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小学具里发现数学大智慧
2022-11-21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郑 辉(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在教学长正方体这一单元前,我要求学生们回家自己制作正方体模具,材质不限,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第二天,学生一进班就迫不及待地掏出自己的模具。呵,木质的、泡沫的、纸的、塑料的……小小的课桌摆满了木头原色的、红色、绿色……大小各异、五颜六色的学具。学生都在炫耀着自己的作品,各个无比自豪。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绝大多数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已经能够自觉地拿出自己的学具进行拼摆,帮助自己解决困惑,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已经逐渐养成了。
就在我觉得一切都顺利进展的时候,突然出了一个小插曲。一天在讲完了长正方体动态切割练习课后,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业,这时,班上的一个女孩来到我面前,这可是我们班里极有主见的一位女学生,“老师,您能再给我讲讲这道题吗?”没等我说话,小姑娘就自顾自地说起了那道题,“就这道,把一个长方体切割成3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我边听边觉得奇怪,“这道题在课上已经训练过了啊,而且所有同学都进行了动手操作,当时大家都觉得没问题了啊?其中也包括她,怎么这么会儿又迷糊了呢?”听她读完题,我对她说:“这道题不太明白啊?”小姑娘眨了眨眼睛,点了点头。“那你把你的学具拿来,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小姑娘居然没有要动的意思,站在那里眉头紧锁,看到她的反应,我更加不解了,“怎么啦?”小姑娘嘟起嘴,对我说:“我觉得没必要,您上课讲的时候我也没怎么摆弄学具,就能听懂,您现在再和我说一遍就行了,不用那么麻烦。再说了,考试又不让带学具。”我一下子有些懵住了,惊叹现在的孩子真是有个性,同时我脑子也在不停地想着对策。在冷场三秒后我将自己的学具拿了出来,递给了她,小姑娘很不情愿地接了过去,继续读题,按照题目的意思把手中的学具进行拼摆。看着孩子手上的正方体与题意不协调地拼搭着,我对她说:“昕怡,别急,慢慢来,一定要按题目要求去拼摆。”在她读了三遍题后,终于用三个小正方体拼成了一个大长方体,又把这三个小正方体分开一点,这时,孩子的眼睛突然一亮。我心想:行,这事儿有门儿了。我刚要继续往下讲解的时候,一只小手突然伸到我面前,做了一个禁止的动作。她眨了眨眼对我说:“老师,我先自己看看吧!”说着转身低着头回到了自己座位。过了两分钟,她一蹦一跳地跑到了讲台前,对我说“老师,老师,我会了!”“嗯?真的会了?”我故意露出了一脸的不信的样子反问她。孩子一板一眼地在我面前拿着模具详细说着她的思路,颇具小老师的风范。最后说完还不忘追问一句:“老师,我说得对吗?”“对,对,你说得都对。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明白的?”这句话一出口,我看到女孩刚才高昂的头,渐渐又低了下去,脸上泛起了红晕。怯怯地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不应该不听您的。”听着她带着歉意的回答,我欣慰地笑着说:“没关系,你现在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用学具摆一摆了吗?”“老师我明白了,我一摆就知道那100平方厘米是4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了,也就明白这道题怎么做了。”
这次事件之后,我经常看到她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弄她的正方体学具。就这样,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在她面前败下阵来。看来她已经逐步养成了动手操作的习惯,她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她掌握了一种数学方法,而这正是对学生后两基的培养,我相信在她今后的学习数学道路上动手操作的习惯将使她受益无穷。
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如何能让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愿意学数学,爱上数学?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通过亲身动手经历,让孩子们体验到知识原来可以这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