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教师观察与指导研究

2022-11-20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机关幼儿园唐淑女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活动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机关幼儿园 唐淑女

随着课程游戏化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深入落实,游戏已经成为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的最主要方式,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一种载体。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无论是区域游戏还是课堂教学游戏,都需要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性。幼儿游戏的经验不足,游戏能力有限,教师作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主导性,通过有效的观察来发现幼儿游戏过程中学习行为方面的典型问题,并进行科学的帮扶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以下从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教师指导、教师评价三个角度予以阐述。

一、明确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要素

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具体要素是教师应重点观察的对象,只有通过细致而全面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学习行为状态,并对其进行及时和正确的诊断,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一)游戏过程中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学习行为的重要内容,体现出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纪律、教师指令等方面的行动反馈。无论是在课堂游戏中还是户外游戏中,幼儿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服从教师安排。教师在尊重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经常需要对游戏的内容、时间、场所、注意事项,以及游戏的规则、纪律、安全以及角色分配等进行说明,幼儿需要遵从教师的指令进行自主游戏。二是积极参与游戏。游戏需要幼儿的热情配合与积极参与,需要有热烈而浓厚的游戏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要对游戏过程中幼儿是否服从安排以及是否积极参与两方面进行重点观察,对不服从安排、不遵守纪律、不参与游戏的幼儿进行引导。比如,中班在进行奥尔夫音乐律动游戏“动动小身体”时,在肢体动作方面,教师要求幼儿假装睡觉,按照教师指令动动肢体并做相应的回答,但很多孩子会不听指令地随意乱动,让游戏混乱不堪。教师要观察学生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对指令与要求的反馈情况以及参与度,以便后期进行针对性引导。

(二)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力

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际,由经验模仿到自我表达,这是十分重要与关键的。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游戏技巧的掌握、游戏主题的感知等多个维度的学习,对幼儿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学习能力进行多方面了解。如体育游戏“打老狼”的游戏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准备了大灰狼与小兔子头饰、沙包、纸球,先给幼儿讲述游戏的情境:“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在森林里采蘑菇,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灰狼,兔宝宝要在妈妈的带领下用‘炮弹’打败大灰狼。”教师给幼儿示范怎么打得准、打得远,再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幼儿游戏时,教师观察幼儿遇到“大灰狼”时会如何表现,观察其是否掌握了用“炮弹”攻击的技巧,最后和孩子们谈谈对这个游戏有什么感受(沉着冷静、勇敢顽强、注意安全),从而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力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三)游戏过程中的创造力

游戏是体力与脑力结合的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促进幼儿游戏技巧与游戏思维的发展。游戏不是一味地模仿与遵循教师的指令,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有个性化表达,在遵守游戏规则与活动纪律的前提下,给幼儿尽可能大的游戏自主权利。幼儿游戏重在培养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要允许幼儿进行个性化游戏,鼓励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好的想法、新的点子、极具个性的创造,引导与鼓励孩子的个性化表现。

如大班语言游戏“正说反做”的游戏中,游戏规则是做动作的幼儿必须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最后几轮两队无法分出胜负,陷入胶着状态,有一个幼儿突发奇想地下出指令:向上跳!这可难倒做动作的人了,总不能向下跳吧?岂不跳到地底下了。就当大家以为做动作的孩子要输时,他灵机一动马上站到凳子上,然后往地面跳—完成了向下跳的动作!两队幼儿在游戏中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游戏智慧,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观察与关注的。

(四)游戏过程中的生成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儿童游戏过程是其经验丰富和积累的过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个性的创造,会生成许多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况,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幼儿游戏活动,从幼儿语言、动作行为中发现一些生成性的游戏教学资源。一是智慧生成点。儿童头脑中充满着新奇与创造的想法,游戏过程中,他们能够将再平常不过的游戏材料玩出新花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从幼儿独特的游戏方式方法中生成游戏。二是德育生成点。幼儿游戏过程是其个性品德彰显的过程,许多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团结同伴等良好的个性品行,教师从幼儿中树立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其他生成点。生成,顾名思义就是课堂预设之外的东西,具有不可预见性。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丰富,生成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观察,以敏锐的目光和思维抓住游戏过程中的课堂生成,将其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二、优化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在细致深入地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学习行为之后,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开展思考,发现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指导。然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师指导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盲目指导、力度失当、定位不准等问题,对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尊重,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思维启发不够,要不断优化游戏过程中的教师指导策略,让幼儿更好地完成游戏并达成游戏目标。

(一)教师指导的目的性

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不能盲目进行,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进行。一是通过游戏指导获得幼儿游戏的反馈。教师组织的游戏,幼儿是否愿意参加,是否在大部分幼儿的完成能力范围之内,都需要弄明白。教师在游戏指导过程中通过与幼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对游戏的看法,知道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大小、参与度高低,并获悉游戏是否在所在年龄段幼儿的完成能力范围之内。二是通过游戏指导评估幼儿游戏能力。游戏是幼儿园一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能力反映出幼儿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创新意识、交际能力甚至个性品质。教师借助游戏指导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能更好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多方位地了解幼儿,综合地、客观地掌握幼儿的游戏能力,从而尽可能多地掌握幼儿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三是通过游戏指导优化游戏设计。幼儿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游戏的评价主体,成人与幼儿的兴趣爱好、游戏心理有显著性差异,需要通过了解幼儿游戏的反馈来反思游戏、优化游戏,提高教师的游戏组织教学能力。

