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愿景下气候投融资的实施路径

2022-11-21钱燕珍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6期
关键词:投融资气候绿色

钱燕珍

一、前言

我国提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十四五”时期前实现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作为核心内容,推行节能减排,改革能源结构,从单因子的控制转变为多因子控制。在碳中和的理念下,环境产业迎来了一个充满风险和机遇的发展期。国务院通过《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统领性部署,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大低碳技术攻关,开发我国的碳汇项目;完善投资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低碳基金。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力量的协同下,鼓励资金流向新能源领域,推动双碳转型,实现我国低碳目标。加快创业投资人才创新的速度,通过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增加对符合排放标准绿色标的投融资,对保证我国碳中和的目标的实现。当前国内的气候投融资方面的体系尚待完善优化,才能够对国家和地方的碳达峰提供有力的支持,具体体现在机制应进一步完善、动力应进一步加强、建设应进一步展示等,给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带来一定影响。

二、碳中和意愿下的气候投融资现状和机遇

(一)碳中和意愿下气候投融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9 月的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新的碳达峰目标以及碳中和意愿。

气候投融资需和实时的气候变化相互结合,在投融资活动中以减少温室的排放,减缓气候的变化为主。在碳中和远景下,对于核心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的关键基体材料,亟需提升国产化率,为重点支持领域。配合地方政府对金融产业链的布局,当前国内在绿色的金融发展上稳步发展,气候投融资也随着呈现持续性稳向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随之面临着几点比较突出的问题,大致表现在:

1.建设能力问题。一些地区的低碳管理体制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尚不能建立起目标的评价考核体系,内部又缺乏专业性人才,缺乏对于碳排放量的监管控制。同时在实际的工作区域以及项目的碳准入机制和碳金融制度缺乏创新,在气候投资融、绿色金融和运营政策制定上缺乏专业人士,在能力的建设发展上相对滞后。

2.碳减排支持工具规模相对有限,对于气候投融资的金融创新动力相对不足。

3.体制应进一步完善性。当前国内对于气候投融资管理应进一步完善性,在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于气候投融资范畴的界定应进一步明晰,检测报告的核查体系应很好地建立。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环境变化目标上没有融入到金融体系中,在绿色资金上未能进行单独的核算,除了来自国际的碳市场补偿资金以外,其他的气候投融资也没有被单独地列举,缺乏标准体系,相关的奖惩机制和约束体系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不足。

(二)碳中和意愿下的气候投融资的机遇

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可以从碳市场、保险、市场资本、银行、金融科技、外交等方面着手。从保险方面来讲,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发展和绿色保险进步,相对于传统经济,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风险的保障上应进一步重视,需要搭配专业性人才和科学体系、科技等多方面的全力支持。要想加快绿色保险的发展,则需要更好的对碳中和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加强保险的服务和产品创新,提升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建造出多方面的绿色保险产品以及服务体系。加强对于保险数据的整理和积累,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为绿色保险产品开发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制定出风险评估标准以及风险控制服务的规范,加强对于保险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的建设,并且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引导相关行业通过保险失常机制展开风险的管理,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招聘,积极的进行产品的创新。

从金融科技方面来讲,国内在碳中和领域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大面积的扩展金融科技应用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范围,例如在监管方面可以使用金融科技进行金融业务数据的整理和检测,审计评估等,落实审核机制,展开风险评析。通过建立碳排放数据,保险机构可以使用大数据以及智能技术对资产进行分类识别以及对于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评析,使用现代化风险管理意识提升绿色低碳业务的统计申报效率。

从银行方面来讲,虽然国内的绿色信贷规模在全球靠前位置,但是与碳中和万亿资金需求相比依旧存在差距。对于气候风险的评析、实施路径、环境治理等没有统一标准,针对于这类问题,需要国内的银行机构需明确投融资碳中和的目标,并且设置出清晰的科学、步骤分明的路线计划,建立出和碳中和目标相互适应的策略,把绿色思路融入到公司的治理中,构造出可持续化发展机制,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广度以及对于转型产品的研究速度。银行秉持着低碳转型,提升绿色专业的能力,开发可交易的碳金融工具,重点关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中长期碳中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吸引海内外投融资资本的聚集。

中国在气候外交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在国际的外交合作中展开更加科学的气候变化投研水平。针对的气候变化提供确切的策略,需要加大对于科技的投入研究,多方面的提升国内气候变化能力水平。再者就是需要实时地把握好与国际气候组织合作,深入了解国际气候的新动向,观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解决问题政策和行动,为国内对于气候外交调整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三、碳中和意愿下气候投融资建议

(一)建立起相关的体系

在进行气候投融资工作过程中,市场机制与金融机构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后,国内的金融机构需不断强化气候治理以及信息的披露力度,加强气候风险管理以及气候投融资业务的创新,并优化投资的结构,减少碳足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方案以及投资领域需要精准,确保气候资金的投入和减排的贡献一致。构建出气候投融资体系可以从管理体系、奖惩扶持体系、投融资标准体系等方面下手。制定出相关的激励政策,先做好财税的补贴,在气候投融资业务可以进行税收优惠、政府补贴以刺激投融资的积极性。再者就是建立起绿色债券的违约风险分担机制,政府与金融机构展开风险分担机制,若一方面企业违约,政府则需要承担相对的比例损失,从而可以降低金融风险。

加强对于气候信息的披露机制建设,建设气候信息的披露,检测报告以及核查相关体系,确保融资的项目经得起检测,可以减少碳排放量,加强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环境披露方面,我国在ESG 报告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企业而言在公司治理与战略的披露提出了挑战,报告需要明确投融资碳中和的目标,并且设置出清晰的科学、步骤分明的路线计划,建立出和碳中和目标相互适应的策略,把绿色思路融入到公司治理中。

