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设计: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2022-11-20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局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学家长幼儿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局 罗 恬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教育环境和条件展开创意设计,创设适合的探索情境,组织多样的探索活动,传授科学的探索方法,延伸时空的探索维度,以成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主动性,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应用能力。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要经历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参与的学习过程,教师展开创意设计为幼儿提供适合的学习探索环境,能够为幼儿带来心灵冲击,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体验中完成认知成长。

一、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适合学习探索的情境,对幼儿感官产生冲击。教师讲述、媒体展示、实物投放、实验操作、生活观察、案例解读、现象分析、问题设计等,都能够引导幼儿展开主动探索行动,在具体操作中建立科学认知。幼儿年龄较小,对直观情境有特殊敏感性,教师抓住幼儿心理展开设计,自然能够形成更多调动力。

教师拿出一些积木,要求幼儿做搭建游戏,幼儿对积木搭建游戏最为熟悉,自然能够熟练展开操作。为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教师拿出一些图片,要求幼儿展开观察:这些图片上展示的图形都是积木搭建的建筑模型,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展开模仿操作,也可以自行设计新的建筑样式。幼儿开始观察这些图片,很快确定了设计方案并展开具体行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跟进指导,确保幼儿操作活动顺利展开。再如,教师找到一些废旧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这些材料创作,看谁能够制作出玩具、用具,参与展示活动。”幼儿听说要借助废旧材料展开制作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开始对这些材料做分拣处理,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工具展开设计和制作。教师在观察时给予协助,确保幼儿制作活动顺利展开。经过一番操作,将幼儿的制作成品摆放出来,教师对这些作品做评价,肯定幼儿的探索精神。在幼儿制作玩具和用具展示中,教师挑选有特点的作品,将其拍成图片上传到微信群,组织更多幼儿和家长做参观和评价,对幼儿探索成效给予更多表扬评价。幼儿对这样的参评经历更为看重,会给予更高关注。教师适时做出引导,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针对幼儿操作兴趣取向做设计和组织,创造更多探索学习机会,将幼儿带入特定学习环境,其学习体验更为丰富,特别是网络交互评价活动对幼儿形成多重冲击,激励效果更为突出。幼儿根据图片展开积木搭建,借助废旧材料展开制作活动,都能够获得丰富、鲜活的学习体验,教师做出必要指导让幼儿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幼儿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带来全新学习启迪,让幼儿主动进入探索环节,在深入思考和具体操作中形成科学认知。

二、组织探索活动,强化幼儿操作体验

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需要做好设计和组织,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探索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完成认知构建。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等操作活动,都可以与科学探索形成关联,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幼儿在具体操作体验中完成科学认知构建。科学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幼儿结合生活经历展开创意学习和操作,获得更丰富的学习成效。

教师组织幼儿实地观察、现场参观,可以让幼儿获得更丰富、更直观的学习认知。如农场参观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生活表现:兔子是如何吃草的?其运动有什么特点?教师及时投放问题,让幼儿进行针对性观察,探索活动顺利启动。幼儿大多从图片、动画视频中看过兔子,对现实生活中的兔子缺少近距离观察,教师做出观察引导,给幼儿提供学习探索机会。再如玩风筝时,教师让幼儿展开观察:这些风筝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呢?幼儿观察后认为有风就可以让风筝飞起来。教师引申到飞机:飞机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也可以飞起来,是什么原理呢?幼儿再度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做介绍,要求幼儿自行制作纸飞机,在玩中掌握科学知识。教师针对幼儿探索诉求做延伸设计: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飞上天空?你能够对这些飞行现象做科学解释吗?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答案可以请教家长,或者让家长利用网络做信息搜集,看看会有哪些新发现。任务布设后,幼儿都能够主动响应,对生活现象做思考和观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探索研究。

教师做后续探索设计对幼儿形成多重冲击,幼儿对相关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自然有主动探索的冲动,教师抓住幼儿学习要求做任务组织进行有效调动。幼儿对探索科学的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农场做观察,给幼儿带来更为鲜活的学习体验。农场的动物有很多种类,幼儿有了观察选择,可以对这些动物做深入观察和研究。教师适时做出引导,让幼儿做针对性观察,由此建立的学习体验认知更为丰富。

三、传授探索方法,激励幼儿主动思考

探索环节中,幼儿由于大多没有探索经验积累,方法欠缺是普遍现象,教师要进行多种示范操作,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反复观察学习,找到操作要领,这样才能够提升科学探索效率。幼儿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许多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解读幼儿提出的问题,不管其问题多么简单,教师都需要有耐心鼓励幼儿做创意思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教师根据幼儿生活体验展开具体布设,能够给幼儿带来最鲜活的学习启迪。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幼儿对乐音和噪音都真切感知,教师先拿出钢尺在桌沿上弹拨,钢尺发出声音但声音并不动听,教师拿出茶杯注入不等量的清水,用筷子敲击杯子发出了乐音,这是很动听的声音。教师示范后让幼儿来敲击,幼儿都能够主动参与。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手把手地引导,让幼儿找到适合的位置,掌握适当的力度,获得不少乐音。再如浮力的探索,教师端出一盆清水,拿出如小石块、塑料、橡皮、铅笔、萝卜等东西,要求幼儿先猜想这些东西放入水盆后哪些会沉入水底、哪些会浮在水面。幼儿感觉很好玩,纷纷参与竞猜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让幼儿亲自验证处理,幼儿都能够主动行动。教师做针对性介绍,让幼儿对浮力产生有形认知。幼儿对验证性实验比较感兴趣,教师做延伸设计,要求幼儿回家后继续后续实验,对身边熟悉的物品做浮力检测,看看能够获得哪些新发现。幼儿愉快接受任务,积极行动,在家里展开相关实验操作,将探索活动进行到底。在后续实验信息搜集时,教师对幼儿探索情况做综合评估,及时进行信息回馈,调动幼儿主动探索意识,探索性活动获得丰硕成果。