(二)教师指导的适当性

教师指导的适当性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从指导时机介入的适当性。由于游戏活动提倡尊重幼儿活动的主体性,教师应尽可能地减少干预,让幼儿自己思考与活动,在活动中彰显个性。过早的介入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使之照着教师的要求与示范进行模仿,不能体现真正的游戏自主;过晚的介入会打消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一旦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克服不了的难题,而长时间得不到教师的帮助,其游戏的信心会受到打击。二是指导力度的适当性。教师的指导帮扶不在于直接帮助幼儿达成游戏目标,而在于在幼儿游戏困难时、无法独自完成时来助力其自主完成,切忌过度干预。

如大班“森林动物会”的手工游戏中,需要幼儿制作各种动物头饰。在头饰形象制作方面,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设计小猴子、老虎、小兔子、大灰熊、猫头鹰等头饰,这一步教师无须做任何的示范和指导。而对于头饰大小的设计幼儿却很难把握,有的做小了,戴不进去;有的做大了,直接掉到了脖子上;有的不牢固,轻易就断了……此时教师可介入帮扶指导,给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其解决瓶颈问题,完成游戏材料的制作。

(三)教师指导的启发性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恰到好处的教师指导,一定要从思维的启发着手进行。幼儿活动中,当幼儿不知道怎样进行游戏、思维受阻时,教师通过语言的点拨,让幼儿受到思维的启发,能够自己想出好的办法来完成游戏。

如在“大家一起来猜谜”的小班语言和思维游戏中,教师出谜题:“有朵花儿真可爱,雨天不怕淋,晴天不怕晒(打一物品)。”孩子们思来想去也猜不出是什么,因为他们都被“有朵花儿真可爱”这一句干扰了,觉得一定是一种花,于是有猜太阳花的,有猜向日葵的,等等。这时,教师通过语言进一步提示:“这个物品打开时像一朵花。它不怕雨天,可见是能防雨的;它又不怕大太阳,可见是能够挡太阳的。这是什么东西呢?”这时,有几个孩子反应过来了,“是雨伞!”其他孩子也恍然大悟。在猜谜语的语言与思维游戏中,并不是要以难倒幼儿为目标,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提示方式,让他们获得思维的启迪。

三、注重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激励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游戏也是一样,既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更要利用激励评价让他们学习成长。幼儿游戏中,教师要借助评价来提高游戏教学效益,促进幼儿游戏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幼儿情感细腻,自尊心强,自信心不足,这时候教师就需要用激励性的评价来表扬和激励幼儿,让幼儿在教师的评价中增强信心、获得动力。

(一)不吝啬表扬

幼儿都喜欢希望被同伴和教师认可,都渴望受到表扬。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对获得游戏胜利的幼儿进行表扬,让他们获得游戏成功的体验;对积极参加游戏活动的幼儿进行表扬,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端正游戏活动态度;对在游戏中有新奇想法、好的点子的幼儿进行表扬,肯定其善于动脑筋的游戏品质等等。通过表扬的话语、欣赏的眼神、鼓励的笑容,让每一个幼儿都获得良好的游戏活动体验,激发其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

比如,在幼儿户外体育的平衡类游戏中,琪琪小朋友不敢尝试平衡木,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试一下却立即掉落下来,便再也不敢尝试了。教师蹲下身来,用信任的眼神对琪琪说:“要做一个勇敢的宝贝,老师就站在你旁边,如果你站不稳了老师也会保护你,再尝试一次好不好?”琪琪终于鼓起勇气踩上了平衡木,这一次有了教师在身边,她终于放下了包袱,平稳地通过了平衡木。教师在平衡木另一头蹲下来做出拥抱的姿势,琪琪飞快地投入教师的怀抱。可见,游戏中教师的激励对幼儿来说是巨大的精神动力,能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信和力量。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激励和表扬,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二)适当的物质奖励

小小的物质奖励能够很好地激励幼儿,一颗糖果、一朵小花、一支铅笔、一个小玩具的奖励,能让获奖的幼儿欢欣雀跃、高兴不已,能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笔者通过网购准备了一些小玩具作为游戏小奖品,在幼儿顺利完成游戏时奖励给他们,他们爱不释手、兴奋不已,游戏的劲头更足了。现在,孩子们纷纷期待游戏的到来,他们的游戏参与积极性更高,游戏完成度更高。

综上所述,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密切观察与合理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丰富知识、学习技能,是幼儿教师在充分尊重幼儿游戏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游戏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教师有效的观察与指导下,幼儿能更好地享受游戏、学习知识、快乐游戏、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