建立起气候投融资的管理机制,政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建设气候投融资的统筹管理机制与体系:先成立气候投融资小组,以投融资建设设计者的身份来统筹管理相关的建设工作,再者通过特派的领头部门统筹来推动国内气候投融资体系的建设。建立起气候投融资标准需要以低碳、绿色金融的标准进行。国家在气候变化的策略中需要提出明确的低碳标准,对于电力、建材、化工、建筑等行业需要有明确的碳、气体排放标准。构建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时结合碳中和目标,制定评价因子分配权重时增加绿色指标比重,筛选出政策鼓励认可的,符合行业标准的绿色投资项目。在分析企业内部环境时,了解企业碳足迹单位能耗、碳排放水平,与环境产生协同效应,引导企业向环保改善积极转型。基金业协会鼓励管理人设立绿色低碳主题基金,制定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引导长期资本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在监管方面需要按照低碳标准体系以及绿色的金融标准进行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积极的探索出金融技术应用在气候投融资上的创新点,建立出气候投融资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对于气候投融资方面的人才培养。做好碳排放权交易宣传的引导,并实时的总结出碳排放交易的市场发展情况,并公众的发布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发展公报,引导企业将减碳行动落实。完善碳排放的定价,目前碳排放初始配额多以免费使用为主,为了贴合碳市场的发展,需要转向有偿获取,并设置超额部分进行市场交易有效的获取。鼓励引导模式的创新,并引导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及股权投资等以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中。

(二)气候投融资重点工作

良性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可给市场和投资者以及金融行业带来稳定的力量。可表现在政府的治理、政府人员的执行力和责任心、法规政策制定以及实施、财政预算、公共资金运用等。碳中和与碳达峰是当前经济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公开的报道显示,当前的碳中和工作内容包括了认真执行“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贯彻2030 年的碳达峰进行方案、积极的推动国内碳排放市场建设工作、推动企业结构的低碳化发展以及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积极的展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展开水土保护、生态工作建设。

当前国内在气候投融资方面主要工作为建立出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库、区域内展开气候投融资试点、展开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评析、扩大气候的投融资国际合作、推动气候的信息披露。在风险管理、环境披露、气候治理、气候融资等方面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置考核,对于金融机构的气候友好型质量进行科学的评析。对气候投融资进行多边和合作,学习国外的气候投融资创新理念以及典型案例。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吸取国际的优秀制度经验,在具体实施上还需要立足在国内的现状上规范气候通融资信息的披露标准体系。

展开气候性投融资区域的试点,鼓励地方展开工具以及模式的创新,营造可行的地方政策,并进行积极的探索,推动气候的投融资顺利发展。通过政府立法将碳中和以及碳达峰的目标渗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发展领域中,并向市场发布长期性以及明确的政策信息,推动气候投融资政策的统一以及监督。为改善气候和通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完善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再者便是对于气候风险的管理。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于气候风险的前瞻性判断,控制气候风险演变化系统性风险和金融违约风险。并且鼓励金融机构把气候的变化作为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管理。其次建立项目库是融资对接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推动建立气候项目资金的需求方以及供给方的对接,从而提升气候投融资效率。围绕着碳达峰与碳中和意愿下目标的战略部署,提升产业的低碳转型,优化能源的结构,充分的发挥其金融在产业变革以及协调结构上的配置引导作用,帮助国内的市场经济发展添加绿色发展动力色彩,发挥其投融资活动在气候变化的正面影响,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以及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气候投融资的提出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气候的变化是当前全球需要应对解决的问题,需金融业的积极支持参与。气候的投融资在减缓气候变化以及商业低碳转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股权基金作为金融主体的重要组成机构,能提升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培育优秀项目源,提升绿色新能源行业绩效水平。当前绿色低碳是经济发展主要内容,而金融机构需要深刻的认识到发展大势,响应政策引导并参与其中,加大向碳中和领域倾斜配置以支持实体经济加快低碳转型,早日实现碳达峰目标以及碳中和意愿。

金融机构肩负着低碳理念的传播,支持实体企业低碳技术应用创新的责任,应建立碳中和相关的投资体系,关注政策,把握能源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发挥专业优势,为构建出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为获取气候的投融资上良好表现,首先需要明确气候变化目标,再设置出配套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策略、实施路径,确保气候的信息披露形式以及质量,完善气候的风险管理体质和碳足迹评估管理,为构建出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扎实基础。

引用

[1] 陶忠维.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银行投融资服务配套[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2.

[2] 李海奎.碳中和愿景下森林碳汇评估方法和固碳潜力预估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调查,2021,8(4):8.

[3] 窦晓铭,庄贵阳.碳中和目标下碳定价政策:内涵,效应与中国应对[J].企业经济,2021,40(8):8.

[4] 孙轶颋.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的驱动力和国际经验[J].环境保护,2020,48(12):6.

[5] 熊程程,廖原,白红春.国际气候投融资风险和绩效管理工具分析及启示[J].环境保护,2019,47(24):5.

[6] 周璞,侯华丽,张惠,等.碳中和背景下提升土壤碳汇能力的前景与实施建议[J].环境保护,2021,49(16):5.

[7] 强海洋,高兵,郭冬艳,等.碳中和背景下矿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4):8.

[8] 鲁玉成,周剑,周胜,等.碳中和目标下,2035 年中国能源需求和碳排放情景分析[J].中国能源,2021,43(8):10.

猜你喜欢

投融资气候绿色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