研读,进一步挖掘与“家国情怀”有关的素材和资源,明确具体的教学方向,才能在课堂上直截了当地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在习得当堂要点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素养的提升。现行教材历史课本分成了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等几个不同的模块,在每个模块中都包含家国情怀的因素,教师要从教科书中挖掘有关的历史材料,在向学生讲解某个历史事件、剖析某个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家国情怀渗透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二)发掘教辅资料相关内容
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得到极大地提升光靠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学会从配套的教辅资料中来挖掘与家国情怀有关的内容,针对讲解性的资料,要适当地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阅读、建构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家国意识。
(三)发掘乡土资源相关内容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本地区乡土资源的挖掘,向学生介绍或普及乡土历史文化,让学生能够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来了解、探索相应的历史人物、事件,在此过程中迸发出较强的爱国情感。比如,天中山遗址中就包含着颜真卿的故事,教师则可以挖掘这一乡土资源,向学生渗透古代人民的智慧,告诉学生颜真卿曾设计了立土圭测日影计时,以此来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让他们感受到颜真卿宁死不从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到相关遗址进行参观、游览,让学生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受到更为强烈的感染。历史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挖掘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必须遵循“以德为先”的理念,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历史基础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来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挖掘现行教材、教辅以及乡土资源中的家国情怀资源和因素,寻求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渗透,并采用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分析、思考历史事件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家国情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