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小学语文文本培养言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2022-11-20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湖宅小学李庆水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言语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湖宅小学 李庆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直指语文课程的核心—“运用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对已推崇了多年的文道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冲击,促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位,确立了语文课程的中心地位,凸显了语文表达的重要性,同时明确了只有将“学习运用”和“运用学习”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才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而语文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去理解、感悟文本,寻找隐藏在文字底下的言语形式的秘妙,挖掘文本中所蕴藏的意蕴,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和个性化阅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但是,一线教师应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带领学生习得和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法呢?

一、文本解读与言语表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引导学生习得语言文字运用之法,对文本的充分解读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第一步,可见文本解读在小学阅读中的重要性。什么是文本解读呢?简而言之,文本解读就是解读文本、细读文本,通过细读文本把握文本,按一定的语言规则组成的语句体系,它是把握文本的语义和主题的思维过程。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的方法在于循序渐进,在于熟读精思。有效的读书必须先熟读,让文章中的语言好像都是出于自己的口中,然后再精思,让文本中的意蕴浮现于自己心中。读者只有对阅读文本进行细读,才能透过文本表面的语言文字感知内容、把握内容,挖掘隐藏在显性文字背后的隐性意蕴,达到解读文本的目的。

纵观小学教材,文本内容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文本结构的语言文字表达是小学语言文字表达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想准确、快速地解读文本,必须具备文本解读能力和文本解读的方法。关于文本解读,人们总结了很多实用有效的方法,如罗晓晖老师的语义识别法、文本事实梳理法、语义关联法、猜想分析印证法、文体要素的结构分析法,王崧舟老师的直面文本法、感同身受法、擦亮语言法、开掘意蕴法,张华老师的意象法、矛盾法、还原法、比较法,孙绍振老师的分析法等。教师只有清楚掌握这些有效解读文本的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掌握解读方法,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才能实现学生不用教自会读书。一般来说,一节完整语文课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合构成的,文本解读也应是如此。就像王崧舟老师说的那样,要直面文本、分析文本,只有直面文本、分析文本,将文本作为整体,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才能抓住文本内涵,为文本奠定一个方向,才不会偏离文本太远。

在文本的“文”与“道”中蕴含着语言文字表达教材,在小学中比比皆是。如《全神贯注》一文中有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人物情绪的变化来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的段落。这一段有两条线,一条是为突出人物的特点,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另一条是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来揣测人物的情感变化。诸如此类的范例,作者就是按照文本中蕴含的内容和情感组织语言,将人物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如《观潮》中潮来时不断变化的景象,《月光曲》中穷兄妹俩听着琴声联想海面不断变化的景象。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紧密相连,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文本解读的程度与教师教学的效果成正比,一线教师应通过文本这一媒介,发现文本中的语言之河、言语之妙,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运用。

二、语言结构与言语运用

“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段特点,分析、解剖、抓住、应用这个例子,要将文本作为例子的思想始终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透过表面的语言文字感知内容、把握内容,寻找隐藏在文字底下的言语形式的秘妙。在教学中运用文本言语表达的妙处,不断进行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最终达到“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在文本中,文章结构上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单是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在段的表达上也屡见不鲜。结构式的语言表达具有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是按某种结构形式将文本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表达文本所要阐述的“道”。对于这样的表达形式,教师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特点,围绕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此规律并进行练笔,通过这样的练笔达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如在教学《搭石》一文时,有一位教师应用了“对比法”,让学生认识“概写”的表达方法。教师将课文中“上了点年岁的人如何搭石”的白描写法和“上了点年岁的人如何搭石”详写的语言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概写”的概念,明白可以通过抓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内容描写,把怎样修搭石的过程写得详细生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中也可以通过白描的写法写出同样的事情,达到同样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小结:作者只是用精练的语言把画面的主要内容写下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表达方法—概写。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再次回归文本,寻找相类似的写法,如作者以“搭石”为主线,写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多组画面,按照“老人”“上班的人”“青年”的顺序概括地描绘了几个画面等,让学生发现原来用“概写”的表达方法可以将人们那种爱的传承表达出来。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就会感悟到“概写”的好处,感受到“概写”体现言语表达魅力的构段方式,让学生知道在一篇文章中遇到描写多组画面结构形式来表现中心思想时,可以抓住“概写”的表达方法进行文本解读。

