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心理及应对

2022-11-20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雪迎凌佳佳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数学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雪迎 凌佳佳

一、乡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心理表现

(一)学习逆反心理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实是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产物,其本质是为了寻求个人独立性和自信心,从而保护在他们成长中逐渐形成且相对脆弱的新发现的自我,并抵抗和排斥外界给自己的压迫感。

乡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逆反心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家庭生活中,许多农村父母早出晚归,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对其学习成绩过度关注,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加大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激起其内心的抗拒,使其不断与父母对抗,以击败父母为兴趣增强自己的权力感;另一方面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措辞不当也会导致一些学生的抗拒,他们会与教师对抗,如上课故意捣乱等。

(二)学习兴趣低

乡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或者少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有父母和教师两个方面。父母方面,乡村儿童的父母对孩子抱有很大期望,希望孩子通过学习这条路有更好的发展前程,无形当中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方面,很多乡村教师怀着严师出高徒的愿景,给学生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来自父母和教师的双重压力,使学生每天的生活只有枯燥乏味的功课和作业,导致学生对学习慢慢失去兴趣,更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厌恶心理。

(三)缺乏自信心

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截然不同,缺乏有趣的故事、童话、历史等内容,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些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理解,以至于开始接触数学的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有些学生对数学有着极强的兴趣,但是在数学学习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之后,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时父母和教师若是批评呵斥学生,会使学生看低自身能力,质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数学,看不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失去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

二、乡村小学生数学学习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数学基础薄弱

有些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就没有打牢基础,导致在后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难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因此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还有的学生因为小时候生长环境不足以去学习关于数学的更多知识,家庭条件困难或者是父母没有良好的受教育思想,对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感到困难,所以从小没有打好数学基础,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心理。

2.缺乏学习自信心

一些学生之前的基础较差,后期虽然付出很大努力,但成绩还是没有提升,因此对自身能力产生了质疑,形成了自卑心理,对于学习数学缺乏自信心。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数学吃力,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卑心理较强,认为自己无法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心。

3.意志力薄弱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从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他们没有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自我学习管理方面存在缺陷,需要他人的管束和督促。有些小学生因为课堂中有教师的管束会认真听讲,但课后不能主动学习,对课后任务和作业敷衍了事,缺乏良好的自我意志力和约束力,导致无法学好数学这门学科,以至于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和抗拒心理。

(二)教师方面

1.授课方式枯燥

乡村小学数学教师授课过程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案常年不更换,不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单调乏味,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听不下去教师讲的知识。因此,一些学生上课讲话、开小差、做小动作等,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2.教学态度不当

乡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往往过于严厉,甚至出现侮辱打骂学生,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教师产生抗拒心理。同时,教师很少鼓励夸奖学生,而是经常性批评学生,容易使内心脆弱的学生受到伤害,产生逆反心理。

(三)家庭方面

乡村小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下,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较高的文化领悟和教学常识。因此在与孩子沟通和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偏差,如不能监督、辅导孩子功课,并且有些父母只重智育而忽视德育。

乡村地区大多比较偏僻、物资匮乏、相对贫困,且工作岗位较少、工资低,因此许多农村家庭父母为了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选择外出打工挣钱,这使得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监督和正确的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在学校里面的学习,他们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反抗以及不想学习。

三、乡村小学生数学学习消极心理的消解

(一)学生方面

1.增强学习自信心

(1)设立合理的数学学习计划。有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很难坚持执行自己制订的数学学习计划。他们如果没能按时按量完成,会感到沮丧、自责,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也有可能使自己失去自信心,但如果将计划设定得太浅显容易,根本不具有任何挑战性,这样对自己的积极影响较少,相当于原地踏步。学生要设立合理的数学学习计划,要有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学习,时间安排得当,和教师上课内容相符,每天完成计划之内的事情,如果还有时间完成别的任务,可以适当给自己增加一点小奖励。这样一来,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学习计划还可以额外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对于数学学习更加充满活力。

(2)辩证看待考试。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考试结果出来后学生第一时间应该去查看自己的错题,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如果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自己还会怎么做,查缺补漏,而不应该“以分数论成败”,只关注考试成绩。只要分析明白了题目出错的原因以及具体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次考试中有所收获,那这场考试对自己就充满意义。做错的题目可以做对,这使得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不会惧怕难题,对数学学习抱有极强的自信心。

(3)积极进行自我暗示,树立自信心。积极的自我暗示也称为自我肯定,是对某事的强有力、积极的叙述,可以在短期内改变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希望。小学生可以对自己多说自我激励的话语来树立自信心,例如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有志者事竟成”等。

2.增强意志力

(1)设立合理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的设立要合理,太高或太低都不行,最好是“踮起脚来就能够得到”。目标太低对意志力的影响不大,太高的目标则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此外还要注意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小学生一次给自己设立的目标不能太多,应该合理设立,一个阶段内的目标要清晰少量。

(2)刻意练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将一些小事记在心中,反复自我强调,渐渐形成小事不需要别人提醒就可以自己注意的自我意识,从而达到刻意练习的目的。罗伊在《意志力》一书中所提出的提高意志力的一个有效练习办法就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情,比如学生原本习惯用右手,但可以有意识地用不习惯的左手。

(二)教师方面

1.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1)提高教学能力。第一,不断学习,拓展知识面。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乡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多看相关专业与教学的书籍,给自己“充能”。第二,教学反思。教师要经常在课后反思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三,经常参与教师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引进先进教学方法。

(2)加强师德修养。第一,教师要爱岗敬业。乡村小学教师虽然条件较为艰苦,但教育是振兴国家的希望所在,“祖国的花朵”需要“园丁”的培育。国家大量的人才都是由教师辛苦培育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为祖国教育贡献一分力量。第二,教师要热爱学生,应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心、爱护、体贴学生,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第三,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教师都要平等对待,树立“无差生观”,关爱每个学生的发展。

2.增加课堂趣味性

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师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先用幻灯片导入教学,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图,让学生对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用幻灯片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运用剪刀、纸张等自己动手做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这样能把抽象转变为直观,变静为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古人尊师重道的体现,一朝为教师,终身受尊敬和爱戴。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教育的改革发展,结合当前教育新形势,教师不仅承担了“父”的责任,更应主动与学生接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第一,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课下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促进引领学生的发展,但也不能失去学生对教师应有的尊重,课堂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无论调皮还是乖巧,教师都不能区别对待,应民主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偏袒任何一方。

(三)家庭方面

1.多与孩子沟通,支持鼓励孩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亲子关系大多处于不平等状态,例如“孩子应该对父母言听计从”的理念,父母不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也不对父母敞开心扉,这种情况需要父母适当降低自己的姿态,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忽略他们的兴趣爱好,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即使是在孩子考试失利时,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鼓励,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总结不足,改正错误,而不只是片面地关注成绩,家长要明白成绩不代表一切,任何事情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2.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孩子写作业时,父母不大声喧哗、唱唱跳跳等,让孩子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此外,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对孩子的心理、个性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和谐融洽的家庭中,那么他往往乐观开朗,关心他人;如果孩子在冷漠紧张的家庭中成长,那他每天只会郁郁寡欢,暴躁易怒。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阻碍孩子身心正常发展的“元凶”,父母应尽量为孩子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笔者希望在乡村小学数学教育事业中尽一分微不足道的力量,同时也希望乡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更好的发展。本文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文中关于数学教育、小学儿童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由于自身知识结构仍有局限性,因此分析得还不够全面,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完善。

猜你喜欢

小学生心理数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