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0福建省福安市韩城第三中心小学叶毅芳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福安乡土法治

福建省福安市韩城第三中心小学 叶毅芳

一、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若只是单纯地使用教材文本,课堂教学目标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会略显单薄,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在授课前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选择适宜的乡土文化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一课,教师可以围绕春节主题,运用乡土文化资源中当地汉族春节与畲族春节的不同习俗,结合“预学单”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小调查,课中共同讨论,了解当地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真实体验活动,以当地的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福安市本土歌谣《糖甜甜,橘圆圆》,方言的融入不仅让活动生动有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方文化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可以创设过春节的情境,将福安人过新年的传统习俗融入课堂实践活动,如除夕晚上福安人要吃年糕,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长寿面,吃橘子代表吉祥如意;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在大年初一早上喝一杯糖茶等传统文化习俗。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让学生通过课前导学单提前了解糖茶的特点,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在课堂当中分享,然后让学生尝一尝、玩一玩,让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节日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传统习俗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叹地方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

又如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地方”,整个单元学习内容都可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可以设计“家乡特产博览会”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汇报等形式,了解家乡丰富的特产,如穆阳水蜜桃、福安光饼、官埔油扇等,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学生在小组汇报中通过资料搜集,加深了对乡土特色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家乡物产养育我”一课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以“福安物产展销会的形式”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导学单,通过调查福安物产(名称、作用等信息)提前了解福安物产,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汇报展示。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展销会现场情境,各小组带着自己的物产来到展销区依次进行物产介绍,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食品试吃,给各自分享的物产设计广告词和外包装等,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让乡土文化深入学生心灵,根植于学生内心,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其逐步明白“树高百尺,叶落归根”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挖掘利用各种乡土文化资源,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学生的积极性较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合理运用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环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例如三年级下册“我的家在这里”一课,教师可以设计小记者采访活动,学生通过小记者身份在课前搜集相关的村庄、社区等信息,如对于全国文明社区阳春社区,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查,通过相关资料明白创建优秀社区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在课堂活动中通过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成,让学生乐学、乐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从家乡环境出发,深入调查了解,走进优秀社区,认识到社区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努力与积极配合。整个福安市的发展也需要每一个福安人的付出与努力,因此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谈一谈自己的新发现与新体会。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后,能够从学生生活中来,又回归学生生活中去,践行“玩中学,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又如“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活动,教师在“我是家乡小导游”板块设计时,可以利用家乡名胜白云山风景区、溪塔葡萄沟、穆阳虎头村等乡土文化资源。课前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课中学生以“家乡小导游”活动形式展示家乡文化资源,课后以绘画、海报等形式进行延伸活动,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活动性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家乡”主线,设计相应的板块活动,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家乡文化知多少”“物产大变身”“地方小达人”等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边学边玩,体验传统文化给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的别样乐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茶文化、畲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融合课程教学主题,设计辩论赛、小小茶艺师实践活动、情景表演等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注重学生自主创新与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丰富适宜的乡土文化资源,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真正落实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育理念。课前导学、课中小组合作、课后延伸都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通过学生探索体验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活动中学生乐学、乐思、乐谈,气氛活跃,从乡土文化资源出发,引用丰富的特产资源,如坦洋工夫红茶、福安绿笋、福安芙蓉李等;革命文化资源,如柏柱洋、闽东革命纪念馆、松罗九家保等;历史文化资源,如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柏柱洋明清古民居、仙岫畲族风情等;畲族文化资源,如畲族三月三、畲乡银器、畲族服饰等;旅游文化资源,如九龙漈瀑布、福安白云山等。将多种乡土特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于课堂,使课堂教学活动妙趣横生,践行活动性课程标准,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四年级下册“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根据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乡土文化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丰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又如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乡土文化资源中的官埔油扇、糖画制作工艺,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活动了解地方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当地有名的传统文化传承人来现场制作,让学生直观体验地方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欣赏传统工艺官埔油扇的制作过程,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绘画制作当中,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丰富的实践形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运用丰富乡土文化资源,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究活动中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四、把握文本特点,创新课堂形式

课堂是课程落实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要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抓住文本意图解读文本。将文本读深读透,深入挖掘文本,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做到心中有教材。其次,要备学生。了解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以相应的课堂实践活动呈现,运用适宜的当地文化资源,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落到实处。最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宜的当地文化资源,巧妙运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笔者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调查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及相应的名称,记录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课堂当中针对搜集的信息展开讨论,如富春公园、体育场、闽东医院等公共场所。小组汇报中呈现的公共场所图片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落实了课程教学活动。又如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运用乡土革命文化资源不仅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感,还让学生了解了当地革命文化历史,从而提升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在课堂推出“走老区 学党史”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溪柄柏柱洋闽东红土地文化了解,知道福安是闽东革命的中心;参与九家保革命纪念馆实践探索活动,通过讲福安红色革命故事,如革命烈士阮英平事迹、畲嫂救曾志等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又如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在设计传统节日中的“家”这一内容时,从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团圆,从吃年夜饭开始,结合福安地方传统特色佳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年夜饭体验,从而引出福安特产“煎年糕”,让学生边品尝边感受团圆的气息。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导学单让学生分别调查元宵节、春节、重阳节等福安当地的传统习俗,让学生通过课堂分享、讨论、实践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到重阳节前一天晚上,人们会登上城区天马山,明白登高的意义。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还结合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与乡土资源相整合,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动有趣,实现真正的生活课堂。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注道德与法治学科要素,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课堂氛围的创建,巧妙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充满童趣及轻松的活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与行为习惯、良好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巧妙结合信息技术,利用交互式白板教学,以小组合作、自评互评促进生生互动,以游戏、情境设置提升课堂互动性,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充满童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白思考空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把握文本特点,创新课堂形式,巧妙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相应主题单元的学习,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能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与生活性更加突显,课前预学单、课中共学单、课后延学单的使用,让课堂妙趣横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逐步提高课堂实效性。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而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乐思、乐学、乐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精神,告别单一的教学活动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小主人。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获得能力的发展,还能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快乐学习的花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绽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以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丰富而适宜的乡土文化资源,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让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资源成为儿童建构生活、反思生活的桥梁与动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巧妙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成为乐学、善学的人。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德育之花常开学生心间。

猜你喜欢

福安乡土法治
张福安作品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福安廉村
乡土中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芬芳乡土行
福安八斗村:扶贫做得精,荒山野茶能刨金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