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任方圆”跨学科落实核心素养实践
2022-11-21迟旭松山东省莱州汇泉学校
迟旭松(山东省莱州汇泉学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调研结果指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核心,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相互联系,从而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跨学科课程是核心素养理论框架外在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质含义在于通过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遵循各学科之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模糊学科边界,在学科之间进行合理化地沟通、整合,从而进行多学科的融合式教学。
这种模式便于学生拓宽视野,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短期项目会造成学习持续性不足,探索研究深度不够。那么怎样才能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设计比较完善的项目式教学方案支持学生持续学习、深度学习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尝试以“水”为主题,设计了“上善若水任方圆”项目式学习课程方案,为我们进一步跨学科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上善若水任方圆”课程的开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校的课程各个分立,不分离就无从指导,无从学习。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分立的课程发生的影响能融合在一起,构成有机的生态境界。”这正突出了跨学科整合的特点。中学学科知识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往往某一个知识点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或多学科知识外延和生发,同一现象也往往是多学科现象共同或连贯呈现。在跨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初始阶段,我们组织教师围绕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研讨设计总体思路,针对初中生年龄特点进一步设计既具有时代性和灵活性,又适合学科融合、指导教师认知范围的项目式主题。因此,我们由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老师组成项目组,确定以“水”为主题,以“上善若水任方圆”为题目,进行项目式课程学习。
“上善若水任方圆”课程的实施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确定项目,制订方案。首先,确定各学科指导教师,制定学习目标、活动的方式、活动时间等。然后,指导教师根据项目活动方案,制定学科执行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选择参与不同学科的项目学习小组。
分组活动,实践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采访、资料收集、合作探究。学生归纳或查阅了与“水”有关的物理、化学知识;搜索了与“水”有关的文学知识,特别是与“水”有关的中国古典论述、唐诗宋词;归纳或搜索了与地理、历史、生物有关“水”的古今事件、古今人物;实地调查了水利站、老农民,实地调查了海绵城市与合理用水、本地的河流小流域、用水、作物品种差异、作物生长特点,等等。
交流总结,呈现成果。各班级推举一个小组的一名学生或几名学生,讲解展示学习成果。例如,有写家乡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地、河流干枯原因的,有写海绵城市设计的,有写城市节约用水与合理用水的,有写农业合理用水的等;有的小组根据气温与水的关系,探究了历史上气温——水——农作物产量——人们的温饱——朝代的兴衰,通过水把历史、地理、人文进行了初步整合;有的小组查阅学习课本中水的化学组成的开始,进行水污染的调查,调查莱州水污染的几种类型,查阅资料,寻找多种污染水的净化办法,并且找出那种污染最难净化,提出绿色用水办法;有的小组调查了水土流失,河水对土地、河岸的冲刷……
在跨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过程中,尽管我们刚刚起步,但我们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让学校成为学生的行知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