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融合策略
2022-11-21杨艳艳山东省莱州汇泉学校
杨艳艳(山东省莱州汇泉学校)
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
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劳动教育渗入到数学教学中,以便于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劳动教育本身也是作为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学课堂与劳动教育的现状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们往往片面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而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例如,对于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课,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按照实验流程说课,并没有实现让学生真正深入到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知识。
劳动教育与数学课堂相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挖掘劳动素材,渗透“劳动树德”教育
教师在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渗入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中,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比如,教师在讲到《黄金分割》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下古代人民所建设的一些含有黄金分割的建筑,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人的智慧,感悟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和劳动结合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从小树立起劳动学习创造美的德育理念,使教学改革更加全面化。
(二)注重动手操作,渗透“劳动促思”教育
数学学习中,有不少的课程蕴含着实验操作的内容。实验操作通常指画图、测量、剪拼、折叠、平移、旋转等。
通过这些实验操作产生数学活动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学科中的实验操作,要求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从动手和动脑中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们撕下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重新拼接组成一个平角,借此实验活动,不仅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同时还启发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的思路。经历实验操作这个学习过程,可以产生数学活动经验,发现数学结论,促进学生思考,从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劳动提能”教育
数学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认真设计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到“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必备的物品,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利用标杆、利用镜子的反射三种方法收集相关数据。根据相似的知识进行证明、计算,从而得出旗杆大概的高度。
有效的实践活动课,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能最为直接地把劳动教育融入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
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渗透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实效,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科学、合理地结合。否则,机械地生搬硬套,则会导致学生知识接收不完整。因此,需要一线数学教师不断地深入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改进,真正实现学科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