再如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时,会发现文中有这样三个很好玩的句子:(1)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鹞架似的对起阵来。(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3)两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上句子中找出了这样的特点:运用比喻和连动式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具体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和连动式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具体形象,让学生悟这种表现手法。

在执教《猴王出世》一文时,王春燕老师引领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时聚焦在句子的语言形式上。“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就是王老师的聚焦点。教师从这个点入手,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关注短句、排比以及对仗的表现手法,揣摩作者如何通过这些表现手法将猴王的“猴性”写得具体生动,并进行读写迁移,真正做到言意兼得。作者将语言意蕴隐藏在文章结构中,教师就要根据文本和学段特点引领学生去挖掘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言语表达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通过文本这个媒介,运用教师传授的方法去发现文本中的语言之河、言语之妙。

三、内容情感与言语表达

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但表达在语言结构上,还表现在内容情感结构上。情感的呈现通过用词准确生动、意蕴丰富的语言艺术来表达,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法,正如孔子所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教师应该关注文本,从文本中得“意”(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从文本中得“言”(语言表达)。统编教材中编排了很多这样的文本,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文本引导学生去探索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秘妙,引导学生用言语秘妙仿写,这样的迁移能够让学生及时运用、巩固这种表达方法。

如在教学《全神贯注》一文时,教师根据学段特点,运用“单刀直入法”直面内容情感变化的语言表达。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之后,直入描写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段落,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充分感悟情感的变化,获得阅读的言意。然后通过“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写得这么传神,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的导语,由文道转入言意,学生在细读揣摩之后,总结了两点:(1)作者通过罗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2)茨威格通过罗丹的动作、神态、语言猜测罗丹的情绪不断变化。教师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明白文本言语智慧与言语秘诀,进行语言的积累。然后创设情境,假设当时自己也在场,会看到茨威格怎样的表现,会有什么联想,仿写自己眼中的茨威格,达到了获得表达的言语的效果。

再如,《她是我的朋友》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文章基本结构形式,刻画了一个为朋友甘愿赴死的小男孩阮恒的形象。当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这个形象时,应当抓住描写不同时间段阮恒的不同表现的句子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以何种语言与结构形式表现不同时间段里人物的何种情感。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学生直面阮恒这只颤抖着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的小手,感受阮恒此时的内心活动:犹豫、恐惧、各种可怕的联想……从第一次举起“颤抖”的手和对死亡恐惧的那一刻“又放下去”的手,到最终友情战胜了这一切,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的朋友“又举起来”的手背后所隐藏的朋友之间的友情重于生命的情感。

(2)“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不时的啜泣”“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这些短语,让学生思考阮恒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感悟他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而担心自己死亡的那种恐惧到了极点,但又想竭力控制自己,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恐惧的心理变化。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才能让学生把握其恐惧、犹豫的心理活动,才能看到这场斗争的激烈与选择的艰难,才能看到一个孩子独自面对死亡的一场战争,从而理解阮恒这一人物形象。像这样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要紧紧联系文本的内容和情感,或创设情境,或展开想象,或拓展延伸,或重组活化,处理好练笔内容与语境的关系,在最适合练笔处让学生运用阅读中领悟的表达方法进行言语实践,学习和运用语言表达,完成迁移,实现文道和谐共振,读写互促共进。

总之,阅读教学指向语文教学的本质,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能局限在文意的教授上,而应转向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抓住课堂练笔这一环节,它不同于纯作文课的练笔,而是以学生学习实践为主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去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巧妙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不但能实现文道结合,还能得言得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言文字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