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方民俗文化大单元课程
2022-11-21孙春玲山东省莱州汇泉学校
孙春玲(山东省莱州汇泉学校)
民族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地方民俗文化与少年儿童同根共脉,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有利于形成民族文化整体认识格局。我校“守望古邑”传统文化工作坊通过开发和实施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方民俗文化大单元课程,有针对性地破解了目前地方民俗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地方民俗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内容设置单一、缺乏整体性。美术教师在开发地方民俗文化课程时,往往只关注民间美术技艺。实际上,民俗文化还包括传统礼仪、节庆民俗、社会生活等丰富的人文要素。民俗文化的学习离不开语文、思政、劳动实践等人文学科知识。人文要素的剥离不利于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角度去认识地方民俗文化的价值。
二是课程实施手段单一、缺乏系统性。课程实施偏重民间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授课多以简单说教、图片欣赏为主,学习场域多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囿于听、看等单一的感官活动。缺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不利于学生从自我、自然和社会等多层面全面深入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单元化课程整合
围绕地方民俗文化的某一核心内容,整合民俗文化、美术和其他学科课程,我校进行了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大单元课程重构。以“守望古邑民俗”大单元化课程为例,本单元包括四个子课程,共8个课时。
(1)考察采风,留住故土生命温度。考察探究莱州的节日习俗、民俗典故、历史建筑、社会生活,理解和尊重家乡的民俗文化。(2)研学鉴赏,触摸泥塑造型语言。访问莱州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讨论传承和保护泥塑非遗的方法、措施和建议,开展泥塑非遗的传承活动。(3)创新实践,讲述古邑百姓故事。学习泥塑技术与技能,用泥塑表现家乡民俗故事,表达对莱州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分享传播,致敬文化传承力量。通过举办校园民俗文化泥塑展、课本剧展演等形式,传承和宣传家乡民俗文化。
本单元整合美术、传统文化、语文、思政、综合实践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内容和学科素养,引领学生立足人文历史,对家乡莱州这所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进行多个视域的解读,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开展项目式学习
探究小组围绕核心概念和小问题,充分利用本地民俗展馆、非遗传人工作室等资源,进行考察参观、调查收集、欣赏评述、诵读表演、劳动实践、德育体验。协助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基地,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自主组织义卖、展演、慰问演出、地方民间文化交流。以项目式学习方式推进学习方式变革,积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行知课堂。
在“守望古邑民俗”大单元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守望古邑”传统文化研究小组通过到夫子石、海庙等古村居觅古寻根、采风摄影,古老石刻上“泰山石敢当”的涵义,狭长的“仁义胡同”的故事,村头五百多岁盘错如虬龙的老槐树,让他们触摸到了祖辈生命脉搏的跃动。他们走街串巷搜集“手压井”“独轮车”等老什物,搜集了“腊八粥,夏至面”等已经渐行渐远的节日民俗和一百多首莱州民谣,编写了《莱州民谣》传统文化读本,公演课本剧《跨越时空的对话》。学生们拜访了孟昭泰、王兆德、杨玉兴等莱州面塑、玉雕、草编非遗项目的省级非遗传人,考察了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了莱州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并在美术课上用莱州泥塑技艺表现了一百多个人物形象,展示莱州民俗研究成果,举办了校园民俗展览,传播传统文化。他们在具身体验中对家乡民俗文化倍感自豪,强化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