幼儿对实践活动有特殊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实验任务,能够形成探索契机,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幼儿回馈主动,实践效果显著。教师推出操作性活动,让幼儿有真切体验的机会。幼儿对一些生活现象比较熟悉,但不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教师做出对应设计和介绍,给幼儿提供深入研究的机会。幼儿能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其学习认知更为丰富,还能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延伸探索维度,提升幼儿实践能力

幼儿在具体探索中获得一定体验,教师需要做出鼓励性评价,要求幼儿做拓宽探索,培养幼儿操作能力。科学探索无止境,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还处于表象化,如何培养幼儿科学思维,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幼儿生活环境和知识储备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调查,适时做出针对性引导和干预,为更多幼儿带来探索契机,让幼儿从不同维度展开思考和探索,全面提升其操作能力。

科学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做出针对性布设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感知体验。如带有磁铁的玩具能够做多种造型,鼓励幼儿做探索:这些玩具为什么能够做出倒立的造型呢?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幼儿开始研究这些玩具,教师拿出磁铁让幼儿做生活小实验。幼儿对磁铁的特性有了充分了解,自然明白玩具的“神奇”功能。再如“小蝌蚪变青蛙”这个问题,幼儿从动画视频中已有所了解,但在生活中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内容,教师要求幼儿在家长陪同下在公园等地展开观察活动,对其蜕变过程形成真切感知。任务布置后,幼儿表现出极高的探索热情,教师告知家长幼儿进行引导和协助,确保观察活动顺利展开。为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兴趣,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家庭环境实际,特别是带有实验意味的活动需要家长配合,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技术方法支持。如种子播种活动任务,教师鼓励幼儿根据家庭环境和条件,选择适合的种子进行播种实验,做好跟进观察,家长给予必要的协助,给幼儿讲解播种的知识。活动启动后,幼儿参与热情很高,教师利用多种渠道做信息收集,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必要帮助。

幼儿对实验活动最有感觉,教师与家庭合作行动创设实验环境,给幼儿带来更多探索机会。教师推出生活化实验探索任务,给幼儿感官带来冲击。磁铁的吸引力很神奇,教师借助玩具展开引导,给幼儿提供直接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研究过程中建立科学认知。小蝌蚪变青蛙内容是幼儿最为熟悉的,但没有生活观察积累同样存在许多不足,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完成探索任务,给幼儿带来更多学习触动。

五、创新探索组织,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幼儿处于认知快速形成阶段,对生活未知充满好奇,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投放适合的探索任务,能够引起幼儿的主动思考和行动,在积极实践中建立学习习惯。幼儿感官比较灵敏,对新鲜事物有观察、体验、思考的主观愿望,进入探索环节教师跟进辅助最为关键,因为幼儿大多没有经验积累,缺少避险意识,教师要为活动组织提供更多保障,让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下展开探索学习,这对提升幼儿探索效率有重要促进作用。如果有需要,教师还要与幼儿家长展开全面合作,让家长进行协助和保护,确保幼儿探索行动的绝对安全。

幼儿知识积累有限,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思考,针对性做出布设和组织,推出探索任务要有对接性和适合性,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认同感,确保探索活动顺利推进。在活动程序设计、环节安排、组织调度、措施完善、方法传授等多个方面做出更多设计,为幼儿进入探索活动建立安全屏障。如自然现象观察活动,教师要求幼儿利用合适的机会走进大自然,对秋天的树木、花草等生长现象进行观察,搜集植物标本,准备做集体展示活动。教师将探索任务告知家长,家长可以给予必要配合,在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让幼儿做实地观察,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处理。幼儿在家长带领下进入自然观察环节,教师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做调动,鼓励幼儿将相关信息用视频、图片等形式随时上传微信群。教师对相关信息做筛选并引导幼儿做互动交流,让自然观察活动顺利推进。在集体展示和交流环节,教师鼓励幼儿做观察介绍,不仅要对采集到的标本做展览,还要对自己的探索经历做阐释,让更多幼儿从中获得启示。

大自然观察任务为幼儿创造了难得的探索机会,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为幼儿展开探索操作保驾护航,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幼儿对自然观察活动有更高期待,接收的信息也更为直观有形,由此建立的探索认知更为立体,教师联合家长做好活动组织,创造良好条件,让幼儿在探索中增长见识,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设计和组织。特别是采集植物标本,幼儿对此更有兴趣,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学习体验。

在科学学习探索过程中,教师围绕幼儿学习诉求展开设计和组织,创设探索情境、组织探索活动、传授探索方法,能够对幼儿形成思维冲击,为幼儿顺利进入探索环节提供必要辅助。幼儿对科学未知充满好奇,产生探索欲望,教师抓住引导契机展开具体设计,利用情境和活动组织幼儿参与科学探索实践能够带来丰富锻炼效果,促进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