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之“美”,育人之“术”——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11-20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三华侨中学陈慧华

亚太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术德育理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三华侨中学 陈慧华

德育教育即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德育教育的基本概念来看,其教育层次在学校各学科教学工作之上,是一种突显本质性的教育。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德育教育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超越了学科的限制,几乎在所有的学科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客观情况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不同深度的德育教育。各学科推行的德育教育最终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并最终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人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关联性的解读

德育教育是针对学生个人思想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形式,而初中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涉及思想的塑造和引导。因此,德育教育和初中学科教学工作开展有着一定的关联性。经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调查,对于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本文确定了以下两种基本思路。

(一)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元素解析

美术教学中存在德育教育的相关元素是二者具有联系性的最具象化的表现形式。以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凝练的视觉符号”这一节课为例,这一节课主要向学生讲解了有关符号和标志的美术知识,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引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京”字会徽,该符号以“京”为原型,运用相关手法将其塑造出了人形。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体现了美术在标志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基本价值,“人”字形的设计思路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而对于这一概念的解读属于德育教育的基本范畴,所以从这种角度而言,德育教育和美术专业知识教育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联系性。

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德育教育元素并不只有上文这一处,教材的其他章节中也有充分体现,只不过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最终表现出的德育教育元素的基本形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盛情邀约”这一课中,主要向学生讲述了有关请柬的基本情况以及请柬的美术设计相关知识。请柬又名请帖,是为了邀请客人参加某项活动而发出的礼仪性书信。请柬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一般而言,一封请柬主要由标题、称谓、正文、敬语和落款构成,一封制作精美的请柬能够让受邀嘉宾充分感受到热情与真诚,体现了中国人民谦逊有礼、热情好客的高尚品质。而这种优良品质的养成抑或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德育教育的基本范围。因为德育教育是主要针对一个人的思想进行教育的,受教育者表现出良好的品质也就反映出德育教育取得了成功。因此,“盛情邀约”这节课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德育教育资源,只不过由于课程主题和内容的不同,最终表现出的德育教育资源形式也有所不同。

(二)美术教学中推行德育的条件

德育元素在美术教学中有着一定分布这一事实,佐证了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拥有关联性这一结论。对于这种关联性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德育元素在美术教学中确实分布这一表面性的认识,更要深层次地认识到美术教学中推行德育教育的基本条件,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最终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将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贯彻并落实下去。美术教学中推行德育教育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第一,课程教学理念的拥护。《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课程基本理念这一部分指出:“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接受美术知识教育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透过美术课程知识的学习促进个人思维方式的转变,对自己以及周围客观环境都能形成准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而学生这些方面素养的养成属于德育教育的基本范围。因此,《标准》对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做出的规定是德育教育和美术学科教学工作有效融合的根本保障。

第二,深度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质量和基本的教学深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识。而全面解读某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知识点的学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德育教育推行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深度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为德育教育和美术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第三,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普及。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关注力度有所不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一部分的空白正在被有效填补,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并进已经越来越成为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这也为初中教育中在各学科推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二、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这是因为德育教育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各学科进行融合的,也就是说学科知识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主体和核心,德育教育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关于德育教育资源的挖掘,教师可以秉持寻找教材中有关思想、态度、寓意、精神这一类字眼的基本思路,这一类字眼往往是能和德育教育产生联系的。

例如,“凝练的视觉符号”中,关于“京”这一标志基本含义的解读就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为关注出现上述字眼的教材内容。除了抓住上述关键字眼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外,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也能体现出浓郁的德育教育元素。所以教师也要加强对每一幅美术作品的赏析,并寻找其中适合开展德育教育的基本资源。例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课中介绍了毕加索的知名作品《格尔尼卡》,并且针对这幅画的基本表现和主旨进行了深入分析,生动表现出了战争的恐怖,反向衬托了和平的珍贵。这一部分就可以作为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

所以,加强对美术教材中知名作品的分析解读,是教师发掘优质德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对美术教材中德育教育资源的有效挖掘也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的教学实际状况。这种实际状况主要包括专业的教学分析解读能力以及对初中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掌握。教师在整个班级范围内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对基本的教学素材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所以准确寻找教材中有关德育的元素就尤为重要了。所以,在每一节课的备课阶段,教师都要专门腾挪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分析教材中和德育教育有一定关联的相关素材,准确认识德育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而后以此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整个德育过程有据可依。

(二)强化德育思想的指导性

德育教育的推行不仅需要在美术教学中寻找适合开展德育工作的优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加强德育思想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践行为的指导力度。也就是说,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充分理解相关思想,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具体的形式将相关的思想充分贯彻和落实下去,充分体现出思想对学生实践行为的指导作用。以“春天的畅想”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以描绘春天的万事万物为主题,首先介绍了众多知名画家的作品,其次向学生介绍了淡彩写生的美术技巧,学生掌握相关技巧后完成一幅以“春天”为主题的作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春天”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概念,经历了课程学习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春天的美与大自然的美,所以此时,教师可以将“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这一德育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并要求学生以具体的实际行动将这种理念充分贯彻下去。再如针对《格尔尼卡》这幅画的讲解工作结束后,教师传达出了“爱好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德育教育思想,此时,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制作以“和平”为主题的美术板报等具体行为将这种思想贯彻落实下去,真正实现德育思想对个人实践行为的有效指导。需要指出的是,德育思想的指导性应当充分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和一般的生活实际状况,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内涵规范学生将相关的德育思想落实在实际生活中。

例如,勤劳、勇敢思想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两个思想层次具体到学生而言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勤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有着非常深入而典型的体现,所以学生在落实这一品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将其贯彻下去;而勇敢则不同,勇敢涉及的方面有很多,其中一个方面便是同各种邪恶势力做斗争,但是这一理念要求却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初中生的能力范围,这也不是一名初中生要负担的主体责任。所以,教师在推行“勤劳勇敢”这一观念的教育中,可以重点阐述与学生联系更为密切的勤劳思想,并要求学生将其落实到生活中的细节部分。

(三)强化德育教育的先进性

自从把德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以来,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推行与落实保持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这种长期的努力下,中学德育教育已经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模式,学生也对德育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德育教育的开展有了更为扎实的基础和便利条件,但与此同时更要认识到德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客观状况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调整。只有密切结合客观实际状况以及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德育教育的开展才能畅通无阻。反观当下,在中学推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整个德育的先进性是相对欠缺的。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是非常乐于接受德育教育的,但是却非常反感那种浮夸、虚空以及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距离非常遥远的德育。例如,爱国主义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名中学生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要形成的良好思想观念和个人素质。但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向学生反复强调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是关于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以及普通学生应当如何践行和落实爱国主义等内容,教师却很少提及。这就导致学生产生爱国主义是一种距离自己很遥远的观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也就不会认真对待并落实了。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更新德育的基本内涵,不仅要将其表现得更加细致,同时也要确保德育理念的先进性。为此,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加强对国家教育部门关于中学生德育的最新理念和基本指导的关注度,将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和美术学科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联系,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推行不同形式的德育教育。

例如,2017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贯彻和落实文件精神,所以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将“双减”政策向学生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让学生充分理解国家推行这一政策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属于德育的基本范围。因此,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优化整体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体现德育的先进性。

德育教育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优良的德育教育可以指导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思想,更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包括美术教师在内的各学科教师都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保持足够的专注,善于寻找并发现教材中蕴藏的德育教育资源,然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完成整个德育教育工作。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整体质量,彰显新时期教育的良好风貌。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理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意美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