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功能锻炼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11-20王朝君王文洁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膝关节

王朝君 王文洁

(1.郑州市骨科医院正骨科 郑州 450000;2.郑州市骨科医院手外2科 郑州 450000)

下肢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髌骨骨折、膝关节脱位等。下肢发生骨折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1]。临床常用手术治疗下肢骨折,但术后需要恢复的过程漫长,常会引起患病部位发生肿胀、疼痛,严重影响了术后患病部位功能的恢复,故术后需要对患者进一步进行治疗。以往临床常给予抬高患肢,患肢局部按摩、热敷及术后对症治疗等干预方式,但其效果有限,且易引发其他并发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骨伤疾病有很大的进展,多使用中药外敷,三七消肿止痛散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疗术后引发的疼痛肿胀效果显著,且中药不良反应少,对机体几乎无损伤,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11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5.12±5.14)岁;病程1-3周,平进病程(1.12±0.14)周。观察组57例,男性40例,女性17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5.15±5.12)岁;病程1-3周,平均病程(1.12±0.15)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②处于术后恢复稳定期。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②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或不耐受者;③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不良反应或依从性差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患肢局部按摩、热敷及术后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等干预方式,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在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进行干预,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三七消肿止痛散中具体方药组成为:三七6g、当归9g、红花9g、川穹15g、乳香(制)6g、没药(制)6g、血竭6g、龙骨6g、儿茶9g、续断6g、土鳖虫6g、自然铜9g、炉甘石(煅)6g、川牛膝10g、木瓜9g。将以上诸药研制成粉末,加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取适量涂抹在无菌医用纱布上,敷于骨折部位,用绷带固定,两天更换1次,连续治疗1个月。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运动,连续背伸及跖屈3次后休息5min,每天3次;指导患者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连续进行5次后休息5min,每天3次;以上均连续进行2周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训练强度。连续训练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该病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为治愈:患者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等症状无明显变化。

1.5.2 疼痛肿胀程度

依据干预前后肿胀程度评分进行评价,采用标尺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骨折部位肿胀程度,依据肿胀程度的严重性分为无症状、轻症、中证、重症,分别记为0、1、2、3分,分数越高,说明肿胀程度越严重。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评价,VAS评分为0-1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1.5.3 膝关节功能

使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项目包括关节稳定、跛行、疼痛、上下楼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

1.5.4 并发症

记录治疗过程患者出现的所有并发症。

1.6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如有效率、性别、并发症发生率等)用(n,%)表示,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例:年龄,病程、疼痛积分等)用(±s)表示,采用t检验数据对比,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96.49%(55/57)高于对照组67.86%(38/56)(χ2=13.9949,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2.2 疼痛肿胀程度

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评分、VAS评分分值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程度对比,分(±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程度对比,分(±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肿胀程度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6) 141.23±16.88 126.89±10.45* 8.15±1.02 3.88±0.68*观察组(n=57) 141.16±16.85 99.36±9.45* 8.12±1.06 2.05±0.54*t 0.0232 15.4534 0.1619 16.7277 P 0.9815 0.0000 0.8717 0.0000

2.3 膝关节功能

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 膝关节评分分值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膝关节活动度(度) Lysholm 膝关节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6) 41.23±6.88 86.89±8.45* 50.15±4.02 73.88±2.68*观察组(n=57) 41.16±6.85 110.36±10.45* 50.12±4.06 90.05±3.54*t 0.0232 15.4534 0.1619 16.7277 P 0.9815 0.0000 0.8717 0.0000

2.4 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皮炎现象3例,皮疹现象4例,肌肉损伤2例,神经损伤2例;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64%(11/56)(χ2=10.2691,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在中医学上属“骨断筋伤”范畴,中医学认为骨折经手术治疗之后,会使筋脉受损,血不循经,瘀积不散而致使肢体肿胀,若肿胀久而不消,则气滞血瘀,经脉阻滞,引发疼痛[3]。以往西医常使用抬高患肢,患肢局部按摩、热敷及术后对症治疗等干预方式进行治疗,但该种方法易产生并发症,且对于消除疼痛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药结合功能训练在治疗骨伤疾病有很大的进展,止痛消肿散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疗术后引发的疼痛肿胀效果显著,且中药不良反应少,对机体几乎无损伤;功能训练具有复位和矫正畸形的作用,可预防患者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

本文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患肢局部按摩、热敷及术后对症治疗等干预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肌力,促使肌肉萎缩程度减轻,控制关节粘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进行干预,其中三七消肿止痛散中三七活血定痛、化瘀止血;当归活血止血;川芎活血行气;制没药、制乳香消肿生肌、活血止痛;牛膝活血化瘀;自然铜散瘀止痛;龙骨平肝潜阳、镇心安神;儿茶收湿敛疮、活血止痛;血竭止血止痛、活血化瘀、生肌;炉甘石收敛止痒、清热解毒;续断、木瓜舒筋活络。以上诸药合用外敷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功能训练具有复位和矫正畸形的作用,促使关节活动度增加,能拉开粘连,抑制关节软骨变形,促进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的功能恢复。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局部按摩、热敷及术后对症治疗常常会引发皮疹、皮炎现象,且对关节功能的恢复作用不大;而使用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不良反应少,对机体几乎无损伤,功能训练可预防患者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两者联合治疗能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可出现创伤性疼痛,易导致患者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同时术后严重的疼痛感也可促使炎症介质释放,诱发肢体肿胀。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评分、VAS评分分值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消肿止痛散中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酚等有效物质就有显著的抗炎、抗感染、消肿的作用,能够促进水液排出,清除坏死物质,可以有效减轻肿胀[4];乳香中含有的大量粘液质能够在患处表面形成保护膜,保护和浸润受损组织,防止创伤部位进一步感染及损伤,减少内容物的渗出[5];土鳖虫中含有的挥发油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去除淤血,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6];川芎中所含的川芎嗪能够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提升细胞纤维活性,保护血管细胞,促进受损细胞修复,加快血肿的吸收[7];冰片中的有效物质具有强穿透力,能够增加筋膜间隙的之间的通道及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够显著促进伤口愈合,发挥消肿止痛作用[8]。以上诸药合用具有显著的消肿止痛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 膝关节评分分值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消肿止痛散中的大黄具显著的生肌作用,能够抑制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改善创伤组织微循环,对组织细胞的再生修复产生有利影响,进而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9];红花能改善骨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骨折处血肿吸收[10];川芎能够改善骨折部位血液循环,使细胞代谢活跃,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关节恢复[11]。功能训练能够使患者通过外力牵引的训练作用,进行复位和矫正畸形,促使关节活动度增加,能拉开粘连,抑制关节软骨变形,促进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的功能恢复。两者结合治疗能发挥协同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本文对照组出现的并发症可能与患者自身的药物耐受性及所用治疗药物有关,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可能与止痛消肿散中三七等药物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有关,直观地说明观察组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联合功能锻炼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效果确切,能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机制,消除患者术后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膝关节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